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上海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助力共同富裕
2024-8-29 10:46 来源:东方网 作者:马骏杰
慈善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更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一项光荣的崇高事业。8月28日,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沈敏做客“中国上海”门户网站在线访谈,为广大市民和网友介绍上海市推进慈善事业发展的相关情况。
慈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具有广泛群众性基础的道德实践。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优良传统。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进一步明确了慈善事业作为第三次分配的重要方式在促进共同富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指明了新时代慈善事业发展的方向。
沈敏指出近年来,在上海市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参与下,上海慈善事业蓬勃发展。
从慈善组织的构建情况来看:截至2023年底,上海市共有社会组织17283家,其中慈善组织641家,占社会组织总数的3.71%。上海市慈善组织中,基金会607家,社会团体2家,民办非企业单位32家,取得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35家。上海市慈善组织中评估等级在3A以上的332家,占比51.8%,其中5A级慈善组织30家,4A级58家。上海市慈善组织从业人员总数3332人。近三年上海市慈善组织接受慈善捐赠年均超80亿元。应该说,这些年,上海慈善组织数量稳步增长,类型不断丰富,组织质量也在持续提升。
从慈善信托的质量情况来看:截至2023年底,上海市慈善信托备案累计39单,信托财产到账金额累计约1.15亿,资助项目涵盖了扶贫济困、助老助残、教育助学、卫生健康、乡村振兴、拥军优属等诸多领域,慈善信托的设立模式和资助项目也不断推陈出新。其中,2023年,上海市备案慈善信托11单,较2022年增长204.1%。上海的慈善信托在“慈善中国”上的公开率100%。今年,上海市民政局新出台了《上海市慈善信托备案办法》,进一步明确和规范慈善信托备案流程,更好地加强事前服务指导,开通了慈善信托网上备案办理。同时,采取了降低设立门槛、允许追加委托人和信托资金等支持措施。上海市慈善信托备案数量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慈善信托在设立质量上也在明显提高。慈善信托已成为金融+慈善的创新方式。
从慈善文化的发展情况来看:一直以来,上海市不断加强慈善文化建设,深入开展慈善表彰和各类慈文化活动,弘扬慈善精神,传播慈善理念,引导和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慈善事业。2022年市政府主办的第一届“上海慈善奖”评选,32名对象获得表彰。上海地区累计荣获民政部主办的“中华慈善奖”的个人20人,企业29家(次),慈善项目13个,涌现出一批具有影响力、感召力、示范性的慈善典型。上海慈善主题活动众多,内容丰富,2023年,上海市慈善组织年度共开展公益慈善项目6926项,年度受益人数6886万人次。在实践中培育了一大批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慈善品牌。比如,“上海慈善周”主题活动,是在每年9月5日“中华慈善日”所在周集中开展慈善活动和文化宣传。自2022年第一次举办以来,每年由上海市民政局牵头,上海市16个区、慈善组织、爱心企业和个人等社会慈善力量共同参与,围绕同一主题,集中开展各类形式多样的慈善活动;比如,“蓝天下的至爱”慈善活动,自1995年以来,每年由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举办,至今已举办了三十届。“蓝天下的至爱”活动已经成为动员全社会参与慈善公益的重要平台。之外,还有许多社会力量发起的一些慈善项目也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比如上海复星公益基金会开展的“乡村医生项目”,通过对我国乡村医生群体,在村医培训、暖心村医奖励、乡村医生保险、村卫生室药品设备、设施建设等方面提供捐助,为欠发达地区培养并留住了一大批合格乡村医生,也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可及性;又比如上海市儿童基金会开展的“新生命花儿绽放”先心病儿童助医慈善项目,从2014年起,先后赴遵义、新疆喀什、云南、青海果洛等地,为先心病患儿提供免费筛查和义诊咨询,通过手术救治患儿超千余名,等等。这些慈善品牌项目和慈善活动的开展,日益丰盈着上海的城市精神和品格,推动着“人人可慈善、处处可慈善”的全社会慈善氛围蔚然成风。
2016年9月1日施行的《慈善法》,以法律形式对慈善活动进行全面规范,推动我国慈善事业进入了法治化轨道,为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法治力量、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但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慈善事业也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比如,网络公开募捐和个人求助快速发展亟需予以引导和规范。为此,国家启动了《慈善法》的修法工作。2023年12月2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修改《慈善法》的决定,做出31处重大修改,将自2024年9月5日起施行。
沈敏介绍一直以来,上海高度重视慈善法治建设,始终坚持“以法治促善治”原则,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慈善事业发展。
一方面,上海市民政局深入贯彻落实《慈善法》,积极推动制定地方性法规政策。《上海市慈善条例》于2021年9月28日经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并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这是上海市慈善领域第一部专门性地方法规,总结和固化了上海慈善事业发展中的成功经验和有益实践探索,回应了慈善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规范上海市慈善行为、营造浓厚慈善氛围、促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条例》施行后,我局不断完善配套政策措施,相继制定了《上海市慈善组织认定和取消认定暂行办法》《上海市基金会换届指引》《上海市慈善信托备案办法》等多个配套文件。
另一方面,上海市民政局始终严格履行法定职责,坚持依法治善、依法促善、依法行善。指导督促慈善组织加强党的建设,健全法人治理机制,加强自我管理,防范公益慈善活动中的法律风险和道德风险。上海市民政局深入实施“阳光慈善”工程,认真做好慈善组织年检年报工作,推动慈善信息全面、准确、及时公开。督促慈善组织执行信息公开制度,加强对慈善募捐、资产管理、善款使用等合法合规监管。完善公开募捐方案备案要求和管理措施。健全协同执法和社会监督机制。鼓励公众、媒体对慈善活动进行社会监督,加强与公安、网信等相关单位联合执法。大力宣传普及依法行善理念,营造良好的慈善法治环境。
今年9月5日新修改的《慈善法》即将施行,上海市民政局正在组织开展《慈善法》的普法宣传活动,将其纳入2024年度上海市重点普法项目。上海市民政局已经开展了《慈善法》主题公益市集、专题报告会、《慈善法》知识竞答等活动,广泛宣传普及慈善法治理念。在即将举办的“上海慈善周”期间,还会进一步组织上海市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活动。
沈敏强调作为慈善工作主管部门,市、区两级民政部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慈善组织、慈善活动的监督管理,严格履行主管部门职责,加大慈善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慈善法治氛围,进一步优化慈善事业发展环境,规范慈善活动,以更高法治水平护航上海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同时沈敏提到了公益慈善的未来希冀,他希望公益慈善成为每个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认同。在上海加快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过程中,慈善不能缺席,而且也不会缺席。推动公益慈善事业融入城市发展大局、融入上海市民日常生活、融入城市文化发展、融入法治上海建设,需要每一位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凝聚慈善共识,汇聚向善力量,共同助力上海人民城市建设。
沈敏指出每一个慈善组织都应把公信力看成事业发展的生命线。民政部门对于慈善事业的发展,始终坚持鼓励支持和监督管理并重,既会完善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相关措施,优化慈善组织运行,激发参与慈善活动的热情,也会加强对慈善活动的严格监管,划出底线,亮出红线,确保慈善事业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希望广大慈善组织能始终将公信力放在重要位置,坚持在法制化、规范化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最后沈敏希望公益慈善的雨露,继续不断地滋养上海城市发展的土壤,助力上海改革奋进、破浪前行;希望乐善好施的爱心,不断厚植上海城市精神品格的人文内涵,让上海这座城市不仅有高度,而且更加有温度、有魅力、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