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上海追梦人·文明好家庭|五代为师不忘初心 祝玮:有教无类

2018-8-6 15:37   来源:东方网   作者:奚亮   选稿:吴怡闻

  

  祝玮和母亲、妹妹(左起)

  

  女儿顾妍蘋、母亲与祝玮(左起)

  东方网记者奚亮8月8日报道:从教27年,带了20届学生,她被学生们亲切的称为“祝妈妈”,在上海市延安实验初级中学,默默无闻的教育工作者祝玮从未忘记长辈对自己的教导,“当老师就要当一辈子的好老师”。从曾祖父开始,五代教师的烙印深深印刻在了这一家,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特殊情怀,这一“教育世家”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

  薪火传五代,师道传承永续

  “当老师就要当一辈子的好老师”,从祝玮的曾祖父开始,这一朴质的情怀延续至今。曾祖父祝纪常曾是私塾老师,后担任苏州市吴县政府督学、苏民小学校长,祖母顾乃瑾则是小学美术教师。

  延续至下一代,祝玮的祖父、祖母同样从事教育工作,祖父祝总骏曾任上海华东纺织工学院(东华大学)基础部第一副主任,祖母顾乃瑾是从教40余年的小学美术教师,母亲谈洁玉是化学老师,曾任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祝玮妹妹是计算机教师。

  直到四岁,祝玮都由祖父母照顾,记忆最深的,就是家中总是忙忙碌碌,来来往往的都是学生,祖父是数学系基础部主任,虽是教授,但他仍会带学生回家,进行辅导,帮助学生提高。

  回到父母身边后,母亲常常会问自己长大后想当什么?科学家、作家,还是老师吧!祝玮笑着说:“当老师的确是受到了家庭的影响,祖父和母亲的言传身教让我懂得了从事教育工作的意义。”

  除了担任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外,祝玮的母亲还担任中国煤炭教育协会职工教育分会副会长、安徽省高教协会常务理事、安徽省高校设置委员会委员等职务。“在她的坚守与努力下,一个中专类学校发展成了高等专业学院。”祝玮说,母亲的坚守与点滴教诲,一直深深镌刻在自己的心里。

  1991年,21岁的祝玮顺利从上海技术师范学院(现上海师范大学)毕业,由此也踏上了三尺讲台。而如今,女儿顾妍蘋在盐城师范学院心理系毕业后,选择在长宁区初级职业技术学校任教,担任一名特殊教育心理教师,成为这个家庭的第五代教师。

  学生的成长是莫大的幸福

  从教27年来,祝玮接触过各类学生,捣蛋的、不听话的、基础知识特别薄弱的……但无论是遇到什么学生,遇到什么困难甚至是挫折,祝玮总是记得母亲说的:教育的本质是一样的,有教无类,当老师需要爱心、耐心、细心。

  秉承着这份执着,许多“捣蛋鬼”成了祝玮的得意门生,祝玮也赢得了学生们的厚爱,被尊称为“祝妈妈”。

  祝玮还记得,在1997年当班主任时,无论自己如何努力,有个孩子的成绩一直得不到提高,没有太大改善。在与家长沟通后,家长带着孩子去测了智商,结果显示为64(记者注:69以下为智力缺陷),这一噩耗无异于晴天霹雳。祝玮得知后决定保守这个秘密,更没有放弃,直到中考,孩子考上了中专。

  “当老师面对的最大问题,是一届一届看着孩子离开。不舍的同时我也总安慰自己,不在乎天长地久,孩子无论去哪里,有适合成长的地方就好。”祝玮说:“教育事业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孩子的性格养成,教导他们要善良、勇敢、有责任心。”

  这样的教诲铭刻在了金鹏的心中,他是祝玮的学生,时至今日都与老师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因为属于外省籍,为了能够在老师身边,考了两回高考,终于实现心愿考到了上海,毕业后又留在了上海。如今虽然回了老家,但他承诺,会与老师一直保持联系,因为“祝妈妈”的爱心、耐心、细心,自己没有像许多人那样,初中毕业后就去打工,不仅考上了大学,还成为了性格开朗、勇敢、善良、有责任心的人。

  祝玮也经常告诉从事特殊教育的女儿顾妍蘋,无论是大学、小学还是特殊教育学校,当老师没有高低之分。面对“特殊的孩子”,预期的幸福感虽然会比较低,但学生成长进步其实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

  “祝妈妈”并不是个“好妈妈”

  回忆女儿顾妍蘋的成长,祝玮总是缺席,时至今日,当上教师的女儿抱怨最多的,还是那句“反正你不把我放在心上”。

  1998年一天,祝玮收到“专升本”的录取通知书后,兴奋之余却传来了噩耗,丈夫被查出身患重疾,那年女儿只有三岁。身边的人都劝祝玮晚一年去上学,但她在煎熬中决定不放弃这个机会,平日继续到学校上课并照顾丈夫,周末再去学习。

  隔年,丈夫去世,祝玮一个人带着孩子,每个工作日,她都要先送女儿去幼儿园,自己再赶去学校上班,遇到女儿下课早,只能带着来单位,自己再继续上课。而当女儿一年级第一学期后,就都没有再送过。

  因为生活上、学习上的“不关心”,女儿常常与祝玮发生矛盾。那年,祝玮带着许多学生来到家中,腾出浴室供他们洗澡。女儿见状大怒:“作为学生的老师,有责任这样做吗?”祝玮没有迟疑地说:“没有责任做,但我的学生有需要啊!”

  高三那年,女儿看别人的父母因为子女要考大学,都格外疼爱照顾,母亲全职“买汰烧”,父亲负责来回接送,在家里更不敢发出一点声音。而祝玮却“不闻不问”,埋头在学校批改试卷,让女儿自己解决吃饭问题,后又带孩子在家中辅导功课。这让女儿不得不质问祝玮:你不要我了吗?

  “对家庭、对女儿的亏欠,在她踏上三尺讲台后,或许已经能够理解,作为一名教师的辛苦与收获了吧。”祝玮感慨道。

  “以前,我确实不理解。”顾妍蘋说,现在她也和妈妈一样,凡事第一时间会想到自己的学生,想着多给他们带去一点惊喜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