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厅堂"还是"下厨房"?--转型期的家务劳动社会化 与性别平等网络调查分析报告
2013-9-23 13:33 来源:上海市妇联 复旦大学社会性别发展与研究中心
中国古语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以现代语言释之就是家政,是指在一定时间、精力及经济基础上安排家庭生活。伴随社会发展与进步,家政不仅涉及家务活动的安排,而且关系家庭观念的转变、家庭关系的调适、家庭文化的建设和家庭管理技术的提高。家务劳动社会化到底能够给妇女带来什么?2013年7月,上海市妇联与复旦大学社会性别发展与研究中心以“上厅堂”还是“下厨房”为题,就转型期的家务劳动社会化与性别平等问题开展了第六期网络调查。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334份,其中,男性网友616人,占比26.39%,女性网友1718人,占比73.61%;从年龄看,51-60岁年龄段参与度最高,合计占比40.83%,41-50岁的参与者次之,占比26.05%,31-40岁的参与者占比16.75%,其他年龄段相对较少;从户籍看,本市户籍2261人,占比96.87%,本市居住证41人,占比1.76%,外省市户籍31人,占比1.33%,港澳台1人,占比0.04%。问卷数据显示:
一、“上厅堂”不比“下厨房”重要
有人说新时代的女性标准是: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杀得了木马,翻得了围墙,开得起好车,买得起好房,斗得过小三,打得过流氓。对女性而言,到底是“上厅堂”重要,还是“下厨房”重要呢?调查发现:
1、仅有百分之七的网友认为事业比家庭更重要。
2334名受访网友中,仅有154人(占比6.6%)认为女性要潜心事业,以“上厅堂”为主;11.7%的网友认为要心系家庭,以“下厨房”为主;43.7%的网友认为事业和家庭都很重要,不分主次;31.9%的网友认为到底把哪一个放在首位,因人而异,要分情况看待;还有6.1%的网友表示难以说清楚。
表1:“上厅堂”和“下厨房”哪个重要*性别交叉制表
从性别看,男女两性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没有显著差异。从年龄看,认为两者都很重要的中老年网友的占比(如60岁以上为50.5%)明显多于40岁以下的中青年网友(如20岁以下为25.0%)。年轻网友更多地认为,事业和家庭的重心如何摆无法一概而论,因人而异,要分情况看待。
表2:“上厅堂”和“下厨房”哪个重要*年龄交叉制表
从户籍看,本市户籍网友更多地认为“上厅堂”和“下厨房”都很重要,持该观点的人数占比高出外省市户籍6.9个百分点;而外省市户籍网友持以“下厨房”重要观点的人数占比高出本市户籍7.2个百分点。
2、半数以上网友认为家务劳动并非两性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
当问及“是否赞成女性承担较多家务劳动是男女两性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时,6.9%的网友完全赞成,26.4%的网友基本赞成,57.1%的网友表示不太赞成或不赞成。从户籍看,本市户籍持不太赞成或不赞成观点的人数占比(57.3%)明显高于外省市户籍人数占比(48.4%)。这可侧面说明,不同地域人群对男女两性角色定位有一定差异。
表3:是否赞成女性承担家务劳动是两性收入差距原因*户籍交叉制表
3、百分之五左右的家庭家务劳动主要由家政服务员承担。
到底谁是家务劳动的主要承担者?2334名受访网友中,有878人回答是家里的“女性长辈”,占比37.6%,有856人回答是“大家都承担”,占比36.7%;有210人回答是家里的“女性晚辈”,占比9.0%。只有116人回答是家政服务员,占比5%。在这116人中,绝大多数是初婚已生育,年龄在30岁以上,收入相对较高的家庭。可见,女性还是家务劳动的承担主体,家务劳动由家政服务员承担尚未形成主流。
二、“高端”与“低端”家政服务需求同样旺盛
调查数据显示,2334位受访网友中,有10人表示每月家政服务支出在5000元以上,占比0.4%;有18人表示每月家政服务支出在3001-5000元,占比0.8%;有38人表示每月家政服务支出在2001-3000元,占比1.6%;有48人表示每月家政服务支出在1001-2000元,占比2.1%;有151人表示每月家政服务支出在501-1000元,占比6.5%;其余月支出则在500元以下。其需求主要体现在:
1、家庭保洁钟点服务仍是第一大家政服务需求。
23.4%的网友家庭请过钟点工,4%的网友家庭请过住家保姆,2.4%的网友家庭请过月嫂,还有1.1%的网友家庭还请过其他家政服务人员,如:专业厨房清洗、医院护工、居家养老家庭护理。关于请家政服务人员考虑的主要因素,受访网友的响应率排序是:家庭保洁(53.2%),综合家务(42.8%),护理老人/病人(32.0%),买菜烹饪(23.4%),照顾孩子(10.8%),月子护理(4.2%)和其他(2.6%)。
2、家政服务需求迫切程度与年龄及家庭居住状况密切相关。
调查发现,家政服务需求与年龄、收入、家庭状况密切相关。从年龄看,各年龄段对家庭保洁需求的响应率都在50%左右或更高;除20岁以下年龄段外,对综合家务需求的响应率都在40%左右或更高;对照顾孩子需求的响应率最高的是20-30岁的网友(23.8%);对买菜烹饪需求响应率最高的是60岁以上网友(29.2%);对月子护理响应率最高的是20-30岁的网友(14.3%)。这从逻辑上都很好解释,处于生育年龄期的网友对月子护理和照顾孩子最为关切,而处于生理衰退期的老年人多因行动不便而希望有人代劳家务事。可见,家政服务需求是多层次、分类别的,整体需求非常旺盛。
表4:请家政服务人员的主要原因(响应率)*年龄交叉制表
从家庭居住结构情况看:与孙辈同住的三代同堂家庭对家政服务人员的需求最为迫切,对照顾孩子、家庭保洁、综合家政服务需求的响应率都在66.7%,远高于核心家庭。
表5:请家政服务人员的主要原因(响应率)*家庭居住结构交叉制表
3、“闲”与“钱”的权衡是家政服务需求的决定性变量。
总体看,对于为什么不聘请家政服务人员,排在第一位的原因是“自己有时间干”,响应率为45.2%,其次是经济压力太大,响应率为23.2%,接下来就是担心不安全、嫌他们干得不好和家中有老人帮忙,响应率分别是16.0%、14.7%、14.6%。从年龄角度分析,20岁以下的低龄网友多因安全问题而不请家政服务人员;20-30岁网友,因为父母年龄也不高,所以多因家中有老人帮忙而不请家政服务人员;而进入到30岁后,回答“自己有时间干”的比例不断提高,这与参访网友的收入水平有关;“经济压力太大”特别集中在41-50岁人群,这说明中年人群常常会受到工作繁忙和家庭负担重的双重压迫。
表6:不请家政服务人员的主要原因(响应率)*年龄交叉制表
从收入角度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各收入段都有不少网友有过请家政人员的经历,而不请家政服务人员的主要原因则各不相同:对于高收入者(20001-50000元及以上),因家中有全职太太或老人帮忙或因担心安全而不请家政服务人员;对于中等收入者(5000-20000元),请过家政服务人员的比例最高,在30%以上;而对于较低收入者(5000元以下)较低收入者,他们对经济压力的顾虑明显存在,有25.2%的网友可能是因为经济压力太大而不得不放弃聘用家政服务人员。由此可见,“闲”与“钱”的权衡的确是家政服务需求的决定性变量。
表7:不请家政服务人员的主要原因(响应率)*收入交叉制表
三、“示范站”建设将推动家政服务朝规范化方向发展
为进一步规范家政服务市场体系,实现全市家政服务信息化管理,2013年,上海市把建立80个示范性家政服务站列为政府实事项目。当问及“您知道国家有家政服务职业标准,且今年上海市把建立80个示范性家政服务站列为政府实事项目”这一问题时,明确表示知道“国家有家政服务职业标准”的占比58.6%,知道“示范站建设”的占比40.4%,既知道“家政服务职业标准”又知道“示范站建设”的占比29.9%。对“示范站建设”知晓度较高的人群主要是机关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知晓率55.7%)和教师、工程师、医护等专业技术人员(知晓率46.9%),其余人群相对较低。从调查数据不难发现:
1、技能缺失和总是涨价是更换家政服务人员的主要原因。
聘请过家政服务人员的受访网友中,三个月换一次家政服务人员的占比达到18.4%,半年换一次家政服务人员的占比为24.2%,一年换一次家政服务人员的占比为16.2%,仅两年没有换过家政服务人员的占比29.8%,近五年没有换过家政服务人员的占比9.6%。对于为什么会更换家政服务人员,聘请过家政服务人员的网友提得最多的就是“技能缺失,不到位”(25.7%)和“总是涨价,用不起”(21.7%),同时家政人员自行离开的比例也比较高(19.1%)。
表8:更换家政服务人员的主要原因
2、建设“家政服务示范站”最难做到的是服务有标准。
上海市对“示范性家政服务站”建设提出了很多设想和要求,包括:在经营场所上,示范性家政服务站有面积30平方米以上的固定的场所及其它基础设施;在服务规模上,到2013年10月中旬,在册家政服务员有200人以上,服务种类多样,能基本满足附近区域居民的需求;在管理模式:采取“中介+管理”的管理模式,《上海市家政服务合同》使用率达100%;在收费标准:家政服务员服务费参照上季度公布的全市家政服务指导价,中介费、管理费进行收取并公开。到底什么最难做到呢?调查数据显示:网友们一致认为“服务有标准”最难做到(响应率60.7%),其次是“管理有规范”(56.6%)。
表9:建设示范站最难做到的方面
3、政府要通过提供技能培训、加强行业监管等推动市场良性发展。
到底希望政府为家政服务市场做些什么?网友们对“提供技能培训、严格上岗证书发放”选项的响应率达到79.9%,对要“规范服务收费、加强家政行业监管”的响应率达到75.6%;对“制定行业规范,设置专业评级标准”的响应率达到71.5%。同时,也赞同要“加强社会保障,保障家政工的利益”(响应率48.4%)和“优化财税政策、刺激服务行业发展”(响应率29.5%)。
家庭服务业是以家庭为服务对象,向家庭提供各类劳务,满足家庭生活需求的服务行业。很显然,家庭服务业的发展不仅对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优化高端人才进入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更对女性职业发展和推进性别平等有着重要影响。网友们也极为认同,家政服务业的发展并非为了改变男女两性的家庭定位,只是赋予女性选择的自由,让女性能够部分从“厨房”中解脱出来(响应率47.2%),更多某种程度上,干家务也是一种快乐(响应率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