入室盗窃案从142起降到39起 闵行这个动迁房小区是怎么做到的
2017-11-8 11:08 来源:东方网 作者:黄丽春 选稿:郑婕
东方网记者黄丽春11月8日报道:闵行区新虹街道爱博家园是虹桥交通枢纽地区在2011年建成的动迁安置房小区,共有5个居住小区组成,人口近4万,外来租客接近总人口的一半。
2015至2016年短短2年间,小区分别发生入室盗窃案件142起、139起,连续2年成为“挂红灯”高发案小区,被区综治办作为推进平安小区协同治理的重点挂牌督办小区。
近日,东方网记者在爱博家园采访时获悉,今年爱博家园的入室盗窃发案率大幅下降,1-10月共39起,比去年同期下降68.3%,连续10个月都未发生高发案(单月发生3起及以上为高发案)。那么,爱博家园发生如此巨大变化的“秘笈”究竟是什么呢?
秘笈一:硬件配备到位,安全防范源头抓起
2016年前,爱博家园整个小区围墙没有电子围栏,小区主干道及居住楼道内的监控探头损坏严重,由于没有业委会也无法及时落实维修和更新。这对案发后及时捕捉信息带来阻碍,也对盗窃惯犯易形成此小区易下手的心理。
去年下半年始,在街道支持下,爱博家园5个小区部分技防设施得到修复,并新增了136个探头,小区围墙安装了临时防盗网。同时,借力“美丽家园”建设,改革小区门禁系统,增设高清探头和小区围墙电子围栏。
针对楼道关门难、外来人员流动率高等问题,在爱博五村试点引入全新的门禁系统,门禁卡需刷二代身份证办理,促使外来租客进行实名制登记,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外来人员的登记率和管理力度。
图片说明:90岁的阮顺昌老人通过智能手环进出楼道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80岁以上老人的门禁卡采取智能手环形式,老人戴在手腕上,日常生活甚至洗澡时都不用摘下,十分方便。老人进出楼道的信息还与居委后台预警系统挂钩,如发现出门规律异常等情况,居委立刻致电或者派人上门关心,使得独居老人潜在的危险大大降低。
秘笈二:奖罚措施分明,严格发挥考核成效
因历史原因和现实局限,爱博家园5个小区为政府托底小区。长期以来,物业公司在管理上存在保安人员不足、部分人员无证上岗、小区巡逻频率不高、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等问题。
今年,街道将考核结果与物业费挂钩,大幅提高对安保考核分值比例:在100总分里,街道平安办考核分值从15分增加到29分,直接触及扣发物业费的底线。主要针对入室盗窃案件进行考核(分值占22分),单月发生一至两起入室盗窃案件,每件扣5分,发生3起及以上分数全扣。
今年上半年虽然单月未发生3起及以上入室盗窃案件(高发案),但是爱博二村和五村还是发生了11起、7起入室盗窃案件,根据调整细化的考核方案,两家物业公司分别被扣30多万、20多万管理费,真正被“动了奶酪”。此后,这两家物业公司增加了持证安保人员人数,加强了小区内的巡逻频次,特别是重点道路和区域。
秘笈三:借力警务改革,增强居民安全意识
爱博家园小区有不少以前靠地为生的农民住户,这些住户从农民转变到居民的身份还未完全适应。同时,小区内租户多,外来人员防范意识淡薄,案件又多发生于这类人群中。
图片说明:新虹派出所在爱博五村设立的警务室
今年,在区公安部门的统一布局下,小区成立了警务室,由社区民警、外口协管员、综治干部组成。这一举措从制度上保证了民警在小区的工作时间,提高了居民见警率,增强了安全感。同时,也方便对于来沪人员居住证的办理及后续管理。
此外,每月召开的“4+X”会议和小区“三长”会议上邀请社区民警参加,做警情通报和安全宣传,以发生在小区内、外生动的案例来进行教育。在小区微信公众号和平安建设宣传栏等阵地做到实时通讯宣传,让老百姓增加自我防范意识。
秘笈四:成立业委会,建立平安志愿者队伍
由于爱博家园是动迁房小区,入住多年来,小区业委会一直没有成立,这在客观上影响了“四位一体”中业主主动意识的发挥,没能很好地参与小区的平安治理。
今年初,在街道有关部门的指导下,通过宣传、发动、召开“三长”会议、首届业主大会等一系列准备工作,5个小区都成立了业委会。
业委会的成立,使小区“四位一体”工作模式完整了。在业委会的带动下,小区平安志愿者每天上下午两次身着平安马甲、佩戴红袖章,在小区内开展巡逻。“居民朋友们,请大家关好门窗,防火防盗,注意用电用气安全”。伴随着响亮而亲热的语音,平安志愿者成为小区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今,党建引领下的群众自治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居民们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也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