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2021)发布 上海龙头作用显著

2021-11-26 10:07   来源:东方网   作者:王佳燕   选稿:王冰倩

  东方网记者王佳燕11月26日报道:“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2021)”昨天发布。据悉,该指数自2015年起每年对外发布,今年是第7次对外发布。从指数研究报告看,在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的协同发展能力中,上海以68.23分位居第一,连续七年位居榜首,龙头作用显著。

  该指数由华东师范大学发布,旨在为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样板、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提供助力。

  发布会上,指数研制首席专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教授指出,该指数根据区域协同发展、区域创新系统、区域发展韧性、增长极等科学理论,构建了包括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交流服务、生态支撑等四大领域、综合GDP水平等18个具体指标的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评价指标体系。

  “今年最为值得关注的是,为响应国家号召推动‘双碳’目标早日实现,2021年生态支撑领域用‘双碳行动’指标取代‘污水处理率’,根据各地双碳行动计划的制订与否、目标要求和实践成效进行记分,更好地刻画了长江经济带110座城市在碳达峰、碳中和前行道路上的举措和成效,明确了绿色发展的前进方向。”曾刚说。

  根据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2021),协同发展能力前十强城市依次为上海、杭州、南京、成都、武汉、重庆、苏州、宁波、合肥、无锡。曾刚表示,“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各分领域表现存在一定差异。上海在科技创新、交流服务、经济发展三个领域基本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得分均位列第一,龙头城市效应明显,引领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得以显著增强。”

  指数报告显示,对标世界一流水平,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仍存在问题,一是城市生态短板仍然突出,二是都市圈协同发展能力高度分化。曾刚提出,建议同步开展污染治理提质扩面、重点生态区保护修复、绿色转型双碳行动、社会资本引入、生态服务价值实现五大举措,打赢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攻坚战。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供应链融合发展。此外,圈群耦合,促进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网点交融,提升流域创新体系综合效能;带路融合,培育全方位开放新优势。

  会上,来自政界、学界、商界的资深专家和知名人士对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2021)进行了深入研讨。他们认为,今年的指数在之前六年指数研究报告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高质量绿色发展维度,构建了由科技创新、经济发展、交流服务、生态支撑四大领域18个核心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十四五”开局之年,站在新征程新起点上,这一指数将为国家及地方相应政策的制定提供极具参考价值的科学依据。

  据悉,自2015年以来,《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研究》报告已连续七年公开发布,国内各级领导、国内外专家、相关机构团体的关注和好评,中央及地方相关职能部门也高度重视。报告荣获了“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优秀成果”二等奖,2019年指数入选“CTTI智库精品研究成果”(TOP10),成为重要的国家智库报告,主要研究结论被各级政府部门采纳,已成为最具影响力的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评价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