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几个"蓝颜"知己?--转型期都市女性社交网络及利用度调查 第八期分析报告
2012-11-20 15:23 作者:上海市妇联 复旦大学社会性别发展与研究中心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及电脑、手机等终端技术的日益成熟,互联网早日成为都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无论是精英女性、职场丽人,还是家庭主妇或可爱宅女,对互联网的依赖都越来越大。她们在多大程度上利用了网络社交?拥有怎样的情感倾诉渠道?是否需要无话不谈的异性朋友?在公共社交中要不要保留女性特质?2012年10月,上海市妇联与复旦大学社会性别发展与研究中心围绕“需要几个‘蓝颜’知己”,开展了第八期“社会转型期的都市婚姻家庭观系列网络调查”。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85份,其中:男性参与者69位,占比37.3%,女性参与者116位,占比62.7%。问卷数据显示:
一、互联网是女性社交的重要平台
1、九成受访女性每天在工作学习之余都上网获取或交流信息。
调查显示:80.27%的受访者每天都上网,且69.46%的人上网时间超过1小时,24.32%的受访者的上网时间超过2小时。其中,女性受访者的上网比例(93.1%)高出男性(85.51%)7.59个百分点,且上网时间相对集中,有四成多女性平均每天上网1-2小时,而男性的上网时间则相对分散。
2、超过六成受访女性已开通使用“微博”类信息平台。
调查显示,61.08%的受访者已经开通“微博”,并有21.08%的受访者正处于准备开通的阶段。有17.84%的受访者没有开通且认为没有必要开通“微博”。从性别角度看,女性受访者对“微博”的关注度比男性更高,早就开通“微博”的女性比例高出男性7.22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微博”类互动新媒体已经深入民众生活,成为包括女性在内的众多网民们获取信息、进行社交的重要渠道。
3、不少女性仍积极参与活跃度有所下降的实名社交网站。
对于“人人网”等实名社交网站,使用者(包括经常和不经常)的比例为35.68%,听说但没有用过的比例达55.14%,没有听说过的比例为9.19%。可见,相比“微博”,这类网站的活跃度下降。调查数据显示:超过四成的女性使用过“人人网”等实名社交网站,高出男性13个百分点。现阶段,185位受访者中,只有14位还在经常使用“人人网”,而这14位受访者全是女性。可见,女性非常执着地希望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真诚交流。
二、网络社交只是真实社交的补充
1、网络社交是众多社交形式中的一种。
调查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受访者都属于家庭沟通型,沟通最多的对象是配偶/恋人,其次为父母和孩子。在交友渠道方面,以通过工作学习认识朋友为主;而在解压渠道方面,找人倾诉则是人们最中意的选择。尽管大部分受访者都会选择每天花一定时间在网上进行信息获取和交流等活动,对“微博”等网络平台的关注度也很高、很活跃,但多数受访者认为网络社交只是真实社交的补充。这类社交以娱乐为主,并不能完全替代真实社交。数据显示:61.08%的受访者主要是通过传统的“工作学习”途径进行交友活动,而通过“网络聊天”方式进行交友与的只占到12%。
2、女性所偏好的交友方式较男性更为谨慎。
当问及“您最喜欢通过什么样的渠道交友”时,66.38%的女性选择了在工作学习中认识,高出男性14.21个百分点。相比男性,女性选择“旅游派对”、“网络聊天”、“朋友介绍”三种方式的比例都较低。这说明女性偏好的交友方式比较传统、比较谨慎,而男性偏好的交友方式则更为开放、更为多元。
3、网络不是女性遇压后寻求排解的主要渠道。
找人倾诉是调查中显示出来的最受欢迎的解压方法。在对象的选择上,近半数(47.57%)受访者选择“向朋友倾诉”解压,紧随其后的是“向家人倾诉”解压(33.51%),两者共占到八成比例。不难发现,男性受访者表现出的找人倾诉的愿望高于女性受访者,而女性所寻求的排解渠道较男性更为多元。数据显示:89.96%的男性受访者选择向家人或朋友倾诉,比女性受访者选择向家人或朋友倾诉高出约5个百分点。网络既不是男性,也不是女性,遇压后寻求排解所选择的主要渠道。特别是对女性,有14.66%的受访者在遇压后更愿意选择“外出消遣或旅游”来解压,而不是选择网络。
三、“红颜”与“蓝颜”并非对等发展
1、男性有过“红颜知己”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有过“蓝颜知己”
调查显示:超过一半(54.05%)的受访者有过无话不谈的异性朋友,但其中更多的人是曾经有过而现在没有,这一比例高达39.46%。与此同时,也有28.65%的受访者表示从来就没有过无话不谈的异性朋友,还有17.3%的人认为这种关系很难界定,说不清自己到底是否有过这样的异性朋友。相比女性,无论是现在还是曾经,男性认为拥有无话不谈的异性朋友的比例高于女性,且对这层关系的界定比女性更清晰。
2、男性比女性更渴望拥有无话不谈的异性知己。
传统的“红颜知己”思想在不少男性心中占据了重要分量。相反,女性不敢也说不清自己是否拥有或应该拥有“蓝颜知己”。调查数据显示,56.75%的受访者表示希望拥有异性知己,而其中“有一点渴望”所占的比例更大,达到43.78%。同时,也有两成半的受访者对这个问题模棱两可,认为有顾虑或者说不清是否渴望找到异性知己。同时,也还有17.84%的受访者认为没有交异性知己的必要。就性别而言,男女两性对这一问题的态度差异较大。近七成的男性受访者希望拥有异性知己,而女性则只有一半的受访者表示有意愿交异性知己。
3、不能接受配偶/恋人有异性知己的女性比男性更多。
尽管有超过一半(54.05%)的受访者可以接受配偶/恋人有异性知己,但大多处于“基本接受”(45.41%)的状态,“完全接受”的寥寥无几。这既说明现代都市人对于异性交友的看法已逐渐开明,交友的性别干扰因素逐渐减弱;也说明男女有别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从性别差异看来,女性对配偶/恋人有异性知己的接受度比男性低,有三层的女性“不能接受”男方有异性知己,比男性在该问题上高出近7个百分点。这说明女性潜在的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强,对配偶/恋人与异性交友常备防范之心。
四、公共社交中的女性特质宜自然流露
1、八成受访者认同女性在公共社交中有独特优势。
当问及“您是否同意女性与男士共事更能体现其社交优势”这一问题时,大部分受访者(80.0%)认为女性在公共社交中有其独特的方式和优势,且与男性共事更能体现出来。持否定态度的仅有不到一成的比例(8.65%),还有11.35%的受访者表示“说不清”。
2、六成受访者认为在已有配偶/恋人的情况下应与异性朋友适当保持距离。
绝大部分受访者除家人同事外都有自己固定的朋友圈子,其中七层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固定的朋友圈子中以同性朋友为主,同性异性朋友各占一半的比例有11.35%,而以异性朋友为主的则仅占4.86%。38.38%的受访者认为如果已有配偶/恋人,则应该在“正常工作和生活之外,有意识地减少与异性朋友的接触”;认为“任何情况下都应该有意识地与异性朋友保持距离”观点的人占28.65%;两者合计超过六成。
3、公共社交中女性的特质不必刻意夸大或保留。
对于女性的温柔体贴等特质在公共社交中的发挥,受访者的观点比较一致,72.97%比例的受访者认为“顺其自然即可,不必刻意保留或夸大其作用”。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受访者,他们既不赞成“不在公共场合展现女性特质”,也不赞成“刻意减少女性特质的影响”或是“在公共社交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可见,无论同性还是异性,无论“红颜”还是“蓝颜”,保持真实与自然乃现代都市社交之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