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加快打造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

2023-11-12 11:39   来源:东方网   作者:曾子檬   选稿:蒋昕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知识产权是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日益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是一个国家和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11月10日,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余晨做客"中国上海"门户网站在线访谈,向广大市民和网友介绍上海知识产权重点工作,宣传知识产权便民惠企的服务和相关政策,同时进一步倾听和征询广大市民和创新主体对知识产权工作的意见建议,集思广益、凝心聚力,共同将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和国际知识产权中心城市。

WDCM上传图片

  提出"2+10"目标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余晨介绍,市知识产权局根据《上海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纲要(2021-2035年)》和《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提炼出"2+10"目标体系:

  "2"是指"两步走"的总体目标:即到2025年,基本建成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到2035年,基本建成制度完备、体系健全、环境优越、水平领先的国际知识产权中心城市。

  "10"是指到2025年计划实现的10项具体指标。其中,知识产权创造环节有四项,包括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0件、海外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6000件、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量五年累计增加1400件、作品版权年登记量达到45万件;知识产权运用环节有四项,包括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9%、版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9.9%、知识产权使用费年进出口总额实现700亿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金额达到100亿元;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环节有两项,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服判息诉率实现90%、执业专利代理师数量达到2100人。

  今年以来,上海召开全市知识产权保护大会,高标准部署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高起点推进浦东新区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在徐汇、静安、虹口、闵行、嘉定、崇明等六个区开展首批市级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工作。组织开展第六届进博会知识产权保护百日行动,为进博会"越办越好"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加强行政保护,持续探索推进行政裁决制度、机制和平台建设。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正式运行,发挥专利快速预审、快速确权、快速维权的职能,为上海全域范围内的新材料和节能环保领域企业提供专利预审服务。织密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一张网",强化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组建专家库,设立重点案例库、重点企业库,在美国纽约、日本东京等城市建立上海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服务站,支持企业更好"走出去"。

  同时,市知识产权局从构建体系机制、完善政策措施、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入手,推动上海专利转化运用工作不断取得实效;持续深化知识产权国际合作交流,提升城市创新活力。

 WDCM上传图片 

  "一件事""一窗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一件事"和"一窗办",是知识产权领域优化营商环境推出的"实招"。

  余晨介绍,所谓"一件事",就是今年线上推出的知识产权"一件事"集成服务平台。这个平台体现"三个集成":一是全链条集成。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基本实现知识产权各类服务事项的全覆盖。二是多部门集成。除了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法院、版权局、农委等知识产权相关部门也都进入平台,提供集行政执法、司法保护、维权援助、仲裁调解、信用监管五位一体的数字化服务体系。三是各知识产权相关平台的集成。依托一网通办,将国家知识产权局平台、上海市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平台、上海市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平台等接入"一件事"平台。

  在三个集成的基础上,该平台提供"六大功能"共74个服务事项。包括一窗口通办:为公众提供涉及专利、商标、著作权、地理标志、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多类知识产权事项的在线申报。一平台交易:实现知识产权交易信息的集中展示以及在线交易。一链条保护:面向公众提供从行政执法、司法保护、仲裁调解、维权援助到知识产权海外纠纷应对的全链条保护事项的在线办理。一站式管理:提供各类知识产权管理名单、案件信息等方面的查询、展示服务。一体化服务:提供知识产权注册信息、政策法规、培训课程等方面的在线检索、查询服务。一键式咨询:提供包括知识产权常见问题问答、留言回复、智能应答在内的全类别咨询服务。

  而"一窗办"则主要聚焦线下。今年4月上海知识产权宣传周期间,上海16个区政务服务中心"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窗口"正式启用,涉及知识产权各环节的公共服务事项实现"一窗受理"。

  目前,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上海市重点商标保护名录申请、知识产权投诉咨询等市级服务事项已下沉16个区级窗口,此外,窗口还集成了各区8大类近20个知识产权服务事项,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便利化水平。同时,进一步加强数字赋能,依托各区政务服务中心的业务办理信息化平台,实现了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事项的统一受理。目前,各区中心平台已添加首批服务事项受理页面,加入事项中心模块,纳入全市"一网通办"办件库,实现"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

  强化政策引领激发社会创新活力

  余晨介绍,为惠及更多创新主体和市场主体,今年市知识产权局围绕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知识产权人才建设、医药采购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等出台了相关政策。

  针对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底子薄、投入少、需求大的现象,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指导意见》,通过指导加强知识产权制度建设、指导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指导提高知识产权运用效益、指导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能力、优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等五个方面的工作举措,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

  出台《上海市建设高水平知识产权人才高地的实施意见(2023-2025年)》,计划到2025年,本市知识产权人才数量达到60000人;上海市执业专利代理师数量达到2100人;中级以上(含中级)知识产权师数量达1000人;知识产权工作者数量达35000人;知识产权国际化人才数量达600人;知识产权培养培训基地数量达16家;共建知识产权学院、研究院、智库5家。同时,《实施意见》还提出了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基地建设、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建设、知识产权人才库建设、知识产权人才培训、高校复合型专利实务人才培养等五个人才工作重点项目,为上海培养更多优秀知识产权专业人才。

  出台《关于加强本市医药采购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意见》。这是全国首个地方层面的医药采购领域知识产权保护规范性文件,具有五大亮点:一是提升专业支撑,组建一支由知识产权部门业务骨干和高校、科研院所等相关法律和技术专家组成的专业团队。二是建立自主承诺制度,将自主承诺作为企业参加本市集中带量采购或申报阳光平台挂网采购的形式准入要件。三是完善专利侵权异议程序,对于存在专利侵权风险的药品进行风险提示。四是探索专利权期限和集采挂网申报周期的程序衔接,市知识产权局和市医疗保障局加强信息沟通,互相通报相关产品涉及知识产权法律状态等信息。五是保障司法判决和行政裁决的执行,市知识产权局在相关专利侵权案件办结后,将案件办理结果及时抄送市医疗保障局。

  余晨表示,未来,市知识产权局将更大力度加强制度供给,深化战略合作,持续优化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加快将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和国际知识产权中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