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全面推行专用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记录证明

2024-12-25 14:35   来源:东方网   作者:曾子檬   选稿:马骏杰

  近年来,上海高度重视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推出了一系列有力举措,其中“专用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记录证明”举措受到经营主体格外关注,企业将其亲切地称为“一份信用报告替代一摞证明”。

  12月24日,上海市司法局二级巡视员于晓琼做客“中国上海”门户网站在线访谈直播间,为广大市民和网友介绍上海市专用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记录证明工作情况。

“一份报告替代一摞证明”

  于晓琼介绍,“一份报告替代一摞证明”是经营者对上海市“专用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记录证明工作”的简称,更精确地说,是“1份报告替代41份证明”。当上海的经营主体、社会团体等组织(机构)需要证明自身有没有违法记录、需要提交有无违法记录证明的时候,可以用1份专用信用报告来证明有无违法记录情况,来替代41个领域的行政机关、单位开具的证明。此外,上海还提供“合规一码通”服务,经营主体、相关组织(机构)可以用手机“随申办”(市民云APP、企业云APP、微信和支付宝小程序)等亮“合规码”,索证方“扫码”就可查看经营主体、相关组织(机构)的专用信用报告,判断其有无违法记录情况,实现“一码通行”,经营主体等无需再提供纸质报告。

  于晓琼介绍道,此前本市某生物医药企业为申请科创板上市,专门安排6个专人、耗时大半年、到各地各个领域的行政机关开具300余份合规证明。市司法局、市发展改革委经调研发现,企业开具合规证明繁、难问题在各地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企业需提交证明的场景多、需开具的证明数量多、需协调的行政机关多、证明内容不规范等方面,是企业的“急难愁盼”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市司法局、市发展改革委联合研究、不断尝试,最终探索出“专用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记录证明”解决方案。

法治视角精准施策

  于晓琼表示,开展“专用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记录证明”工作经历了“准确界定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夯实实施基础”三个阶段。

  首先是从法治视角准确界定问题。以往,企业从行政机关、相关单位开出的证明没有统一名称、没有规范内容和样式。本市深入调研后,在国内首次将这类证明界定为“有无违法记录证明”,并明确“违法记录”的概念和范围。

  其次,从法治视角提出解决方案。本市创新提出“将证明信息化,将信息集聚化,按企业需求集中快捷提供信息,替代企业四处开具证明”的解决路径,并从法治视角逐项研究解决涉及的各项问题,最终形成“全面汇聚各级、各领域行政机关等掌握的企业违法记录信息,设计专用信用报告作为载体,集中载明企业违法记录情况,快捷提供给企业,用1份报告替代各领域证明”的解决方案。

  最后,多举措夯实实施基础。2023年2月,上海市出台推行市场主体以专用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记录证明的实施方案,并建立数据归集责任体系,明确数据归集渠道、方式、频率,实施数据归集跟踪监督、责任追溯、企业异议申诉快办等机制。

落地实施成效显著

  上海“专用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记录证明”举措从2023年3月1日起实施,首次实现了报告由信息化系统基于大数据自动开具、无需人工参与、立等可取,经营主体零跑动、不见面办理。同时,上海提供精细化服务,经营主体可根据应用场景,选择要证明的时间范围、领域范围。除线上不见面办理外,这些服务在市级、各区人工窗口也同步提供。2023年7月1日,上海又上线“合规一码通”功能,经营主体除开具报告替代证明外,也可用手机亮“合规码”,证明自身有无违法记录情况、替代提交证明。

  今年12月20日,上海专用信用报告适用主体范围进一步扩大,在本市登记的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事业单位,以及本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均可开具,新增受益主体数量超过3.7万个。

  于晓琼表示,该举措为上海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方面,各类主体开具证明繁、难问题有效破解,节省大量人力、精力和时间成本。截止今年11月底,累计为各类经营主体出具报告3.3万余份,可替代证明超过88万份。另一方面,索证方应用报告更高效,专用信用报告信息更全、内容更细,更有助于券商、律所、招标人等索证方判断经营主体真实情况。此外,该举措统一了报告样式、内容要素、数据标准,以及报告申办、生成、应用、核验等规则,工作规范性显著增强。

  这一举措也受到了国家层面认可。2024年4月,国务院对北京、上海、重庆、江苏、浙江、福建等20个省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督查,上海市“一份报告替代一摞证明”工作被列为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向全国推介,并在当月召开的全国“高效办成一件事”推进交流会上介绍经验。

  最后,于晓琼表示,本市将持续关注各类主体对开具、应用专用信用报告的需求和建议,不断改进完善服务。同时,市司法局将努力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聚焦企业、群众关切,在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优化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等方面推出一系列举措,不断提升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好助力上海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