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不止在审批环节 闵行基层探索组团式服务企业

2018-2-12 11:07   来源:东方网   作者:黄丽春   选稿:郑婕

  东方网记者黄丽春2月12日报道:简化流程提高效率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环节。那么,对于已经完成开业,进入日常运营的企业而言,他们需要的营商环境又是什么?在开展“大调研”走访过程中,闵行区江川路街道党工委书记王文辉发现了一个新问题。

  闵行开发区内一家管理严格、记录完整的世界500强企业,把每次接受的各类检查登记拉出了一张清单,仅安监、治安、工业卫生、药监四个部门一年就去了54次,这还不包括海关、检验检疫等检查,一年52周,等于平均一周就要迎接一次检查。

  这个记录让王文辉陷入了深思。他立即请职能部门进行粗略统计,开发区共有86家企业,2017年接受了街道层面27类检查1443次,平均每家一年配合检查17次,还不包括环保、检验检疫等市、区级层面的检查。

  

  图片说明:江川路街道“大调研”走访企业

  正可谓“一张成绩单的两面”:政府自己看这份“成绩单”是尽职尽责,管得很严,要表扬;但企业看这份“成绩单”就是扰民,就是一种负担。通过这次专项调研,调研员们发现,“无事不扰”对生产型企业的日常运营太重要了。

  “在营商环境中,企业的痛点、堵点在哪里,这才是大调研的宗旨。”王文辉表示:“我们要突破一些常规思维做出一些努力,主动将政府服务延伸至开发区,更精准、更高效、更广泛地服务开发区企业,真正让企业感受政府服务温度。”

  问题发现后,经过集思广益,总结形成了一个企业“减负”方案——组团式服务企业。街道对相关职能部门的检查项目进行梳理,协调街道甚至区级层面的日常检查,由闵开发综合管理办牵头,把各部门所有年度执法检查计划进行整合和归口,统筹安排,实现多部门联动检查。

  对于检查权不在街道层面的,甚至海关、检验检疫等市级、区级部门,街道也积极协调、联系,尽可能结合在组团式检查平台中。设想开展“互联网+监管”模式探索,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建立信息化管理单元,提高监管效能。真正为企业“减负”,从“有求必应”的服务延伸到“无事不扰”的统筹。

  在最近一次生产安全大检查中,街道就首次实现了安监、药监、特种设备、环保、市场监管等8个部门联合检查,开展了一次“组团式服务企业”生动实践。当天上午,街道党政班子领导分成两个检查组,分别对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等四家企业进行检查,并结合“大调研”企业走访,与企业面对面座谈,了解企业需求,听取企业意见。

  针对被访企业普遍反映的蓝领工人流失、蓝领工人住宿困难问题,以及得到的具体对策和建议,街道党政班子领导当即表态把问题集中收集后,积极和区级职能部门协调沟通,街道将做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与企业共同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对于此次“组团式服务”,被访企业连连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