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公安工作现代化护航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
2024-12-3 13:45 来源:东方网 作者:马骏杰 选稿:曾子檬
公安机关是兼具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重要力量,肩负着维护国家安全、社会治安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任务。作为党的诞生地的公安机关,上海市公安局始终坚守初心使命,紧密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企业、群众的“心上事”当成公安机关的“上心事”,着力解决好企业、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和现实需求。
11月29日,上海市公安局法制总队总队长范宏飞做客“中国上海”门户网站在线访谈,围绕“以公安工作现代化护航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这个话题,从市公安局围绕中心大局,更高水平保障国际化营商环境;聚焦主责主业,更强力度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优化涉企服务,更高质量服务市场化营商环境等方面与广大市民、网友开展深入交流。
认真履行职责 促进营商环境优化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是新时期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和重大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持续大力度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得到释放,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经济发展韧性与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范宏飞指出营商环境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培育之土,是助力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现实需要,是保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首先,从中央层面的要求来看,党中央、国务院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系列举措,要求“把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摆在重要位置,提振发展信心,激发市场活力”,这是对全社会各行业领域提出的一个总的发展要求。公安机关作为政府职能部门,自然要认真履行职责,为创造优质营商环境贡献公安力量。其次,是从公安机关职能属性来看,公安机关是兼具刑事司法和行政执法双重职责,而法治恰恰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公安机关需要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中找到平衡点,主动跨前一步,提升服务质效,通过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服务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助力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等方面,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上海市加快建设“五个中心”保驾护航。最后,是从促进上海经济发展的需要来看,加快建设“五个中心”,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上海的重要使命。上海公安机关作为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纪律部队,更应当忠诚履职,主动承担城市发展的任务,为上海城市发展创造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围绕中心大局 以三方面为抓手保障国际化营商环境
保障国际化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重中之重,范宏飞强调上海市公安局推进“五个中心”发展落地以三方面为抓手。
一是为上海市“五个中心”建设夯实根基。把上海建设成为“五个中心”,是党中央全面研判国内国际形势,统筹把握改革发展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们必须奋力扛好的重要使命。上海公安机关坚持在大局下思考行动,以公安工作现代化护航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我们大力促进本市智能网联汽车推广应用,支持开展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稳妥下放新改(扩)建项目出入口审批和验收工作至五大新城公安机关,配合市交通委、民航华东管理局推进实施虹桥、浦东两场之间航空货物地面驳运试点业务,全面助力本市“五个中心”建设。
二是为第七届进博会举行保驾护航。为了服务和保障进博会,上海市公安机关从优化道路交通组织、分时管理轨交出入口、提升馆内安全服务、创新出入境便利服务组合包等方面推出了15项便利化措施。尤其是在服务外国人方面,上海市公安机关继续在进博会现场设立了市公安局驻国展中心境外人员服务站,优化整合移民出入境管理政策措施,推出进博会出入境便利服务组合包,为外籍展客商提供办理口岸签证入境、免签入境可续办签证、有商务需求可换发多次签证、持外国人永居证可注册报名等多项便利,涵盖了入境前、入境后、展会期、展会后的全过程服务,
三是为人才高地建设搭台铺路。建设“五个中心”,人才是强大支撑,有什么样的人才,城市就有什么样的竞争力。今年3月,龚正市长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海专场中说:“没有国际化的人才,就没有国际‘五个中心’的上海”。范宏飞指出上海市公安局始终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理念,在出境入境和外籍人才服务方面不断创新,放眼全球延揽各类人才,助力本市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再上新台阶。今年7月,国家移民管理局决定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试点签发电子口岸签证,上海公安于7月12日签发了中国首张电子口岸签证,大幅度提升了外籍人员来华便利化水平。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上海公安机关始终全面把握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地位作用,持续优化完善服务保障人才体制机制,为海内外人才在中国工作提供更优服务,全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优化涉企服务 更高质量服务市场化营商环境
为企服务,为的是企业安心经营,为的是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为的是本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海公安的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以方便、快捷、智慧在企业群众中广受好评,进一步满足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需求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自2018年上海提出“一网通办”改革以来,历经六年,从“只进一扇门”到“一次不用跑”,从“不见面审批”到“免申即享”,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上海政务服务标准化、便利化、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六年磨一剑,上海公安坚持以人为本,探索以数字化变革为动力,在“一网通办”的改革浪潮中,发挥了“生力军”作用,将政务服务能级提升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次生动实践,形成了一批优秀经验做法。
范宏飞强调上海公安机关在政务服务上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为全市“一网通办”改革向纵深发展贡献了公安智慧。2018年以来,上海市公安局根据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要求,启动公安“一网通办”改革。六年来,上海公安聚焦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办事难、办事慢、来回跑、多头跑的问题,对业务流程进行革命性重塑,有效解决企业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获得了一致好评。六年来,上海公安累计将249个公安政务服务事项接入“一网通办”平台,方便群众“网上办”“掌上办”,其中196个事项实现了全程网办,网办率和全程网办率分别为94%和72%,政务服务“好差评”日均差评件稳定在3.5件以内。六年来,上海公安为群众提供政务服务业务8195万笔,基本实现了政务服务运行标准化、服务供给规范化、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化,最大限度的优化营商环境,有力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谈到信息技术逐渐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传统服务方式逐渐被智能服务替代,线下窗口是不是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性的问题时,范宏飞认为政务服务窗口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是人民至上的一面镜子,是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直接反映人民群众获得感,考验干部作风,检验改革成色。线上服务和线下窗口不应当是相互排斥的关系,而应当是相辅相成的存在,总有一些业务线上办不了,总有一些人习惯线下办事情,上海市公安机关要做的是怎么让群众在体验线下服务时能够“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上海市公安机关积极探索集成式服务新模式,推动全市300余家派出所实现“一窗融合、一口受理”,70余家派出所“综合窗口”进驻街镇社区服务中心,并推动一批涉企服务事项入驻区级政务服务中心,有效助力本市“15分钟生活圈”建设,企业群众可就近办事,办事体验度明显上升。同时,线上服务也可以向主题式集成服务方向发展,上海市公安机关牵头相关委办局陆续推出了“公民身故一件事”“居住证办理一件事”“文明养犬一件事”“保障律师执业一件事”等集成式服务,实现群众进公安一家门、办政府多家事,使群众办理相关业务跑动的次数和提交的材料减少了80%。
立足三角度深化服务着眼未来部署
范宏飞阐述上海公安机关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公安部部署要求,立足于社会看得懂、企业有感受、群众得福祉,推出更多小切口、具体化的工作举措并持续抓好推动落实。一是依法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持续强化对围标串标、职务侵占、挪用资金、商业贿赂、侵犯企业知识产权等侵害企业权益、破坏市场秩序的违法犯罪的查处打击力度,营造公平有序的外部市场环境。聚焦企业的发展需求及关心的法律主题,进一步优化线上专窗板块功能,动态调整涉企服务举措,针对性开展送教上门、防范宣讲等活动,帮助企业预防和应对经济犯罪法律风险。二是持续提升为企服务能力水平。推动更多人口户籍业务实现“网上办”“掌上办”,提升全程网办能力。优化企业在线办事体验,提高法人和许可事项网办率和全程网办率。创新推出“小申”智能办,依托人工智能、语音交互、场景引导等能力,实现“沉浸式”“交互式”智能在线办理。将市重大工程、全天围场施工和涉及高、快速路等对交通影响较大以外的项目全量纳入涉路施工道路交通安全审查“一网通办”受理范围;配合市交通委将“挖掘道路施工一件事”适用范围拓展至老旧燃气管道改造项目,持续提升涉路施工便利度。三是服务保障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增赴港澳人才签注办理作为本市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举措,为企业提供“上门办”、“集中办”、“专窗办”。深化“海外人才直联平台”制度创新,落实个性化研判需求、点对点上门对接等措施,提升政策推送精准度、惠及面。按照国家移民管理局部署,将电子口岸签证试点范围由临港新片区扩大至浦东新区全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