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音乐学院新年音乐会奏响“中国精神”
2018-12-27 18:42 来源:东方网 选稿:潘馨仪
2019年上海音乐学院新年音乐会海报
东方网12月27日消息:今晚19:15分,上海音乐学院新年音乐会将在上海大剧院上演。经过多年打造,上音新年音乐会已成为沪上知名音乐品牌项目,既 保持学院专业性,又尊重不同音乐品味,不断推陈出新,注入新的姿态和意义。“上音出品”以高质量高水准的口碑,成为沪上最具吸引力的迎新选择之一。
据悉,今年的上音新年音乐会以民乐为主题,旨在体现“中国精神”,契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同时力推新人新作。
传承与接棒
一曲《百鸟朝凤》时隔9年将再度奏响,完成从师傅到学生的传承与接棒。2010年12月28日,著名唢呐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刘英教授在上海大剧 院吹响《百鸟朝凤》,寄托着上音人的美好追求和向往。今晚登上舞台的是年轻唢呐演奏家刘雯雯,90后的她是上海音乐学院近年来涌现出的顶尖青年演奏人才, 屡屡斩获各项大奖。
在刘英教授的指导下,刘雯雯在上音完成了本科及唢呐教学法硕士文凭,现为上音唢呐教师。她曾多次以独奏家的身份出访世界各国,把中国民族器乐带给世界各地的观众,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音乐,了解中国的唢呐。
刘雯雯2017年受邀赴悉尼歌剧院和墨尔本艺术中心参演谭盾指挥的新年交响音乐会,也是唯一登上悉尼歌剧院独奏的唢呐演奏家;2017年12月30日在 北京国家大剧院参演中国国家交响乐团的新年音乐会,演奏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团长关峡先生的唢呐协奏曲;2018年2月15日赴美国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上演 新春交响音乐会,也是整场音乐会唯一一个演奏独奏作品的演奏家。
年轻女性演奏家与中国唢呐的完美融合和演绎,让中国民乐在世界舞台大放异彩。
中生代崛起
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刚刚走过甲子之年。数十年来,上音民乐系培养诞生了大批优秀的演奏家、理论家、作曲家,老一辈民乐人为上音民乐系的建设和发展,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上音骨干教师祁瑶、汝艺、邢立元等民乐系中生代力量逐渐走向前台,在国际国内各项重大比赛和演出中登台亮相,收获硕果。据悉,今年 上音新年音乐会是民乐系中生代教师的一次集中展示。
古筝演奏家、上音民乐系弹拨教研室主任祁瑶,桃李芬芳,她的学生在重大专业赛事中多 次获奖,如“文华奖”与“金钟奖”的最高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上海市精品课程奖,多次荣获贺绿汀基金奖等。她本人著有室内乐作品《对话集》系列、筝 协奏曲《荼弥》、竹笛独奏《天唱》、三弦协奏曲《天韵》等。
二胡演奏家、民乐系副教授汝艺,曾拜众多名家为师,深受二胡大师闵惠芬的关爱并悉心传授。2017年11月举办了“春秋弹乐四方流波”——汝艺独奏孙文明二胡作品(全版)音乐会,首次将失传半个多世纪的孙文明二胡演奏绝技复原演奏出来,获得巨大成功。
两届“天华杯”全国二胡大赛一等奖获得者、二胡演奏家邢立元,是改革开放同龄人。多年来,她在海内外成功举办一系列个人独奏音乐会,首演风格迥异的新作 品是邢立元一系列音乐会的独特亮点,代表作品有《西秦王爷》、《木偶》、《苗山映像》等。2017年邢立元的二胡专业教学入选上海市教委“上海高校外国留 学生英语授课示范性课程”建设项目。
上音特色
本场音乐会曲目既有雅俗共赏的经典作品,又有委约的新作品。其中最能体 现上音特色的是两位上音作曲家的原创作品——周湘林教授的《扎年》,以及王建民教授《大歌》的世界首演,充分体现上音民族音乐系在创作、演奏以及教学全方 位的成果,表达了上音人对新时代新一年的美好祝愿和期待。
《扎年》是一部为古筝与民族管弦乐队而作的藏族题材作品。在11月上音民族管 弦乐团赴穗港演出中,收获巨大反响。“扎年”本身则是一件古老的藏族弹拨乐器,其音色独特而浑厚响亮。作品以传统古筝模拟出扎年的独特音色,在气势恢宏的 管弦乐队烘托下,展现出雄浑宽广的雪域高原风貌,抒发出浓郁而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情怀。
王建民教授《大歌》为世界首演,受侗族大歌的影响与感染而作。原生态的侗族大歌,在世界舞台上被称为“清泉般,梦幻般,古老而闪光的音乐”。作品用色彩斑斓的乐队手法及现代作曲技法,描绘了侗族大歌的绚丽音响及山寨欢歌载舞的场景,抒发了作者内心的赞美情怀。
整场音乐会由著名指挥吴强教授执棒、上音优秀师生组成的上海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团演绎。吴强教授独特的指挥艺术风范,在业内广受赞誉,每场音乐会都被赋予了她的灵感与点拨,今年将呈现怎样的引领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