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读书,我爱生活

2014-8-8 10:27   来源:中国上海    

  主题:我爱读书,我爱生活

  时间:2014年08月07日10时

  嘉宾: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阚宁辉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您现在收看的是中国上海门户网站在线访谈节目,我是主持人筠慧。今年是上海书展步入新十年后的第一个年头。作为一个全国性的书业盛会,上海书展秉承“立足上海,服务全国,服务读者”的理念,兼收并蓄,探索创新,推动城市阅读,积极发挥公益性、公共性的文化品牌和全民阅读活动示范平台的引领作用,在业内外、海内外的影响力不断提升,成为上海的又一张城市文化名片。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请来了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组委会办公室主任阚宁辉作为本期访谈嘉宾,向大家介绍书展的筹备情况,并为网友解答一些与书展相关的问题。阚局长,您好!

  [阚宁辉]

  上海书展参展的图书量这些年保持得比较稳定的,全国各地的出版社在上海书展期间提供的各类产品的总量,大概是15万种左右。这中间呢,大约是1万多种新书,我特别感到欣慰的是,现在不仅是上海本地的出版社,还有全国各地的出版社,特别是在我们读者心目当中非常喜爱的一些大牌的出版社,学术人文的大社,都把他们的生产的最新品种,特别是重量级的新书档期安排在上海书展期间。所以,今年我预计,广大读者会在上海书展期间看到许许多多琳琅满目,精品力作的新书首发。在一系列上海书展的活动当中,也有这些新书的作者会跟广大读者见面。

  [主持人]

  虽然说这个名字是上海书展,但它早已面向全国,甚至有很多国际元素在里面,现在的上海书展有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写书人、出书人聚集在这儿。我们希望通过上海书展来传达我们什么样的理念?

  [阚宁辉]

  上海书展有一个定位,我们叫“文化盛会、百姓节目、理想书房”,它是围绕着图书、阅读,把整个社会各界跟相关的资源集聚在一起、整合在一起,放大它的文化效应,实际上上海书展就是一个大的平台。当然这些年,我们不断地在做大这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来亮相的不仅是我们这些出版社,原来的主角都是出版社,后来呢,来了很多的作者,小说、畅销书、其它的大众和学术图书的作者,然后又来了很多艺术界、学术界的知名人士和专家学者,他们都觉得以书为媒,以书为介是非常好的,是全社会大家认同度最高的一个话题展开交流讨论,分享大家对阅读、社会、生活、文化的智慧、创建和心得。所以这个平台已经突破了原来行业的平台,变成了一个社会的平台。第二个,这个平台不仅仅是对上海的,现在完全是向全国开放的,向全世界开放,这是上海书展这些年来之所以影响越来越大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我们不仅要注重平台效应,还要注重高地效应,上海书展必须建立起自己的价值坐标和价值取向。今年上海书展进入第十一个年头,上海书展提出“为价值搭台,向品质致敬”,我想这样一个品质追求,恐怕为新十年的上海书展开启更加开放的发展旅程。

  [主持人]

  对于这样一个大的展会来说,一定离不开创新,在原有品牌的基础上,也要有新的亮点出现。今年,我们还会有些什么样的创新项目吗?

  [阚宁辉]

  上海书展是一个大的品牌,有许多价值的子品牌和项目单元支撑,它有一个系列的文化品牌,或者根据不同的功能定位的文化组团。而且有意思的是,一旦创设了第一届上海书展的团队,始终坚持持续地办下去,把它做成一年一度的在这个领域或者这个板块有影响力的一个项目。探索和创新是上海书展必须适应读者新的阅读需求和行业新的发展应有的文化姿态,所以这些年,确实我们新的文化单元和项目越来越多,而且逐渐成为了品牌。每年都有新的内容注入,今年也有,今年我想重点跟网友交流的是这样三个项目和单元,一个就是借鉴在上海书展结束以后如何推动常态化的全民阅读和品牌打造方面的一个成功模式,今年2月份开始设立的思南读书会和思南书集每周六举办,今年与上海市科技协会和黄浦区委宣传部联手推出科协大讲坛的暑期院士讲座系列,请我们一流的科学家,走向公众,在上海书展这个平台上介绍最新的科技发展和对青少年、广大市民提升科学素养、认知更神秘的世界价值参考的重要知识和信息,在一个平台上分享,我们策划了5位两院院士的系列讲座,一天一讲,这个活动是在上海科学会堂分会场举行,我们热切希望得到读者热烈的回应,聆听科学的声音,共度一个充满愉悦和丰富内容的夏天。第二个新创的项目,着眼于上海书展学术文化含量的提升,与上海市社联和黄浦区联手一起创新的项目叫望道讲读会,主要是聚焦在哲学科学领域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重要著作,为读者提供导读式的高水准的讲座,我们现在也策划了七讲,在上海市社联举办,约请了上海和外地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一流的学者专家跟读者进行高层次的学术文化信息的交流,帮助大家更好地认知世界,提高对学术文化重大现象的认知能力。我想这样两个项目创办了以后,它正好是沿着思南路这一条沿线,前面社联,中间的科学会堂再到思南文学之家,哲学的、科学的、文学的三个领域富有品牌影响力的读书会的打造,不仅会成为今年上海书展的一个亮点,也会成为我们今后推动常态化的面向公众的高水准的读书会的品牌。第三个是在上海国际文学周里面,新创的一个单元,就是爱尔兰文学翻译奖,这是大陆地区书展第一次由国际合作者设立的国际文学奖项,是一次重大的突破,体现了上海书展、上海国际文学周和上海这座城市越来越大的国际影响力,是他们主动与我们合作,希望设立这样一个奖项,而且就在上海书展和上海国际文学周期间,今年是第一次颁奖,要颁给中国的出版社和中国优秀的翻译家。像这样一些新设的项目和单元,反映了上海书展在不断拓展和深化自身的内涵,更多的贴近鲜活的正在发展的社会现实和读者来自一线的需求。

  [主持人]

  而且对于普通的公众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因为作为普通公众,很难有机会跟一流的学者专家进行互动,可能在其它的城市当中也很难有这样的机会。有那么多人喜欢上海这个城市,其实跟上海这个城市文化的氛围、文化的气质也是密不可分的。我们一直在说推动全民阅读,每年书展的时候,都是有点文化爆棚的时候,当然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时候,一定要抓紧时间多读书,可是实事求是讲,书展一结束,这样迫切的心态就放下来了,培养全民阅读的习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多的功课也是需要我们做在书展之外的,在书展之外我们有什么样的探索?

  [阚宁辉]

  全民阅读是一座城市重要的文化活动内容,也是我们新闻出版的重大责任,因为提升市民整体的文明素质,满足大家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全民阅读是一个公共性和公益性的文化任务,是文化惠民的最重要的体现。在这方面呢,我们做了很多的努力,围绕推动把整个上海建设成一个书香四溢,更加智慧的城市,倡导静心读书,静心学习的社会氛围。我们有一些富有上海自身特点的做法,比如说我们这些年考虑到阅读需要应有的空间和载体的支撑和配套,所以对在生存发展中碰到问题的实体书店采取了强有力的扶持、资助的政策和举措,在全国是创新之举,引起很大的反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目前上海实体书店的生态环境。我想这一点老百姓也会感同身受。第二个呢,我们比较注意搭设重大的文化平台,像上海书展、上海国际童书展等,在这些平台上推介值得向读者推介的优秀阅读文化产品和阅读文化活动,这是第二个方面,它所取得的效果,大家有目共睹。第三个,怎么样把这些平台效应持续化、机制化、常态化,不要仅仅精采在7天,还要精采在365天。我们围绕这些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说在全年不同的时间节点有书香“六进”的活动,进社区、进楼宇、进厂矿等等已经形成常态化。第似个,我们建立了媒体阅读联盟,通过各类媒体有关读书的栏目,读书的版面,来共同营造全社会浓厚的阅读氛围,推介优秀的文化读物。第五,我们在积极的关注、扶持近些年来涌现的新兴阅读会组织、读书会组织,这是很有意思的现象。上海这些年来,由机关、社会各界、企业甚至爱书人的群体和各方面人士组建的读书会越来越多,这些读书会有的是综合性话题,有的聚焦在文学、哲学、历史或者说根据不同的年龄、人群定位的读书会,活动非常丰富,内容也非常好。我觉得政府有责任,把这些常年常态举办的读书会生态维护好、营造好,我们对其中的一些品牌,一些阅读项目也给予政府的资助。我想我们在这方面,还要做更多的工作,但是主要的目标,就是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全民阅读氛围,让大家在这样的一个良好阅读氛围当中生活、成长,凝神聚气,为上海这座文化大都市的发展作出共同的贡献,我想它起的更多的是价值引领、精神导向的作用。

  [主持人]

  我们回到上海书展来说,我们刚才反复讲到上海书展国际元素在不断的提升,以往有一些在国际上非常有影响力的作家、诗人、翻译家,他们跟中国的普通读者直接接触的机会很少,上海书展也是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尤其是在今年上海国际文学周当中,也有一些重量级的作家来到上海,这方面的给我们介绍一下吧。

  [阚宁辉]

  上海书展这些年来的国际元素确实在明显增加,反映了上海这座城市更加开放、更加包容、更加国际化的格局。当然,这个也是上海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决定的,上海这座城市从来都是一个开放的、包容和国际化的城市。所以在这座伟大的城市举办相关的文化活动,我们一直提醒自己,决不能辜负上海。我们举办的活动,一定要跟上海这座城市的独特气质高度契合,一定要与上海这座城市里面的市民读者的需求高度契合,上海国际文学周的创立与时俱进、是应运而生的成果。上海市民对文学阅读有着极为深厚的群众基础,有一次我们尝试举办外国作家纯英文的讲座,全部坐满,如果我们能够推出高质量的,真正群众欢迎的,同时具有引领的文化项目,老百姓都会热情地参与,老百姓都会叫好,老百姓都会在其中深切地分享文学的乐趣和阅读的价值。因此,上海国际文学周,我们坚持要把这个品牌做大做好。当然影响也是越来越大,今年是第四届,上海市作家协会跟我们一起组织,每年准备十个月以上的时间,今年有几个特点,一是国内外著名作家、诗人、翻译家都是活跃在当代文坛的重量级名家,这中间既包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在英语世界公认的文学大师奈保尔,他今年82岁了,要在上海书展期间82岁的生日。还有一位是世界级的诗人罗伯特,另外还有一批国外作家,都是世界重要的文学奖项的获得者,有的也是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这个阵容是四届以来最鼎盛的阵容,上海的读者真是有福,跟这些文学大师直接交流,有多种接触的机会。另外,还有一批中国著名的作家、诗人,包括法语文学翻译家,还有几位著名诗人,比如说欧阳江河等等,这是第一个特点,来的嘉宾层次非常高,文学地位非常高,在当代文坛的活跃度非常高。第二个特点,我们的主题很鲜明,受到来参展中外嘉宾一致高度认同。今年主题“文学与翻译,在另外一种语言中”,这个为中外翻译家、诗人建立了非常好的交流、互动平台。另外,我们还举办了杜拉斯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活动,活动有七八场,还举办了青年翻译家沙龙和萌芽文学夏令营活动。第三,爱尔兰驻沪领事馆第一次在上海国际文学周设立了一个奖项,和全国、国际上著名的作家、诗人、翻译家包括艺术家在这样一个平台上进行集聚,我相信它产生的文学能量是非常巨大的,会为今后上海国际文学周自身的定位起到非常重要的价值支撑的作用,我们以后会按照这个标准去办我们的文学活动。

  [主持人]

  一方面向上海普通的读者提供了了解世界文学和一流大师对话的很好契机。另一方面通过我们不断的努力,上海普通公众呈现出来的文化素养,也是可以让世界了解上海文化的窗口。比如说您刚才提到的细节,一个全英文的讲座,可以在上海举办,并且会受到普通读者的提问和现场的交流和反馈,这种场景在很多的城市或者说如果不是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其实很难形成这样的场景。我们所呈现出来的整体文化的氛围也是可以让世界更多的关注到我们的。

  [阚宁辉]

  我完全赞同,刚才讲的那个故事还在继续发生着,由此上海国际文学周团队跟上海图书馆和上海市出版协会合作,每年都邀请一两位外国作家到上图做英文演讲,今年有两位,而且这两位都是有影响的文学名家,一位是法国作家马克·李维,一位是罗伯特·巴特勒,我想他们关于文学创作的一些感想,一定会在读者中引起共鸣。我希望在上海国际文学周当中这样有价值的活动越来越多。

  [主持人]

  其实我们这些高端的论坛、讲座活动是非常非常受欢迎的,比如说主论坛书香中国,就是长久以来大家非常关注的领域,今年我们“书香中国”的主题是什么?

  [阚宁辉]

  “书香中国”阅读论坛主要是围绕全民阅读这个重大话题,邀请各领域的名人大家,来推广阅读。今年“书香中国”阅读论坛有一个变化,这个品牌将与上海的另外一个重要文化品牌结合,就是解放日报的文化讲坛,是一个非常好的文化品牌,跟我们书展这样一个重要活动共同举办,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和解放日报社来共同举办。今年的主题是“在阅读中发现价值”,今年上海书展到处是价值,价值是关键词,邀请了四位重量级的嘉宾来谈对阅读价值的认识,著名的出版家沈昌文先生,韩天衡先生,著名的军事专家罗援少将,还有一位是茅盾文学奖的得主,最近刚刚推出新作的作者刘醒龙先生,主持人是中央电视台的主播朗永淳,这个论坛的主办工作基本完成。

  [主持人]

  我们说到的阅读,读书,本身就是一个多元化的立体的活动。其实上海书展当中,品牌活动有很多很多,很多热心的读者特别担心说,有的时候时间上有点冲突,特别担心会错过一些活动。除了我们本身的书展现场的活动之外,分会场也有很多的设计。

  [阚宁辉]

  读者不需要担心,上海书展的活动现在多了,大概750多场,主会场大概有500场左右。但我想大家不必担心,不能尽情的分享阅读的价值和乐趣。为什么呢?我们有几方面的考量和设计安排,我觉得还是不错的。一个,我们有主会场和分会场的安排,你可以到主会场来参加签售活动,买新书,跟你喜爱的著名文学名人见面,在一个喧闹的像派对一样的氛围当中体验消费,这个没问题。但分会场呢,我们提供的是另外一种别样的阅读风光,更多的是文化讲座,更多的是文学对谈,更多的是静静的分享,这个大家也可以做自己的选择。同时,我们在主会场、分会场之外,在活动的设计上考虑了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职业读者的需求,既有高端的学术文化活动,也有面向大众的生活型的、实用性的各类活动,包括讲座,还有大量小朋友参与的互动体验活动。我在想,大家可以到书展现场上海国际童书嘉年华带着小朋友一起去玩,也可以到社联去听听关于哲学的故事,到科学会堂听听科学大师讲科普,还可以到思南公馆听中外文学名家做最新的文学资讯的发布。第三,我们在时间上也做了很好的安排,原来上海书展只有日场,晚上是不开放的或者有限的开放,从去年开始,我们全7天开夜场,读者完全可以选择晚上去逛书展,晚上不仅在主会场有活动,在分会场也有大量的活动,在上海图书馆、思南公馆都有大量的文学活动。我们上海国际文学周最重要的活动之一“诗歌之夜”就安排在15号晚上。所以说在这样全7天的夜场和全7天日场的综合搭配当中,读者毫无疑问可以有更多的选择,而且也跟我们的参展单位和组织活动的单位商量,把重量级嘉宾的活动时间安排适当平衡一下,晚上也有,白天也要有,主会场也要有,分会场也要有,市区也有,郊区也要有,这样的话,有无数的组团项目可以让读者选择。目前我们汇总的报上来的活动是700多场,但实际上包括外围的活动大概有1000场以上,上海无疑是阅读之城。

  [主持人]

  上海书展“书香·上海之夏”也是一个重要的活动。

  [阚宁辉]

  “书香·上海之夏”,主要由著名的学者、出版家赵昌平先生来组织,主要是围绕每年上海书展期间名家新作,无论是文学界、学术界、艺术界还是社会各界的名家新作,一定是围绕他新的作品来展开话题、设计话题,谈文学,谈历史,谈人文,谈艺术,谈生活。这个“书香·上海之夏”名家新作系列讲座,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欢迎,上海图书馆场场爆满,我刚才讲的外国作家英文演讲就是“书香·上海之夏”和上海国际文学周共同的项目。今年赵昌平先生已经策划了14场活动,既包括著名作家的文学讲座,也包括著名学者关于科学和学术的最新思想成果的发布,也有其它的活动,比如说艺术类的讲座。我觉得“书香·上海之夏”系列活动名副其实,确实为读者提供了交流、互动、分享的载体,这个活动我们以后要继续大力支持,让它成为上海书展当中响当当的金子招牌。

  [主持人]

  举办这样一个盛会,有这么多市民参与其中,它便民的措施包括配套服务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上海书展的参展人数可以说一年比一年多,这个时候又是一年中比较热的时候,那自然给我们便民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年我们在这方面有什么样的设置?

  [阚宁辉]

  上海书展举办时间在每年最热的季节,入场的人数特别多。上海书展是上海展览中心一年当中最火爆的会展。考虑到读者这种观展、参展的感受,我们在便民服务这一块,确实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我一直说是打了一套组合拳,这中间既包括安保举措,确保书展现场的秩序和人身安全,这是我们的工作底线,必须全力以赴抓好,今年我们加大了安保措施,增加了安检设备。希望大家尽量不要带包入场,方便读者顺畅入场,带包读者一定要走安检的通道。我们在配套服务方面,也为不带包的读者解决了问题,你在里面买了书,份量很重,你不需要放在自己的包里,你可以交给我们两个地方的快递服务点,可以用市场最优惠的价格送到你家里去,你可以两手空空而来,两手空空而去,我们现在提供的优惠价格首重5公斤5块钱,以后增加1公斤就1块钱,非常优惠。第二个,我们在南京路和延安路的两个购票排队区域,都设立了喷雾降温和遮阳设施,今年继续使用这样便民服务设施。除此之外,上海书展现场还有免费WIFI,几个地方设置了手机充电装置,同时设置了医疗保健、法律咨询等各方面的服务,还有志愿者的导读。我想我们还是要尽全力维护好现场秩序,保证所有参展读者的人身安全。在这方面,我们做了很多工作预案,也希望广大读者积极的理解和配合我们的工作,比如说餐饮,我们非常注意食品安全和合理布局,针对读者进场时间较长有餐饮需求这样的问题,我们做了合理的安排,希望尽量的能够解决好这些问题,也希望读者能够在这方面继续给我们提出意见,帮助我们改进。

  [主持人]

  书展当中书特别多,也很丰富,但我去想逛书展的时候,想买自己想要书的时候,有点可遇不可求的感觉,比如说我想找到哪本书,怎么在这么庞大的书籍总量当中,怎么快速找到我想要的书?

  [阚宁辉]

  这实际上关系到书展的导读和导览的服务工作。我们原来都有这样的一些特色服务项目,包括志愿者配合的工作,包括在现场设置的查询服务器,都有这方面的实用信息。但我觉得在海量的图书当中,怎么样为读者更好的提供服务,使他们选书买书更有针对性、有效性,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因此,今年我们加大了这方面的工作力度,前不久,我们向领导干部推荐解放书单,又在思南读书会的基础上打造了人文书单。还为小朋友读者准备了重点书的推荐书单,我想这些都有利于读者在茫茫书海当中找到心爱之物。除此之外,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约请了几家专业机构,在全国范围内请一批著名的文化人、媒体人、出版人做个性化书单,请他们根据自己文化的判断力,向各类型的读者、各个年龄段和不同层次的读者推荐个性化书单。这项工作,如果能够按照我们的预期实施的话,会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我们的设想是在书展前的两三天,同时通过纸媒、网络媒体、移动媒体向全社会推送,然后在书展现场,再给予集中展示。这样的话,我想今年的上海书展在导读、导览的服务方面,会比往年有比较大的改进。

  [主持人]

  我们的读者在进到书展之前也可以做一点工作,找到自己的心爱之物。在上海书展当中,除了可以见到大量的书之外,有没有一些其它渠道享受不了的优惠或者特别的便利?

  [阚宁辉]

  上海书展最大的实惠,可以在7天里,高密度的接触到上海、中国乃至世界一流的各界人士的关于人生、社会、生活、情感、阅读的富有智慧和创建的一些观点、信息,这个是上海书展最大的福利。你可以跟一流的学者、作家、科学家、大师零距离地交流,你可以通过现场跟他互动、分享在其它时空不可能得到的信息。上海书展今年来自海内外的中外嘉宾总的人数将近1000位,我希望我们的读者充分利用这样一个机会,在上海书展文化大平台上既能够跟这些名家大师分享,也能够展示上海读者关于阅读、文学和生活的独特见解,展示上海市民的文明修养,我想这一点,是我们作为主办方最愿意看到的。

  [主持人]

  我们一开始的时候就说到今年是新十年的第一年,您对未来的上海书展有什么样的期望?

  [阚宁辉]

  如果说有期望的话,我是希望上海书展在坚持和强化目前特色定位的基础上,在这样几个方面有新的探索和突破:一是国际化,这是上海这座城市的特点决定的,也是上海这座城市发展的要求决定的,我们必须跟世界建立更紧密、最紧密的联系,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让上海更多地融入世界。二是,上海书展要加强内容的文化含量,我们现在有700多场活动,有15万种图书,还有30万读者购票入场,全场爆满,空间不大,只有2.3万平米,我们希望今后上海书展组织的活动,或者供读者购买消费的图书都是上海和中国最好的产品,在这一方面,我们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为上海书展700多场活动中,有些活动的文化含量还不算太高,有一些活动市场商品的属性太强,完全是商家营销的活动。政府需要强化的市场之手之外是让上海和中国学术界、出版界真正优秀的产品和它的创作者,包括学者、作家能够增强在上海书展的能见度。我们有这样的责任,让真正的价值放大它的效应。三是,希望上海书展跟国际其它书展一样,都成为一个文学的盛会,这是国际性大型书展的通例,永远是文学作品最为畅销,作家是大家最愿意接触和交流的对象,上海书展以国际文学周为起点,在这方面作出了良好的尝试。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努力,比如说我们可以考虑有关方面,有关机构在上海国际文学周期间创设大奖,除了爱尔兰文学翻译奖这样的奖项之外,是不是可以创设上海国际文学周大奖,还有在上海国际文学周之外举办系列的活动,这些既跟上海书展的发展有关,也跟上海这座城市的发展有关,文化定位和目标有关,我们沿着这三个方面继续努力,还需要做很多的工作。

  [主持人]

  我们非常感谢您的介绍,我们再次感谢阚局长的光临,也感谢广大网友的关注。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阚宁辉]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