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品质的出行体验 市道路运输局深化“数字化转型”工作
2022-11-21 20:45 来源:东方网 作者:吴梦迪
“品质出行,温暖畅行”。近年来,在上海出行,我们发现道路更平坦了,公交车出行方便了,对道路拥堵和停车难的抱怨声也越来越少、出租汽车更加快速响应。11月21日,上海市道路运输局副局长周英做客“中国上海门户网站”在线访谈,带领大家走近上海道路运输行业,谈谈上海道路运输建设,并为网友解答相关问题。
优化办事流程 市道路运输局深化“一网通办”工作
“一网通办”助力市民群众和行业企业办事更快更好更方便。周英强调,在道路运输领域,其内容主要涵盖三个方面:一是提升服务体验。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做强技术支撑,推进政府部门核发材料免于提交,减少办理时间以及办事人员跑动。原先需要跑几个窗口或者单位,现在可以一次申请,一次办结。
二是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按照“能够网办尽量网办,能够下沉尽量下沉”的原则,进一步推进政务服务向全网全程和下沉基层办理。周英重点谈到了货运车辆年审这项工作,以往上海货运司机要办理个人事项,往往要去到所在地方,上海与全国各地之间来回跑。现在得益于“跨省通办”的流程,申请异地办事将不再成为一件难题,不仅减少了申请人跑动次数,也力争减少申请人的跑动距离。
三是全面深化数字治理。推行电子证照,方便申请人领证、亮证,同时推出“随申行”APP,打造绿色出行平台,深化“随申码”应用,实现地铁、公交、轮渡等领域的一码通行。周英表示,市民们所关注的公交线网、掘路、占路、夜间施工备案等信息,都可以通过随申码进行查询。
推进无障碍化建设 人行天桥陆续加装电梯
随着上海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部分天桥因建造年代久远,并且没有设置无障碍设施,尤其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病人,天桥楼梯犹如“天梯”,成为了一道“过街难题”。为了补齐“短板”,创造更高水平的无障碍环境,市道路运输局积极听取市民的建议,明确了把“既有道路人行天桥无障碍化建设”作为去年重点实事项目推进。周英表示,截至今年10月,完成投入运营的天桥有14座,计划中的38座天桥架梯工程将如期完成。
从摸清底数、编制导则、出台指导意见,到如何更好地来实施这项工作,都面临着不小的难题。为了保质保量的推进工作,市道路运输局协同相关区和各个市级部门,统筹协调,不断优化方案,重点解决了地下管线保护和搬迁,绿地和其他公共绿地占用等一些突出矛盾,同时优化加装电梯方案,因地制宜选择点位,做好区域景观协调、管线搬迁、周边环境无障碍衔接等等。
周英认为,从一开始适老化改造到无障碍环境建设,再到周边环境的提升,通过实践探索城市更新背景下,既有道路的一些设施改造的经验和方法,对今后可复制、可推广起到了示范的作用,并为打造上海城市软实力提供了新样本。
打造“人文公交,绿色出行” 公交站点变身“网红打卡点”
地面公交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要用心、科学,绣花般地推进落实精细化管理。通过地面公交站点品质提升,让市民感受有品质、有温度的出行。周英谈到,公交站点普遍存在建设年代比较久远、功能布局比较单一,卫生间设施配套不足等问题,造成了公交职工休息难、吃饭难、如厕难等工作环境痛点,希望通过改造升级,更好地缓解困难,保障驾驶员的健康,为市民提供安全优质的司乘服务。
经过反复研究排摸梳理,市运输管理局会同相关部门包括公交行业企业,编制完成了公交站点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按照枢纽建设年代的久远,设施新旧程度,客流量大小,施工难易程度等方面,对大型枢纽站、一般枢纽的首末站、特色风貌站、中途站分类分级提出品质提升功能要素。
今年前期,上海还试点推进完成4处公交特色首末站建设,分别是76路凯旋路宜山路站、49路汉口路江西中路站、926路老西门站以及20路中山公园站。配合20路中山公园的提升改造,同步投运了20路无轨电车的人文车型,宣传百年公交历史文化,重温上海历史。
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一键叫车”走进社区
基于“一网通办”平台,为打破老年人“打车难”困局,市道路运输局把“适老化”配套服务作为年度重点工作,积极推动具备“刷脸叫车”、自动定位、双向呼叫功能的一键叫车便民服务设备落地,助力老年跨越交通出行的“数字鸿沟”。周英表示,自2021年6月16日启动以来,到2021年底已完成首批200个“一键叫车”试点的点位建设。“一键叫车”投放使用之后,得到老年群体积极的响应,用车呼叫使用刷脸叫车比例占到50%以上,解决了老年群体不会使用智能叫车,又不会使用手机的难题。
在前期试点工作基础上,市道路运输局还将在全市范围内老年化程度较高的社区,社区服务中心、医院等重点区域,推进500个“一键叫车”适老化设备进社区。周英强调,截至今年9月,已建成了全部505个点位的建设,点位分布在全市16个区,47个街镇和7家医院。目前,累计服务达到3万单,呼叫响应率超过90%,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非常受到老年群体用户普遍的欢迎。
解决“停车难”问题 “上海停车”APP推出多项新功能
停车难综合治理被列为市委市政府民心工程之一。实施过程中重点聚焦老旧小区和医院,以及特定时段的停车矛盾。通过外部规划新建,内部挖潜改造,周边资源共享的路径实现内外结合、建管并举和综合施策。
周英介绍,预计到今年年底,将创建100个停车治理先行项目,开工建设1万个公共泊位,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一是联合制定出台配套支持政策,充分利用民防设施、绿地、学校操场下沉建设,解决停车难的问题。二是完成停车场(库)设置标准设定,进一步提高住宅医院配建标准。三是印发建设规划导则,指导各个区进行分区建设规划。四是制定编制停车治理工作手册,为基层实施主体提供操作上指引。五是研究推进新型智能机械车库的建设,预计明年投入使用。周英表示,通过这些先进多元的方法,在用地受到限制的区域,解决好停车治理的问题。
此外,市道路运输局还提供上海停车提前预约、在线缴费、错峰共享等功能,尤其在医院、商圈等区域推出智慧停车,进一步解决“停车难”问题。目前,“上海停车”APP已更新到2.0版,注册用户达到320万。周英介绍,今年“上海停车”APP做了更新,实现了一些新的功能。比如停车缴费功能已覆盖所有收费道路停车场和经营性场(库),“错峰共享”在线签约功能已上线248个项目,停车预约功能已在77家医院上线运营,总计提供1485个预约泊位,通过试点双预约联动,打通医院挂号系统和停车APP的系统,缓解就医停车难。同时,还发布了《智慧停车场(库)建设技术导则》,推进智慧停车场(库)和智慧道路停车建设,转变停车管理方式,提升高效能的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