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卓泽旺:猎豹扬威海外 战区熔铸忠诚
2017-7-28 09:29 来源:东方网 作者:奚亮 选稿:夏敏玮
“2015年10月25日,带着党委首长的重托、战友的期盼和家人的牵挂,我告别祖国远赴中非共和国执行使馆警卫任务。在战火纷飞、生灵涂炭的异国他乡,凭借对党和祖国的绝对忠诚,连续战区执勤487天;靠着军人的使命担当,战斗冲锋396次;以活着回来的执着信念,把8个兄弟平平安安带回家,圆满完成驻外警卫任务,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平时勇争第一,战时敢打必胜”的忠诚誓言。”
战区是战场,执勤是战斗。多年的战争让原本富饶美丽的中非成为回忆,取而代之的是武装割据、教派冲突、族群对抗、脏乱差穷,就连使馆对面的外交官公寓和中资机构驻地都被武装分子一抢而空,已经严重危及到中国外交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小组应使馆要求提前二个月飞抵,虽然出发前往战区前做了一些培训,但走进战区的那一刻,卓泽旺还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枪炮声、硝烟味、废墟堆、难民营,昔日的繁华都市、霓虹璀璨被眼前的残垣断壁、满目疮痍所代替,一路上到处都是皮包骨头、衣衫褴褛的贫民和全副武装、荷枪实弹的军人,还有架着重机枪横冲直撞的皮卡、载着伤员和救援物资的车队。使馆的门窗、墙壁和车辆上随处可见流弹击中的痕迹,小组每天“就着炮声吃饭、枕着枪声入眠”,特别是过节时的枪声比鞭炮声还热闹,谁都不知道枪会在什么时候打响?从哪里打响?打向谁?
可当第一天升旗仪式上,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异国他乡缓缓升起,熟悉而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唱响时,卓泽旺的泪水不知不觉湿润了眼眶,内心爱国主义情怀和军人使命担当油然而生,瞬间“党把使命交给我,我把忠诚献给党”的铮铮誓言融入了精神血脉。他郑重写下了决心书,按上了红手印,下决心绝不打退堂鼓,绝不当孬种兵,哪怕“横着回去”也要把任务完成好,努力争做维护国家利益和外交政策的忠实捍卫者。
使命重于生死
2015年11月5日的一个下午,小组刚刚完成医疗队现场评估的警卫任务,就在返回途中,突然枪声大作,爆炸声此起彼伏,浓烟和尘土迅速迷漫了整个街道,小组和车队深陷交火区,如不及时撤离一旦被人“包了饺子”后果不堪设想,就在进退两难、生死攸关之际,卓泽旺为了保护要人安全,让要人穿上他的防弹衣,一边用盾牌加固防护,一边派出侦查兵寻找突围路线,最终在好心村民的帮助下死里逃生。事后才得知,当天的武装冲突造成60余人死伤。
中非合作论坛会议结束后,卓泽旺和大使乘坐的车辆途径农贸市场时,被突来的流弹击中轮胎,车辆瞬间跑偏,他条件反射扑在大使身上,命令队员迅速组成人盾,掩护大使快速换乘驶离现场。卓泽旺说,“在战区像这样的事还有很多,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但面对生死考验,每个人都是揣着遗书上战场,提着脑袋往上冲。”
战友重于自己
在一天只吃一顿饭的中非,经济落后,疾病肆虐,物资匮乏,生存条件极其恶劣,这里不仅是埃博拉的源头,更是艾滋病、霍乱等10余种传染病的高发地。卓泽旺得过一种叫“果蝇蛆”的病,起初和毛囊炎一样,随后越长越大、又痒又痛,最后会钻出一条像蛆一样的小白虫,但他并不觉得什么,“这些病比起疟疾都不算什么”。记得刚到馆时,卓泽旺听老同志说,一旦出现“打摆子”症状就先吃8颗抗虐药,可由于副作用大一个月最多只能吃3次。
一天晚上查哨,卓泽旺发现战士小杜脸色很难看,站在那儿直哆嗦,便询问,“是不是又摆了,吃药了没有?”他吞吞吐吐的说:“这个月我已经吃了3次了。”卓泽旺心中凛然,赶紧将他送到联合国野战医院,化验报告显示小杜血液中的疟原虫含量严重超标,病毒已经产生抗体,再晚来几个小时就有生命危险。所幸小杜无事,他吓出一身冷汗,甚至比自己生病更焦心。他说,他的愿望就是无论如何也让兄弟们平平安安回家!
大家重于小家
15个月里,卓泽旺在枪林弹雨中穿行,家人也在提心吊胆中度过。他说,最担心上了年纪的父母哪天一病不起说走就走了,从此再也不能叫一声爸妈;最害怕听到电话里儿子那稚嫩的声音一次次问“爸爸,你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啊?”最心疼妻子挑着单位家庭“两座山”却总笑着说“家里有我和支队党委在你就放心吧!”
2016年春节是卓泽旺在海外过的第一个春节,本来想给父母拜年祝福,但一时半会却怎么也联系不上。着急纳闷时,姐姐在微信中悄悄告诉他:父亲因为节前砍柴,不小心被电锯切断了两根手指,当时从村里到县里再到市里,从中午到晚上,一路上血流不止,一直找到第七家医院才有资质治疗,现在已住院观察了一个多星期。当他费尽周折联系上母亲时,她却平淡的说了一句,“不告诉你,是因为你当了兵就是国家的人,拖你后腿就是亏欠国家”。
无论遇到再大的困难和危险,卓泽旺只要一想到母亲的话,身上就有使不完的力量,因为小家没有掉链子,大家更不能有欠账。他说,走出国门的那一刻,作为军人就要把国当成了家、把生命交给使命。站在世界的舞台上,他不仅是中国军人更是中国人,所能做的就是用无限亲情浇灌绝对忠诚,用献身使命的实际行动,回报国家、战友和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