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上海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展示活动(音乐艺术类)在上音举行

2021-5-21 16:29   来源:东方网   作者:通讯员杨琛  

  东方网5月21日消息:近日,由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上海音乐学院承办的第六届“汇创青春”——上海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展示活动(音乐艺术类)评出各类奖项,并对其中的11部参展作品进行了录制。

  据了解,本次活动得到了上海及长三角地区高校的热烈响应,共有26所高校参与了本次活动,征集到273部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较往届进一步增长。最终,在273部作品中按一等奖10%、二等奖20%、三等奖30%的比例,音乐艺术类专家评审委员会评选出164部获奖作品。

  在上音贺绿汀音乐厅参加录制的11部参展作品体裁多样,分别来自上海及长三角地区9所高校。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11部作品的各自特色:

  《让青春之花在边疆绽放》上海健康医学院鹿鸣合唱团

  《让青春之花在边疆绽放》歌曲创作灵感来源于上海健康医学院新彊籍学生米尔卡米力?艾孜木在疫情期间坚守家乡喀什、勇敢奔赴抗疫一线的动人故事。

  全曲为新疆民族七声调式,在节奏上多次运用切分节奏来加强律动感,表现出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人们的热情友爱,是上海健康医学院莘莘学子践行白袍誓言,尽绵薄之力反哺家乡、回馈社会的深刻体现,更是新时代的医学生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深切表达。

  《时》南京艺术学院郑雨洋

  来自南京艺术学院的作品《时》融合了海浪、火焰、键盘声、缝纫机这些真实的声音,通过对采样进行不同的处理,改变其声音形态,将其设计组合后产生全新的音响效果,给人以不同的听感体验,将时间的无形、抽象,用有形具体的声音去表现,塑造各种形态、各种类型的声音,化无形为有形,给人更多对时间遐想的空间。

  《深呼吸》上海音乐学院潘成

  作者以《深呼吸》来命名歌曲,喻意写给由于父母奋战在“战疫”一线而说出“自己一个人,感觉很孤独,靠深呼吸调节自己”的 8岁小男孩。歌词简单,旋律温柔,希望能为所有一线抗疫工作者的孩子送去安慰和勇气。向所有的白衣天使们致敬,祈祷疫情尽快平息。

  《苏州河》上海戏剧学院程文倩

  《苏州河》将民族乐器与电子音色相结合,使用了实录的环境音响,展现了苏州河及河边的景象。受娄烨电影《苏州河》启发而创作,主动机模拟源源不绝的河水,在曲中使用不同音色交替出现。

  《铮》上海音乐学院刘兆晨硕

  作品《铮》是一首以唢呐为主奏乐器的器乐作品,作品分为引子,快板,慢板,快板四个部分,其精神内涵是表现“英雄本色英雄汉,铮铮铁骨好儿郎”。

  《潇潇雨夜无眠》上海师范大学刘想想

  《潇潇雨夜无眠》采录了自然中已有的具体声响,并进行剪切、变速、逆行等处理。为了描述一个梦境——从一开始的慢节奏到后来慢慢开始紧张再到不愿意醒来最后梦醒的过程——以时钟的嘀嗒声贯穿整个作品,寓意梦中时间的流逝。

  《白雪》上海音乐学院郭天来

  作品《白雪》的创作灵感源自古琴曲《白雪》;分为五个段落:“虚室生白”、“雪梅淆真”、“风雪交攻”、“雪月相辉”、“万物寂然”。

  钢琴和古琴在“雪”和“梅”、“风”、“月”角色间的切换,形成“古今对话”的关系。画面以视觉意象的形态变化与运动配合音乐的旋律与节奏,形成视听的虚实交错、结合的效果——希望观者能从中得到一种净心、清心,在这个纯洁的雪世界,拥有一段对“静”和“美”的体验时光。

  《妈妈的灯塔》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张娜

  《妈妈的灯塔》这首作品与新冠肺炎疫情相结合,以小见大,表现疫情期间那些阴阳两隔痛苦折磨下,依然依靠某种力量活下来的人们。

  《“逆”信念》上海大学范泊远

  《“逆”信念》这首歌曲主歌部分是小调,而副歌部分转为大调,象征着一种豁然开朗的状态,是战胜困苦挫折与失败之后的激动。在编曲中运用大量弦乐、鼓等乐器,衬托出声音的力量,抒发内心的情感;在转调之后,瞬间的停顿又把情绪推上了最高处,之后是尽情的释放。

  《夜》浙江音乐学院章梦蝶

  《夜》为单簧管和钢琴而作,创作构思来源于科幻小说《日暮》。

  全曲以故事梗概分为三个部分:黑夜到来之前的平和宁静、黑夜降临引发的冲突和混乱以及再现部。创作者通过这部作品描绘了人们在面对千年难得一见的黑夜与繁星时的心情。

  《世纪之路》上海理工大学作曲:茅芷珊、郭一霖;作词:李晓、周奕宁、陈文昊

  《世纪之路》作为本次展演活动的压台作品,歌颂了百年征程上,共产党团结带领亿万人民历经千难万险,带领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道路引领,表现出人民万众一心跟随党乘风破浪奔前方、创造灿烂愿景的坚定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