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尾故里琴声悠扬 “美音溧阳”擦亮文化名片

2018-4-10 09:08   来源:东方网   作者:王佳燕   选稿:郑婕

  

  东方网记者王佳燕4月10日报道:四月流芳,琴瑟交响,美音溧阳,自在茶香。昨晚,“美音自在溧阳”第二届“天目湖·古琴”音乐会在溧阳市举行。丁承运、徐君跃、李凤云、朱晞、刘善教等十余位享誉国内外的古琴艺术表演大家齐聚焦尾故里,用古琴独奏、琴歌表演、古琴合奏等艺术形式展现了古琴既淳和淡雅,又清亮绵远的大美之音。

  与首届“天目湖·古琴”音乐会相比,本届音乐会着意增加了知名歌手唱“美音”环节,以三首原创溧阳歌曲贯穿其中,由江苏省民族乐团现场伴奏,歌颂溧阳山青、水美、茶香,拓展“美音溧阳”品牌内涵,使整场音乐会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溧阳福地,物阜民丰,琴缘自古有之。1800年前,东汉大臣蔡邕,隐居溧阳观山,“……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后汉书·蔡邕列传》),而因琴尾尚留有焦痕,故取琴名“焦尾”。焦尾琴是中国古代四大名琴之一,古琴艺术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溧阳市被命名为“焦尾琴故里”。2011年,“焦尾琴的传说”入选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作为溧阳茶叶节暨天目湖旅游节的重要活动之一,“天目湖·古琴”音乐会以琴为媒,通过雅集、培训、论坛等活动,为古琴文化传播普及提供交流展示平台。“美音溧阳”擦亮溧阳文化名片,赋予文化遗产新生命,为提升城市形象、做优旅游,促进经济发展增添文化魅力。

  近年来,溧阳依托“焦尾琴故里”、孟郊《游子吟》等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和非遗资源,深入挖掘本地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利用协同发展,成果丰硕。据悉,蒋塘马灯舞传承人任球生已进入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公示名单;锡剧小戏《稻草人》参加由中宣部、文化部举办的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并获得江苏省艺术基金;现代锡剧《等你回家》入围文化部戏曲剧本孵化计划并成功通过第一轮专家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