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PPI类药物滥用,中医调养“老胃病”有妙法
2025-5-13 17:48 来源:东方网 作者:许雷 选稿:马骏杰
“老胃病”是一种通俗的说法,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疾病,通常是指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的胃部疾病,慢性胃炎便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当出现胃痛、胃胀、反酸等症状时,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服用PPI类药物,也就是质子泵抑制剂,通常我们治疗胃病的药名后面带“拉唑”的往往都是此类药物。比如像奥美拉唑、雷贝拉唑、兰索拉唑等。这类药物确实能快速缓解胃酸过多带来的不适,可如今却存在着一定的滥用现象。
一、警惕!PPI类药物滥用的隐藏危机
PPI类药物通过抑制胃壁细胞上的质子泵,从而减少胃酸分泌,就像给胃酸分泌的“总开关”上了锁,能迅速减轻烧心、胃痛等症状。对于反流性胃炎,胃溃疡等有着很好的作用。正因见效快,有些人稍有胃部不适就自行购买服用,甚至长期依赖,笔者接诊的此类病患中,长期服用此类药物最长达10年之久。
长期滥用PPI类药物,会带来一系列隐患。它会破坏胃内正常的酸碱平衡,胃酸长期分泌不足,影响食物的消化与营养吸收。比如,维生素B12、铁、钙等物质的吸收都依赖胃酸环境,长期滥用PPI类药物,可能导致维生素B12缺乏,引发巨细胞性贫血;影响铁吸收,造成缺铁性贫血;钙吸收受影响,增加骨质疏松和骨折风险。
所以平时胃部不适,不要盲目使用PPI类药物,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如果患者长期依赖PPI类药物,也要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减量,避免突然停药导致病情反复。
二、中医眼中的慢性胃炎
中医虽无“慢性胃炎”的病名,但依据其症状表现,多将其归属于“胃脘痛”“痞满”“嘈杂”等范畴。中医认为,慢性胃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外感邪气,如寒邪客胃,寒凝气滞,气血不畅,不通则痛,可引发胃脘疼痛;饮食不节,暴饮暴食、过食辛辣油腻生冷之物,损伤脾胃,致脾胃运化失常,水谷不能正常消化吸收,可出现胃胀、胃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情志失调,长期焦虑、抑郁、恼怒等不良情绪,会影响肝的疏泄功能,肝失疏泄则横逆犯脾,脾胃升降失常,进而引发胃部不适;素体脾胃虚弱,或久病失养,脾胃运化无力,也会导致胃的受纳和腐熟功能减退。
三、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独特优势
整体调治,根源袪病:中医调治慢性胃炎,就像打理一片农田。脾胃是这片田地的“土壤”(脾土),负责生长和滋养万物(消化吸收营养)。但如果土壤出了问题,庄稼就长不好。这时候,中医不会只盯着土壤,而是会看看整个农田的环境。比如,肝就像“风”,如果风太大(肝旺乘脾)或者风向不对(肝郁气滞),就会把土壤吹干或者扰乱庄稼的生长;肾则像是“地下的水源”和“能量的根基”,如果水源不足或者能量匮乏(肾阳虚),土壤就会变得寒冷干燥,庄稼自然长不好。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就像农民仔细观察田地的状况:看土壤的湿度、听风的声音、问天气的变化、摸庄稼的长势。找到问题的根源后,中医会开出个性化的药方。比如,对于肝郁脾虚型的慢性胃炎,中医会用疏肝理气、健脾和胃的药方,就像先调节“风”的大小和方向(疏肝理气),再给土壤施肥浇水(健脾和胃),比如用柴胡疏肝散和参苓白术散这样的药方。这样不仅让土壤恢复肥沃,还能让庄稼茁壮成长,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地拔掉几棵枯黄的庄稼(只缓解表面症状)。
“三分治,七分养”,生活调养是关键:中医在调养慢性胃炎时,会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给予详细的生活方式和饮食建议。对于脾胃虚弱的患者,会叮嘱其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如生冷水果、冷饮等,可以吃易消化养胃的食物,像小米粥、山药粥等;对于胃热型胃炎患者,则建议少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等,同时,还会提醒患者规律作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因为情绪波动对脾胃功能也有很大影响。这些生活和饮食上的调整,对于慢性胃炎的康复和预防复发都非常重要。
四、慢性胃炎的中医辨证分型及特色代茶饮
脾胃虚寒型:如果您平时总觉得胃里隐隐作痛,喜欢喝热水或者用热水袋暖胃,平时手脚总是冰凉,大便还溏稀的,那您就属于是脾胃虚寒。
代茶饮:生姜3克、红枣5枚(掰开)、太子参5克。上述三味,用开水泡15 - 20分钟就能喝了,脾胃虚寒的朋友平时喝这个,能温养脾胃。
肝胃不和型:如果您感觉胃胀,好像有东西撑着,胃和两边肋骨都疼,还老是打嗝,大便也不太顺畅,一生气或者情绪不好的时候,胃就更难受,那您属于是肝胃不和型。
代茶饮:玫瑰花3克、佛手5克、陈皮3克。玫瑰花能让气顺畅、解解郁,佛手可以疏肝理气、让胃舒服点,陈皮能理气健脾。用开水一泡,当茶喝,能帮您把肝气理顺,让胃也不那么难受,情绪不好引起的胃部不适喝这个很管用。
胃热炽盛型:要是您胃里像火烧一样疼,疼得特别急,还容易烦躁、爱发脾气,嘴里反酸、感觉很嘈杂,嘴巴干干的、苦苦的,那您可能是胃热炽盛型。
代茶饮:选麦冬5克、蒲公英5克、荷叶3克。麦冬能养阴生津,荷叶、蒲公英能对胃热有很好的清理作用。用开水泡10 - 15分钟。
胃阴亏虚型:如果您总觉得胃里隐隐约约地疼,有点饿但又不想吃东西,口干想喝水,大便干燥不通畅的,那您可能是胃阴亏虚型。
代茶饮:枸杞5克、麦冬5克、石斛3克。这三样都可以养胃生津,滋阴清热。用开水泡着喝,能改善胃阴亏虚引起的各种症状。
五.中医外治,慢性胃炎的多元解法
艾灸温通,穴位赋能:艾灸是常用的外治手段,通过艾草燃烧产生的温热刺激,作用于特定穴位,如中脘穴、足三里穴、关元穴等。中脘穴是胃的募穴,艾灸此处能直接温煦胃腑,促进胃部气血运行,增强脾胃功能;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艾灸它可调节脾胃运化,提高机体免疫力。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艾灸后常能明显感觉到胃部温暖舒适,疼痛、胃胀等症状减轻。
穴位贴敷,药力渗透:穴位贴敷也是一大特色,将中药打成粉末,调成膏状,贴敷在神阙、脾俞、胃俞等穴位。药物通过皮肤渗透吸收,循经络传导至脏腑,发挥治疗作用。比如用吴茱萸、丁香等药物制成的贴剂,贴于神阙穴,能散寒止痛、温胃止呕,对胃寒型胃炎效果显著。
在面对慢性胃炎时,我们要警惕PPI类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不要盲目依赖。中医治疗慢性胃炎有着独特的优势,能从整体出发,温和调理身体,帮助我们恢复脾胃健康。当然,具体的治疗方案还需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个人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方式。
作者:许雷,上海市奉贤区中医医院
(以上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