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故事丨打造处处为民的“亲邻社区”
2017-11-7 10:52 来源:东方网 作者:胡靖宜 王洁敏 选稿:郑婕
曾经的棚户区演变为商业综合体、烂泥路升级为四通八达的轨交、日晖港人行桥成了连接滨江“断点”的重要通道……历史的钟摆不停摇晃,在这块面积3.1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她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蜕变”,近五年来的深耕细作让斜土街道不断向前。
图说:日晖港人行桥
随着4号线、9号线、12号线三条轨交的通车,10个出入站点的投入使用,让斜土街道的居民出行更加便捷;正大乐城、绿地缤纷城等商业综合体的兴建,让生活在此的居民享受到家门口的购物空间,斜土街道的变化开始集中“爆发”,“亲邻社区”的魔法正悄然施展。
街面业态综合整治把安静还给居民
斜土街道近年来积极进行街面环境综合整治,2016年为配合徐汇区在社会治理综合系统中建设商业网点信息管理模块,结合小区和街面综合治理工作需要,通过对辖区范围内沿街商户及商业网点的信息采集工作,对采集的1000多家经营商户信息进行了全面动态分析梳理,确定年度重点整治区域、路段及业态调整,结合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提升城市的形态和功能。
图说:整治后的街面
环境综合整治后居民的感受颇为明显,斜土街道党工委书记章红兵告诉记者:“原本我们街道辖区里有一家小龙虾店,店铺上面就是居民楼,不仅噪音扰民,厨房产生的油烟味更是不易散去,让楼上居民苦不堪言。这个问题居民反映非常强烈,借着环境综合整治的东风,我们抓住契机调整了这家门店的业态,还居民一个舒适的生活空间。现在景泰大厦的居民不用整天紧闭门窗,不用担心油烟味了,衣服也可以放心大胆晒出去,居民感受度显著提高。”据了解,另一块存在重大消防安全隐患的蓝益市场也计划到年底关闭,取代市场内低端业态的是一些知名品牌的入驻,这将带动区域与社区商业协调发展。
近年来斜土街道作为徐汇区网格化管理的先行试点,建立了日常巡查发现机制。网格化管理中心在日常巡查发现街面有关停、装修的商户及时通报街道相关办公室及市场监督所,相关人员第一时间上门了解情况做好社区商业发展引导,对重点区域、路段结合周边环境提出业态布局建议。在安全方面,街道辖区内的摄像头全覆盖,居民安全得到了极大的保障。
社区公共意识提高居民归属感渐成形
图说:江南新村“邻里汇”
打造高品质的公共服务空间作为斜土街道为民服务的重点,江南新村“邻里汇”就是其中一个缩影。江南新村是一个将近70年历史的老小区,住在这里的大多是原本江南造船厂的老职工。小区虽老,房子虽旧,这里的居民生活却因“邻里汇”而变得不再单调,汇聚到这里的居民络绎不绝,聊聊家常、参加各种活动。每当楼道遇到需要讨论的问题时,楼组长就会把居民请到“邻里汇”,大家坐下来喝喝茶,讨论解决方案。此外居民们可以在“邻里汇”留下自己的“微心愿”,在职党员平日里没空参与小区活动的,可以在周末和节假日,来“邻里汇”认领居民的“微心愿”。通过一个个微行动,构建更加亲密的邻里关系。
与此同时,“邻里汇”成为了党群工作的“连心桥”,突出基层党组织在“邻里汇”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探索创新社区服务模式,优化改进社区服务内涵。“几年来,斜土街道的变化看得见摸得着,更重要的是社区居民的公共意识提高了、归属感慢慢形成。”章红兵表示,“社区公共意识的培养,居民归属感的形成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过程中由党员带动群众、楼组长带动居民,居民间的关系开始从‘你和我’转变为‘我们’。江南匠心舫、楼道议事会等一个个居民自治组织应运而生并迅速成长起来,‘邻里汇’成为社区服务的‘加油站’。”
自从嘉乐公寓走上自治之路后,业委会的党工作小组一直秉持斜土街道党工委倡导的“党员先想、党员先议、党员先行”的“三先”工作理念,增强党员主体意识,发挥党员引领作用,充分激活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创造力和凝聚力。在党员、楼组长、业主骨干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下,业主纷纷搬走了各自门口的杂物,并且在业委会与居民不断磨合自治的过程中,彼此之间的信任感也逐渐建立起来。
嘉乐公寓业委会主任韩东萌说道,“几年下来我大大小小的事都遇到过,有些居民开始根本就不信任也不配合我,有些甚至说不了几句话就轰我出去,现在很多居民看到我都会主动说有什么事需要帮忙要第一时间叫他们。”业主们从“不理解、不配合”,到站在同一条治理战壕,是嘉乐公寓业委会和居民共同努力的成果,也是居民归属感的体现。
不搞“面子工程”瞄准居民“需求点”发力
图说:嘉乐公寓
推进小区综合治理,建设美丽家园不是搞“涂脂抹粉”的面子工程,而是“雪中送炭”,盯住居民“急难愁”问题精准发力。由于嘉乐公寓地处繁华路段旁,随着马路越修越宽、越修越高,嘉乐公寓逐渐成为了低洼地带,过去只要降雨量稍大,雨水便会倒灌进公寓地下室,导致停放在里面的自行车经常泡水,往往新车买来没多久就生锈,居民对此怨声载道,然而由于维修基金过少,业委会不能完全负担起整个维修费用,街道和业委会一起商量,共同出资对嘉乐公寓门前的人行道修缮,修缮后再也没有发生过雨水倒灌问题,“这件事让嘉乐公寓的居民拍手叫好,感受度极大提高,这也为以后业委会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韩东萌表示。
今夏嘉乐公寓水箱渗水,原定于下午5点完成修复的水箱,由于在维修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导致到了7点依然无法供水,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因为没有水做饭、洗澡,我当时觉得居民肯定要闹了”韩东萌说道。让人出乎意料的是居民非但没有责备她,反而还很理解:“这种属于意外情况,不能怪我们的业委会,更不能怨韩主任,我们家住3楼不需要水箱供水,大家都到我家来打水用!”就这样,嘉乐公寓1~3楼的居民家家户户把大门敞开,让楼上居民方便进出接水。这件事让韩东萌非常感动,她表示:以前居民报修从来都没有好态度,现在不一样了,街道、居委、业委会在居民遇到困难的时候总会站出来,居民反过来也很体谅我们的工作,不再像以前一样烦躁,居民获得感提高了,归属感增强了,互相之间的氛围也更好了。
对于这种改变,在嘉乐公寓住了30年的刘阿姨看在眼里,“我们这幢楼老年人偏多,喜欢堆物的习惯比较严重,家里放不下的东西就放到楼道,久而久之导致楼道越来越拥挤,环境也越来越差,邻里间经常因为堆物而引发争吵,后来在居委会、业委会的带动下,堆物清理掉了,楼道环境开始变好,大家的心情也好了许多,现在居民看到谁家门口有垃圾袋放着都会帮忙带下去。”
在嘉乐公寓生活了20年的潘阿姨也有自己的看法:“我是住在底楼的,本来底楼天井里全都是楼上扔下来的垃圾,楼道整治以前我根本不敢开窗,现在居民自觉多了,环境变好了,我们底楼的也更安心和开心啦。”
斜土街道以“动员、改变”为关键词的社会治理创新在“邻里汇”和亲邻社区建设的平台上温暖展开。未来,斜土街道还将加强规划布点,进一步整合盘活社区公共空间资源,打造更多的邻里共享客厅。同时,积极推进“互联网+社区服务”信息化综合体的打造,加强资源联动,提升服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