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养"还是"穷养"?--转型期的家庭教育与性别平等网络调查 分析报告

2013-5-14 14:34   来源:上海市妇联 复旦大学社会性别发展与研究中心    

  伴随中国经济发展,父母可以为孩子提供的物资条件越来越丰富,在物质教养方面,人们是否认同“穷养儿子,富养女儿”的说法?2013年4月,上海市妇联与复旦大学社会性别发展与研究中心围绕“富养还是穷养”,开展了第二期“转型期的女性意识与性别平等”网络调查。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03份,其中:男性参与者31位,占比30.10%,女性参与者72位,占比69.9%。问卷数据显示:

  一、“穷养儿子,富养女儿”还只是一种态度

  1、对于“穷养儿子,富养女儿”的说法,被访者莫衷一是。

  当问及被访者是否赞同“穷养儿子,富养女儿”的说法时,持赞同意见的被访者略高于持不赞同意见的被访者,分别为51.46%和44.66%,另有少数被访者觉得说不清。这显示,“穷养儿子,富养女儿”的观念并未成为社会的主导观念,只是时下的一种流行语。虽然现实中“富贵多淑女,纨绔少伟男”,但似乎不足以让所有人都百分百赞成“穷养儿子,富养女儿”。

image

  2、“穷养儿子,富养女儿”观念在被访者成长时期并不普遍。

  当问及在自己成长时父母是否有“穷养儿子,富养女儿”的观念时,一半左右被访者都表示“没有,养儿养女都一样”,另有三分之一左右的被访者表示“有一点,但是不太明显”,只有不到10%的被访者表示“有,总是怕女儿吃苦”,这些情况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被访者差异不大。然而,对于50岁以上的人群,19.5%表示“没有,总是为儿子创造更好的条件”,明显高于较为年轻的人群。

image

  3、多数被访者认为“穷养儿子,富养女儿”的观念在未来会发生一定改变。

  接近七成的被访者认为“穷养儿子,富养女儿”的观念会在未来发生一定变化,其中6.8%认为“会完全改变”,62.14%认为“会有一点改变”,表明被访者并不认为“穷养儿子,富养女儿”会是未来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

image

  二、“李天一事件”反映了“穷养儿子”的合理性

  1、“富养女儿”主要为了培养其品性,“穷养儿子”主要为了让其更加坚强。

  对于“穷养儿子”的意义,按被提及频次由多到少排列,依次是为了让其更加坚强(34.95%)、更早懂事(23.30%)、更有担当(21.36%)和更加成功(12.62%);而对于“富养女儿”的意义,按被提及频次由多到少排列,依次是培养其良好的品性气质(37.86%)和让其长大后不为钱财所惑(32.04%),另有很少数被访者提及“女孩天生柔弱,本来就不应该受苦”(2.91%)和“女孩关键是嫁得好,所以无需穷养”(0.97%)。

image

  2、“富养女儿”的投资教育和“穷养儿子”的挫折教育不一定能够成功。

  对于“富养女,是投资教育;穷养男,是挫折教育”或者“富养女更浪漫,穷养男更实在”的说法,被访者并不完全认同。持赞同意见的只有四成左右,而持不赞同意见的略高于四成,另有十分之一左右的被访者认为说不清。持赞同意见的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image

image

  3、超过半数的被访者认为“李天一事件”能够说明“富养儿子”的失败。

  “李天一事件”引发社会广泛讨论。有人认为是“儿坑爹”,也有人说是“爹坑儿”。当问及这能否说明“富养儿子”一定失败时,分别有二成和三成左右的被访者表示“足以说明,这是‘富养’不当的结果”和“基本说明,这与‘富养’有一定关系”。表明,被访者认为该事件反映了“穷养儿子”的合理性。

image

  三、在家庭教育中的性别差异不等于性别歧视

  1、大多数被访者认同在家庭教育中对男孩和女孩区别对待。

  对于在家庭教育中对男孩和女孩区别对待,从而让“男孩更像男孩,女孩更像女孩”的做法,大多数被访者都表示赞同,占比达到73.79%。而从两性差异看,表示赞同的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占比分别为76.39%和67.74%。

image

  2、对于课外兴趣班,被访者对于儿子和女儿的具体选择有明显差异。

  当问及假设您有一个儿子(女儿)在上一年级,您最倾向于让他上哪一个花钱的兴趣班时,对儿子和女儿的选择有较大差异。对于儿子而言,选择最多的是游泳或其他运动项目(45.63%)和英语(15.53%),最少的是跳舞或歌唱(0.97%)和钢琴或其他乐器(3.88%);但是对于女儿而言,选择最多的是钢琴或其他乐器(29.13%)和跳舞或歌唱(15.53%),最少的是奥数(3.88%)和其他项目(5.83%)。

image

  3、父母对于女儿的人身安全更为担心,更不放心其较早独立行动。

  目前,国内不少私人英语教育机构都喜欢组织孩子参加海外夏令营。当问及“假设您有一个儿子(女儿)在上初一,您也有足够经济能力,您放心让他参加海外夏令营吗?”这个问题时,家长对于儿子和女儿的担心程度有明显区别。有10.68%和65.05%的被访者表示对儿子“很放心”或者“基本放心”,但是对于女儿表示“很放心”或者“基本放心”的比例只有7.77%和41.75%。

image

  4、“穷养儿子、富养女儿”与性别平等观念并不相悖。

  有人指出,“穷养儿子、富养女儿”这一说法和性别平等观念相悖,然而,此次调查显示,被访者中只有三成的被访者赞成这一说法。而从两性差异看,表示赞同的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占比分别为38.71%和26.39%。

image

  中国传统文化有较为严重的重男轻女倾向,当问及如果家里只有一个独生女儿,作为家长,您会不会“把女儿当作儿子养”时,有近三成的被访者表示赞同,且男女两性对该问题的看法差异不大。

image

  可见,家庭教育中的性别差异不等于性别歧视。在独生子女政策下,现代城市家庭即便主观上有“喜儿”想法,但行动中大都也无“恶女”倾向。而是尽可能地投资子女、投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