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防风险守底线 上海着力推动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1-6-23 17:25   来源:东方网   作者:吴梦迪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已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粮油保供稳价和储备物资保障工作不容有失。为此,上海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做了大量工作,在大战大考中经受住了考验。新形势下,如何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和物资储备安全保障体系,一直是大家关注的话题。6月23日,上海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殷欧做客“中国上海”门户网站在线访谈,畅谈上海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并解答网友们关心的粮食和物资储备相关问题。

WDCM上传图片

  加强宣传普及 有序推进家庭物资储备

  疫情期间,市粮食物资储备局全力做好物资保障工作,启动了应急物资储备紧急调用机制,投放口罩等市级储备商品,同时组织调运棉大衣、移动厕所、应急包、应急灯、帐篷、折叠床等应急物资,提供给上海援鄂医疗队、各大医院和公安、交通系统入沪道口查控等一线人员,以及基层社区和骨干应急加工企业,确保一线抗疫需求,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坚实的物资保障。殷欧提到,疫情发生以来,不少储备物资也走进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既有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粮油盐糖肉,还有医用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医疗物资。

  健全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治理能力的重大举措。殷欧介绍,市粮食物资储备局积极开展上海市家庭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研究,明确了家庭应急物资储备纳入物资储备“十四五”专项规划。下一步,市粮食物资储备局将总结物资储备疫情防控期间的工作经验,结合上海风险防控特点,加强宣传普及,有序推进家庭应急物资储备。

  有不少市民关心如何配备家庭应急物资。对此,殷欧表示,家庭储备应急物资要考虑功能性、重要性、可靠性、便携性以及经济实用性等因素,常见的家庭应急物资包括救援工具、应急药品、生活物资、通讯设备、照明工具等。市民可根据上海市发布《上海市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建议清单》,在大型商超有针对性的进行家庭应急储备。

 WDCM上传图片 

  “收好粮,储好粮,供好粮” 保障上海粮食安全

  除物资保障工作外,疫情期间市粮食物资储备局聚焦粮食安全问题,第一时间启动粮油市场监测日报制度,组织全市近100家粮油企业复工复产,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确保市场供应平稳。同时,调整地方储备粮轮换计划,组织市级储备稻谷定向拍卖,落实成品粮增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发挥了储备“压舱石”作用。上海是特大型粮食消费城市,粮食年消费量在600万吨左右,85%左右的粮源需要从市外调入。上海市委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从这个角度出发就是要做到收好粮,储好粮,供好粮。服务农民,为人民管好储备,从而保障上海粮食供应和价格稳定,保障粮食安全。

  “收好粮”,就是采取多种措施对地产粮食应收尽收,保证农民种粮基本收益。殷欧强调,去年,全市9个产粮郊区实现粳稻收购“价补分离”,5个区实现从收购环节补贴向生产环节补贴转变,既推动收购市场化,又保障了种粮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同时,市粮食物资储备局积极推动粮食收购优质优价,引导农民种植适销对路的优质品种,满足市民对地产粳稻绿色、优质、品牌的需求。此外,市粮食物资储备局还积极开展“代清理、带烘干、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等粮食产后服务。利用信息化手段采取预约收购、预约烘干等方式,减少粮食产后损失,方便农民卖粮,让农民卖上“舒心粮”“放心粮”。

  “储好粮”就是管好地方储备。殷欧介绍,上海建立了市、区两级储备体系,优化储备粮规模、品种、布局。比如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科技监管,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建设应用粮食电子政务管理平台,实现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数据互联互通;通过“一网一图”,反映粮食储备数量、质量、轮换和保管等情况;加强储备粮质量监管,在储备粮入库前、入库后和出库前,按规定开展质量抽检,确保储备粮各环节质量安全;同时,每年开展储备粮油库存检查,每十年开展一次的全国性大清查,平时“双随机、一公开”、“四不两直”抽查等定期、非定期的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保证储备粮数量真实可靠。殷欧表示,历年的检查结果反映出上海的政策性粮食库存总体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运作合规。

  “供好粮”就是建好供应体系。殷欧强调,上海已建成较为完备的粮食市场和应急供应保障体系,做到常态下不愁粮源,应急状态下保障供应。粮油零售网络涵盖标准化菜场、大卖场、超市、便利店等多种业态,电商等“互联网+”新模式也迅猛发展,实现便捷易购。上海全市设立粮情监测点100个、粮食应急加工企业21家、应急运输企业4家、应急供应零售网点近800家,确保粮食市场稳定。目前,上海粮油市场供应总体平稳,货源充足、价格稳定。大米、面粉、食用油等上海市场消费主流粮油产品零售价格稳定。

  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营造爱粮节粮的社会风尚

  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大家对粮食安全仍然要有危机意识,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敲响了警钟。殷欧提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饮食的多样性、丰富性,与此同时产生大量“舌尖上的浪费”。据统计,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约3500万吨,这个数字接近中国粮食总产量的6%。因此,养成居安思危的粮食安全意识,培养爱粮节粮的好习惯,共同营造爱粮节粮的良好社会风尚,遏制“舌尖上的浪费”非常必要。

  疫情以来,市民有备无患的意识增强,想方设法储存粮食。对此,殷欧建议市民粮食随用随买,家中保持1-2周的消费量,不必大量囤积。殷欧还强调,目前全国粮食库存量和产量足够满足国内粮食市场供应,市民无须担忧。粮食存放时间较长容易生虫和霉变,吃了会影响身体健康,还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

  多年来,市粮食物资储备局持续开展爱粮节粮宣传,组织开展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等主题活动,并开展爱粮节粮宣传教育,营造全社会爱粮节粮的良好氛围,取得一定成效。殷欧介绍,市粮食物资储备局走进广播电台,宣传解读爱粮节粮工作;走进商场地铁,投放公益广告;走进粮库车间,让大家了解从稻谷到大米的全过程,引导市民自觉爱粮节粮;走进酒店餐厅,组织“光盘行动挑战赛”,杜绝“舌尖上的浪费”;走进学校社区,宣传普及爱粮节粮知识,营造爱粮节粮舆论氛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