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生活垃圾分类 美化城市生态环境

2014-8-7 10:27   来源:中国上海    

  主题: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美化城市生态环境

  时间:2014年08月06日15时

  嘉宾:市绿化市容局总工程师唐家富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您现在看到的是由中国上海门户网站为您带来的在线视频访谈节目,我是主持人筠惠。垃圾分类,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作为连续四年被列入市政府事实项目的工作,分类减量的做法已经推行了很多年。最近上海出台了《上海市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办法》在法律保障和舆论宣传都如此重视的背景下,居民们到底对垃圾分类了解多少,老百姓又该如何参与呢,管理部门又是怎样以身作则的呢?今天我们就为大家邀请到了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总工程师唐家富与大家展开在线交流,欢迎您。

  [唐家富]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

  关于垃圾分类,其实市民最关心的是为什么分、怎么分、分了后续怎么样。今天先谈谈为什么分,垃圾分类对上海的意义到底有多大?

  [唐家富]

  众所周知,垃圾分类是保护环境,促进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是涉及到千家万户,造福世世代代的一件事,也是需要人人参与、人人动手的事情。但是光这样宣传,还是有很多人觉得太空泛,没办法和自身联系到一起,举个例子说,上海在2010年的时候,日均垃圾量是18904吨/日,全年就是690万吨,按堆高1米计算,相当于850多个标准足球场的大小。另一方面,在如此高的日均垃圾量下,前几年每年还依然增加上千吨,这个上千吨就是一个焚烧厂。你算算,上海人均每天产生一公斤垃圾,上海两千多万人,就是两万多吨垃圾,如果每个人每天再增加一两的话,就是一千吨,一千吨就是一个焚烧厂。上海市人口基数大,所以一个很少的量的增长都不行,几年前还有报道说过上海的垃圾量,只要16天就能堆出一个金茂大厦嘛。所以,如果源头减量,我们的焚烧厂可以少建,填埋场的压力也没那么大,所以一定要分类。

  [主持人]

  分类工作在上海也搞了好几年了,分类标准也有过几次的改变,好像是从2011年开始有了一个基本的方向了是么?

  [唐家富]

  上海从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始探索垃圾分类,最早起步于“废玻璃、废电池”两废收集,也就是说最早三分类;后来一直基本按照“可焚烧垃圾、不可焚烧垃圾、废玻璃、废电池”、“有机垃圾、无机垃圾、废电池、可回收”等四分类方法,名称有过变化,但实际上,上海的生活垃圾分类一直坚持两条主线:一是把有害垃圾和可资源利用垃圾分离出一般生活垃圾处理系统;这一系列的含量占到垃圾组份的30%左右,所以我们当时更多的说是可回收。随着垃圾分类的推进实践,大家发觉我们上海包括,中国,有一个传统,大家都有一个非常好的传统,就是废品回收,所以我们值钱的,或者是具有回收利用价值的,可以卖的就卖掉了,所以这样在新一轮的垃圾分类,我们觉得更多的集中在提高垃圾处理的效率,关注的是垃垃圾里面60%的有机成分,所以这一轮我们重点是干湿分类,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所以上海的垃圾分类经历了从回收为主的垃圾分类历程,名字有很多变化,实际上要分的类别叫法不一样。

  [主持人]

  那启动新一轮垃圾分类减量工作以来,上海有多少地区已经覆盖生活垃圾分类?执行效果如果?

  [唐家富]

  上海市2011年启动新一轮的垃圾分类,到2013年底,全市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的居住区、单位、菜场、学校、公园等场所累计达1.1万余个,覆盖居民超过205万户。今年时间又已过半,本市又新增了约17万户居民、近百个单位和公共场所推行垃圾分类。应该说整个3年多以来,从2个方面体现了垃圾分类的效果,一个是分类,覆盖面越来越大,会越来越多的居民推进垃圾的分类小区,场所。第二个人均垃圾的处理量作为十二五规划的目标,每年要减少5%,所以按照2010年的基数,每年实现减少5%,从人均0.82公斤/日下降到0.70公斤/日。全市相当于减少了一座千吨级以上焚烧场的压力。

  [主持人]

  这一次《上海市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办法》中明确了分为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四类,这一标准是否已经确定?与过去相比有什么变化?

  [唐家富]

  干湿垃圾是结合上海的习惯,大家讲干和湿的垃圾比较容易理解,实际上干垃圾湿垃圾也是一种混合的垃圾,干和湿里面还是有混合程度的,办法确定了以后,上海推进垃圾分类从《办法》生效开始,分类的标准已经法定化,所以我们按照这样的办法来确定。原来我们实际上一脉相承的,湿垃圾是对应的厨余垃圾,可能是有机类的垃圾,所以我们湿垃圾主要是指居民家里面能吃的,没有吃的,或者是吃剩下的东西作为湿垃圾,就是厨房里面产生的可以吃的但是没有吃,或者是分解下来的菜皮果皮是湿垃圾。其他可回收能够卖的以外,比如说报纸作为纸张卖掉了,剩下的餐巾纸,纸尿片,这部分我们作为回收它的回收价格也是非常低,这类就是作为干垃圾,有害的就是电池,灯管,所以可回收的就是废品,我们能够作为废品定期处理去卖的就是可回收。所以上海的垃圾分类四大类的分化还是比较粗,但是适合上海的生活习惯。像日本就分的很细,纸张可以分很多类。所以上海在四类的基础上我们也不排除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单位可以在此基础上延伸,比如对针对纸张可以分为纸板,或者一般的纸,但是基础的法定四类,可以在四类的基础上延伸。

  [唐家富]

  我们分成四类,四类有不同的特点,有害垃圾我们不会天天产生,灯管,电池不会每天都有很多灯管电池,积累下来一个月或者是一个季度才会去更新电池,灯管,所以这类在我家里面我是放在抽屉里面,电池放在抽屉里面积累到一定的程度,然后再扔到小区的有害垃圾箱。第二个可回收物主要是废报纸,易拉罐,这类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可以卖的,一般说一个礼拜小区会有废品回收人员,这部分是可以堆在那里的。如果我们有纸箱可以放在纸箱里面收集起来。第三类放的是湿垃圾,一定要有一个垃圾桶,所以我们有的小区也会给我们每户发放一个垃圾桶,专门让我们放湿垃圾,我们有的家庭会每天扔两次,剩下还有一类干垃圾,干垃圾我相信我们在居家的生活过程中,在书房,阳台可能都有垃圾桶,我觉得放在这类地方的垃圾桶可以承载干垃圾的功能,比如说我们扔一些餐巾纸,不是易腐的,像吃完的香蕉皮可能需要走到厨房里面扔到湿垃圾桶里面,所以我们改变的是无非是我们产生垃圾以后要扔在哪里要想一想,所以我觉得桶的增加不是必然的,但是意识的改变是开始行动起来了,就是我们要开始逐步的有一种垃圾分类的习惯。

  [主持人]

  《办法》提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制度这一概念,有什么意义?要如何贯彻落实责任人的职责?

  [唐家富]

  分类管理责任人实际上是不基于垃圾分类需要有一种源头的督促,设施设备的完善。垃圾分类总体上讲,最初的分类应该是垃圾产生者,比如说应该由每户人家推进这样的分类,接下去就是我扔下去小区里面的垃圾筒应该跟我的垃圾分类是匹配的,应该按照四类的分发配置不同的垃圾桶,设置垃圾容器,包括对容器垃圾分类运输的管理,包括对小区居民的发动监督谁来做,就需要分类管理的责任人,所以这个责任人总体来讲比如说小区就是集中在物业,企业事业单位就是单位为主体,所以从我们居民产生垃圾开始分,然后到接下去投下去要有人设容器,然后有人管理,主要是落实这样的制度。整套一个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只要有一类类别,应该单独有一条整个收集、运输、处理的一条流水线,所以针对上海的垃圾四类,可回收的是纳入废品回收系统,是可以卖的卖了,有害垃圾是单独回收的,有害垃圾收运的频率也不高,是作为危险废物进行管理的,所以这块也是单独的。大家关注比较多的是干垃圾,湿垃圾,两个桶现在扔下去了,看两个桶是不是分开运,整个垃圾分类是相互促进的过程,源头如果分的越好后面分类系统配置的时候,对它的效率就越高,当然我分类收运处置的系统完善以后,也反过来需要源头进行分类的投放,这两个是促进的过程。不排除在垃圾分类的初期,环卫收运的队伍,包括物业运输的队伍也好,觉得两个桶没有什么区别就混起来了,这样老百姓的积极性也就降低了,所以我觉得作为我们来讲,环卫系统推进垃圾分类是按照系统来设置的,所以我们也专门配置了湿垃圾的收运车辆,湿垃圾的收运车辆逐步的提高它的频率,比如说干垃圾不是易腐的,可能两天收一次,或者是三天收一次,但是湿垃圾是比较容易腐败,发臭,所以保证一天收一次,甚至有的小区产生量,一天收两次。我们也希望分类投放和分类收运作为相互的促进,也希望广大的市民能够监督,如果确实发现有混装混运的现象要及时的纠正,保证大家不要影响我们的积极性,也要使我们的垃圾分类分下来的东西确实有利于后续的利用,所以是相互促进的过程。

  [主持人]

  我觉得说明了一个问题,很多像我一样的朋友,对我们这项工作并没有那么了解,对于它的具体情况我们并不了解,这就牵扯到一个问题,我们是通过什么样的措施来向市民进行宣传的?

  [唐家富]

  垃圾分类的宣传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这么多年来我觉得我们的宣传有效性主要体现在大家垃圾分类的意识的提高。我们98.9%的人都觉得垃圾应该是分类的,所以我们意识已经提高了很多,问题出在大家觉得怎么分法,这个方面宣传需要进一步的加强,我们想,一方面进一步的明确我们生活垃圾分类的目录,标准,要求,很详细。像有的国家国外的学习,扔垃圾有手册,什么东西作为干垃圾,什么东西作为湿垃圾,这样有标准化操作的流程。在小区的垃圾房也要有图示的形式,进行操作实物的宣传。比如说今天的节目的形式我觉得在线访谈也是一种宣传,也是反复探讨怎么样分法,我们有什么困惑一起交流,来促进市民从理解垃圾分类,到变成支持,变成行动。

  [主持人]

  有网友希望了解这样的工作什么时候可以全覆盖,我们的推进计划是什么样的?

  [唐家富]

  垃圾分类我们十二五设想用5年的时间做到全覆盖,但是分类投放和分类的清运是有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按照分类处理这样的体系也有一个相互制约的过程,就是前面不分,后面分类处理的设置也上不去,但是后面分类处理的设施不完善,我们前面的分类也上不去,所以我们希望到2017年能够做到上海基本全覆盖,我们具备物业管理的小区能够有垃圾箱房,具备比较好的管理分类责任,管理的投放责任人,能够比较落实的小区,能够做到全覆盖,基本上500万户左右,在此基础上再提高我们分类投放的质量,分类清运的质量,以及分类处置的质量。所以我们希望整个垃圾分类也不是靠一年推的,我们觉得全上海,比如说我们明年或者是今年一下子就推到500万户,那么我们后续面对的分类清运的压力也是很大的,所以它也是有一个完善的过程,在相互的过程中来逐步的使我们分类系统完善,逐步的扩大分类的覆盖面,跟它相适应。

  [主持人]

  现在支持这项工作的人不少,有热情的人也不少,但是有的时候热情会受挫,我们还会有一些办法,比如说有责任人的制度,比如说可以监督,投诉等等,这个方面我想是很多网友非常关注的问题,如果我遇到了自己家分了,在运输的过程中混装的情况可以投诉,那么我怎么来投诉,向谁来投诉?

  [唐家富]

  垃圾分类首先是意识提高以后,整个对它的认识来讲,可能是一种生活的品质,或者是品位的保证,比如说我们参与垃圾分类,我们在家要实施垃圾分类,不是说我做给环卫看的,也不是作为广大市民看的,是因为我们自己有这种内在的需求,或者是我们人的素质达到这样的高度以后,觉得我应该是为社会做的一种贡献,所以不管它最后是混了还是不混,我觉得我们自己从我做起来改变整个社会的形成垃圾分类的系统的精神是不应该改变的。第二个如果真正发现分类投放以后,看到有人分类清运的过程中没有实现分类的清运,混装的话,可以进行投诉,投诉也很多渠道,比如说我们现在的城建热钱,市民热钱12345,12319,52901111,我们接多这样的投诉会记录下来小区的名称,作业的车辆车牌进行严肃的查处,物业公司如果没有做到分类驳运的要求也可以打这样的电话,由我们管物业的部门进行督促的整改。在道路和公共场所方面,主要是设置可回收物和干垃圾的两种废物箱。上海废品回收行为非常的活跃,所以专业的收运车辆也逐步的做到在一个收集车里面有两个分割,就是可回收物和干垃圾的回收。如果发现有混装混运的情况也可以打电话投诉,我们会按照投诉处理,来真正做到分类的清运。

  [主持人]

  但是分完了以后我们怎么处理,可能是我们普通市民不太了解的,或者是没有机会了解的问题。

  [唐家富]

  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我们最近推出一个科普项目叫“垃圾去哪儿了”,希望市民看一下市中心的垃圾这么多,到哪里去了,看看我们末端的垃圾处理设施,感受一下垃圾处理的压力。我们现在分类的垃圾四大类,有害垃圾我们是纳入危险废物的渠道进行处理,可回收物是纳入废品回收系统进行资源利用,我们的干垃圾按照规划主要去向是进入焚烧厂进行能源转化,湿垃圾主要是做成有机介质,也有一部分新的技术比如说沼气的利用。所以四类分类以后会有四种不同的流向,根据分类清运的模式以后达到最终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去不同的方向进行处理,所以我们也希望广大市民有机会去看看上海末端的垃圾处理的设施。

  [主持人]

  我们现在这方面有没有一些改善和推进呢?比如说有害的物质,废电池,废灯管的流向是什么样的呢?

  [唐家富]

  根据不同的垃圾类别有不同的考虑,比如说对于电子废弃物,除了电池以外,大家可能扔的多的是手机,还有很多卡,包括银行卡有很多,里面有磁条卡,最近还有人关心起医院拍的胶片,这些逐步逐步随着垃圾分类的推进,在四分类的基础上会有一些细化的专项分类的推进,今年跟市商委准备推出2000个,电子废弃物的东西可以扔到这样的回收箱,想通过电器产品的销售渠道,在哪里买的,我们就从哪里回收,而且是有偿回收,第二个关于废旧灯管,废旧灯管一直也是我们开展垃圾分类的心病,觉得灯管不回收是一个问题,它的污染比我们以前推进废电池回收觉得应该还要大,但是废旧灯管的回收难度也是很大的,因为灯管如果在我们源头一旦打碎它的回收价值就没有了,因为里面的汞已经溢出了,所以收运的过程中也需要采取专业的箱体收放,而且玻璃还要作为危险废物进行填埋,我们类似于德国这种绿点标记的制度,或者是国内推行的电器废弃物的制度。我们最近和发改委进行研究,希望出台政策加大对荧光灯管的回收制度。另外是废旧衣物的回收,我们觉得废旧衣物直接再用的可能性在减少,需要回归到加工后资源再利用的程度,所以上海也在很多小区设置熊猫的回收箱,还有其他的回收箱,上海目前有三家专门从事废旧衣物的回收企业,我们希望逐步逐步随着垃圾分类的推进,能够覆盖更大的范围。

  [主持人]

  减量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从源头上减少了垃圾量,不仅在分类的过程当中我们的压力小了,可能在后续一系列的处理问题上我们都会减少很多的压力,那么源头减量应该怎么做呢?

  [唐家富]

  垃圾减量有三重含义,我们现在的目标是人均处理量的减少,垃圾减量最高的境界是不产生,避免产生,通过的途径是清洁生产,比如我们喝水的杯子,本身是十克,如果通过设计以后可以把它的壁薄减少,它只有五克,这样垃圾的废物也可以减少。它从产品的设计到生产的环节。第二个是消费的模式,比如说上餐馆吃饭要适量的点菜,在我们消费过程中会减少,还有一些流通环节,比如说国外讲一次包装,二次包装,包装用的托盘,或者是包装箱,包装箱回收以后最高境界是再拿去做包装箱,所以再回用一次整个全生命周期看它的回收量也会减少。第三个垃圾已经产生了,要进行末端的处理,所以垃圾分类要做的事情不是避免产生或者是垃圾绝对量的减少,或者是垃圾产生量的减少,是垃圾已经产生了这么多怎么办,不能混在一起全部进入到末端处理造成很大的压力。通过源头的分类,能够资源化利用就资源化利用,能够能源转化的就能源转化,最终进入到垃圾处理的量减少,所以三种方法来体现我们的减量效果。

  [主持人]

  那么有NGO小区参与的工作,推进的过程怎么样呢?

  [唐家富]

  我觉得垃圾分类是社会性的工作,政府决策的是垃圾分类的方向,在政府的引导下是需要社会方方面面,大家来共同的参与,所以我们觉得有NGO参与的模式,对推进整个垃圾分类应该也是非常有效的,因为也必然需要刚刚讲到,就算我们讲垃圾分类减量是讲到垃圾产生以后的分类减量,也需要有专业人士进行指导的,还有更多的方面也需要有社会组织的介入,比如说源头避免产生,怎么样避免产生,还有就是源头的消纳,有小区有条件可以不可以使用生化处理机就近处理以后也可以让老百姓知道,老百姓可以看到垃圾分类的效果,所以我觉得对整个NGO组织的参与应该是支持,鼓励,我们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NGO的组织发挥专业特长,尤其是社会管理,两者一结合能够在促进垃圾分类减量上效果更加好。

  [主持人]

  垃圾分类的实施主体应当是垃圾的产生者,但在过去的反复尝试中,发动市民主动参与垃圾分类一直是个难点。发达国家和地区都通过法律约束民众开展垃圾分类,我们是否也有相关措施?

  [唐家富]

  垃圾分类是一种行为习惯的改变,改变从我们意识开始,意识改变了最后延伸到我们的习惯,最终成为我们的素质体现。垃圾分类2010年世博会,台北案例馆也展示了台北搞垃圾分类的案例,我们上海也觉得和台北具有相似的地方,我们也向台北学习,垃圾费随袋征收,我们能够更多的分类以后,需要缴费的垃圾就减少了,所以这样来减轻最终的成本压力,所以大家会直接感受到它的好处。所以对促进垃圾分类的效果会比较好。但是我们现在上海包括北京、广州大家在交流过程中也感觉到,我们对居民垃圾实施垃圾费随袋征收的模式还不是很成熟。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有效的推进分类减量,可能更多的是靠激励,就是我们希望居民能够改变行为习惯以后,养成良好的行为对他的垃圾分类的行为进行奖励,让他感觉到分类也是得到社会的肯定,通过这样的办法来提高社会动员和参与的实效。

  [主持人]

  能具体给我们介绍一下绿色帐户的相关情况么?

  [唐家富]

  其实绿色帐户并不是最近才有的,早在1995年就有了这个说法。自2009年3月,由市文明办、我们局、团市委、市环保局发起了以“普及垃圾分类知识、鼓励再生资源回收、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助力绿色文化传播”为主旨的“上海绿色帐户”活动。至今,绿色帐户活动以多样化的方式和内容持续深入各类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及机关团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2011年绿色帐户活动更是被纳入了“百万家庭低碳行垃圾分类要先行”市府实事项目,成为了市民参与垃圾分类互动的实践平台、各类社会组织参与垃圾分类宣传的公益服务平台,也是政府部门开展垃圾分类社会动员的工作平台。

  2013年4月,“绿色帐户”拓展到鼓励日常干、湿垃圾分类领域,通过发放积分激励居民从源头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并按照垃圾“分类可积分、积分可兑换、兑换可获益”的流程,探索构建前台操作、平台对接、后台支撑的绿色帐户活动框架。具体来说,前台重在社区环节,主要任务是开展宣传、发放积分,目前居民每天可以记20分,记到一张绿色帐户的卡,我们拥有一个帐户,这个卡可以通过正在建设的网站,通过网上去查这个卡里面有多少积分,可以换什么东西,然后就是在后台我们通过募集各种社会的资源,把积分作为可以换取实物、权益、服务等等这些东西。我获得的积分通过兑换,是对我垃圾分类参与的环保绿色行为的一种肯定。当然它不是直接跟我们投放一次垃圾挂钩,也不是今天扔了一个垃圾就奖励我一个肥皂,不是这样的,我不是为了肥皂开展垃圾分类的,最后是我们生活素质,生活品位的体现,对于这样环保行为的鼓励,认定,就是正向的,内在的正能量,使大家能够更多的参与垃圾分类。

  [唐家富]

  这个方法实际上是对分类行为的认定,并不是说投了一次就给我多少钱,不是直接的交换,但是整个绿色帐户的激励模式有很多,我们也不希望一百分,就像银行卡的消费积分一样一百分可以换多少钱,不是直接去换成钱,而是一种服务类的,你可以到小区里面比如说理发店去享受一次理发服务,或者是小区里面有志愿者的服务,比如说正好不方便了,上门帮你收垃圾,这种服务有形的,这样可以使大家感受到是正向的,垃圾分类是一种肯定,对我环保素质的肯定,是这样来促进垃圾分类的不断提升。

  [主持人]

  那绿色帐户活动现在的推进情况如何?

  [唐家富]

  绿色帐户我们希望逐步逐步的在所有推进垃圾分类的小区或者是居住区都能够得到体现,但是目前是处于初始的阶段,比如说积分,我们每天积多少,怎么样把分积进去,平台系统的完善,第三个兑换,我们希望兑换能够尽可能的属地化,就是和居家生活很密切,不断的完善探索形成一种比较固定的模式,然后大范围的推进。今年我们希望在静安,松江,黄浦,徐汇以及其他有个别区推进,原来在垃圾分类的小区里面试行绿色帐户的激励机制,大概可以达到20万户以上,所以我们希望在这些居住区的居民能够踊跃的参与,申领绿色帐户的卡,以后来记录我们绿色环保的行为,来参与积分兑换等等,使我们的垃圾分类逐步逐步的体现在,不是说真的要换多少钱,是我们一种环保自觉的行动。

  [主持人]

  绿色帐户激励机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既然有如此好的吸引力和效果,有计划全面推开么?还有既然是激励机制,是否是长期性的呢?

  [唐家富]

  绿色帐户是长效常态的,促进绿色帐户激励机制本身的完善,来发挥它的效用,还有不断的调整,我们希望最终的目标是实现所有垃圾分类的小区都能够享受到我们激励机制所带来的,对环保绿色行为的肯定,是一种长期的激励。

  [主持人]

  有一位网友说,小区里插着很多牌子;你拉圾分类了吗?牌子上印着"红绿黄兰"四只小方箱子,然而发给居民的是只大园桶,怎么分呀?如果能发下来一只长方箱桶,中间隔成四只小方箱子,那就好分了。

  [唐家富]

  我们发给居民的大圆筒,我们现在应该写的是湿垃圾,我们主要讲每天日常扔的垃圾,我们希望把湿垃圾扔到这样的筒里面,原来我们也探索过,一个垃圾箱里面分两格,可能还有更多格,但是有一个问题,我们刚刚讲每一类垃圾的产生频率不一样,体积不一样,比如说湿垃圾每天产生的频率比较高,可能占一半不够,干垃圾可能一个纸盒子,量不重,但是体积很大,如果分一个箱子两个格会相互之间的污染,而且扔的时候也不方便,所以这样的模式也做过探索,觉得还是比较适合的是厨房里面有一个垃圾筒专门放湿垃圾,厨房里面再放一个干垃圾也可以,有一个专门放干垃圾的筒,所以是两个筒作为干垃圾湿垃圾分类,不希望一个筒两个格,这样很不方便。

  [主持人]

  陕西北路430号一垃圾箱旁依旧天天有“封路添堵”的垃圾堆今天再次上午途经陕西北路430号一垃圾箱旁时,依旧发现这里人行道堆满垃圾堵路违章堆积,已成为脏乱差“集中营”令路人途经此地。只能冒险地绕行在车行道上。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呢?

  [唐家富]

  这个是垃圾清运作业的问题,尤其是夏季的时候,我们尤其要对湿垃圾做到日产日清,针对陕西北路430号,我也不知道垃圾箱的大小,存放,我们节目以后会到现场以后看看,因为垃圾清运在夏天是要求做到日产日清,能够给大家创造一个清洁的环境。

  [主持人]

  有一位网友说,垃圾的范围很广,怎么分许多人不知道,垃圾分类的工作量比不分类大很多,怎么引起大家的重视,垃圾分类的硬件设施到位了吗?怎么样从源头上减少垃圾量,对不该产生的建筑垃圾要加强监督和惩罚清理,这位网友说的非常好,包括我们讲到的不管源头减少垃圾量,还是分类的工作怎么引起大家的重视,都是这些网友非常关心的话题。

  [唐家富]

  我们觉得要雷声大雨也要大。

  [唐家富]

  垃圾分类我们应该从小抓起,德国小朋友在幼儿园就教垃圾怎么分类,我们也跟教委共同的推进垃圾分类进学校,进教材,逐步逐步的宣传普及,然后把它变成我们的一种行为。

  [主持人]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本期节目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