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艾滋 履行承诺
2009-12-2 15:00
主题:遏制艾滋履行承诺
时间:2009年12月01日16时
嘉宾:市卫生局副巡视员王磐石
[主持人]
1988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召开各国卫生部部长会议,提出每年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得到全球140多个国家的响应。自此,每年12月1日,全球在一个主题、一个口号下,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活动。
今年是全球第22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遏制艾滋,履行承诺—权利、责任、落实”。本期访谈将从“世界艾滋病日”的由来、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我国及本市防治相关政策、本市防治工作的开展等情况进行介绍,并与广大网民开展互动交流。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中国上海”在线访谈节目,我是主持人郝静芳。大家都知道今天是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今天我们要访谈的主题是“遏制艾滋,履行承诺”今天的嘉宾是来自于上海市卫生局副巡视员王磐石。王磐石您好。有很多网友在今天一打开各种网页的时候都可以了解到今天的日子,我们也希望通过今天这样的平台共同关注到艾滋病和了解有关艾滋病的知识。接下来我觉得,首先我还是要问您的第一个问题我们是什么时候人类第一次发现了艾滋病病毒?
[王磐石]
发现艾滋病是1981年首先在美国洛杉矶,美国疾控中心在先后发现了5例同性恋和吸毒者当中。当时他们的症状是从卡氏肺囊虫表现出来的。那个时候是最早报道的。 随着又在7月份的时候又相继报道了26例卡波氏肉瘤患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免疫功能低下。当时预示着一种新的传染病发现或者开始流行。就在1982年就把这种病医学性定义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俗称艾滋病。
[主持人]
当时我们的国家大家对于艾滋病只是听说,只是在西方,什么时候在我国发现的?
[王磐石]
我国发现的首例是1985年北京协和医院王教授就开始报道这个病例。实际上我们对这个病的认识当中,1984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就已经开始这方面的研究了。后来到了1985年我们通过艾滋病病毒的血液筛查当中从19例血友病患者当中检测到了4例感染艾滋病。
[主持人]
对于艾滋病来说,我小时候已经有艾滋病印象的时候,大家听到艾滋病的时候是闻病色变,时代的发展从最初开始大家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是怎么样的?
[王磐石]
艾滋病开始的时候确实是有点谈爱色变,那个时候毕竟是新的疾病。随着这个病被人们不断地认识,特别是医学对这个病不断地认识,社会在这方面的接受程度也在不断地提高。现在对艾滋病的认识是随着文化的程度,包括所处的地域,还有艾滋病流行的状况,和跟政府宣传的力度等等多方面的因素都有关系。 一般来讲,文化程度高的,或者艾滋病高发的流行地区,还有政府宣传力度大的一些地区,这些地区的人群对艾滋病认识的程度会高一点。反之,在其它地区可能就会相对小一点。实际上艾滋病没有那么可怕。
[主持人]
接下来对话过程当中和网友的提问当中,相信我们会越来越了解艾滋病的情况。
说到今天是第22个“世界艾滋病日”,有很多网友就问艾滋病的由来是什么?
[王磐石]
我们现在说是艾滋病日,当初定的名词应该是世界同艾滋病做斗争日。为什么提这个题目,世卫组织在1988年1月份的时候在伦敦召开一次全球预防艾滋病规划部长级的会议上谈到,如何在全球预防、控制艾滋病,于是在这个会上就确定每年12月1号作为全世界宣传艾滋病的日子。 也就意味着号召每年这一天动员世界各国政府,特别是人们共同行动起来,共同抗击艾滋病。
[主持人]
“世界艾滋病日”到今年已经是22个,建立这样的艾滋病日,对于患者或者全球人类来说有什么意义?
[王磐石]
意义就比较大了,具体来讲首先在全球范围内能够倡导或者加强预防、控制的号召。第二,让大家都知道防治艾滋病不止是每一届政府或者每一届组织的事,更重要的是需要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第三,通过这一天有效应的宣传来共同唤起人们对艾滋病感染者或者病人的理解和关爱。 为什么?因为这些艾滋病人已经接受了疾病的痛苦,艾滋病感染者当中或者病人当中有一部分,他们并不是因为自己的行为不规,可能是无辜的感染。在这种情况下他已经很痛苦了,我们再给他施加痛苦,这是不应该的。 主要通过这个活动以后,能够要求或者支持各个国家来制定防治艾滋病的规划。通过这个规划的制定来进一步唤醒全球人共同行动起来,支持艾滋病这方面的工作。
[主持人]
通过“世界艾滋病日”,身边的人可以关注到艾滋病患者身心需要更多的呵护和保护。说到这里我总觉得时时刻刻都有精神的支持或者支柱。我们看到今天我们两位都佩戴了红丝带,这样红丝带的佩戴有什么样的目的和意思,深层的意义是什么,身负什么样的职责?
[王磐石]
红丝带的标志就意味着这是一个爱心的象征。具体讲真正的意义,还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时候,当时在美国一些艺术家为了悼念艾滋病死难者的同伴,他们用红丝带表示对他们的纪念。这种纪念后来演变成倡导和尊重艾滋病病人的人权。是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呼吁大家对他们的理解。现在红丝带主要是大家表示对艾滋病感染者的爱心,同时对艾滋病病人的理解,标志着我们人人都要献出一点爱,支持艾滋病工作,同时对艾滋病病人或者感染者不要有歧视,要更多的关爱,这就是红丝带的意义。
[主持人]
我们希望收看我们节目的所有朋友们,即使没有佩戴红丝带,也让我们共同关爱艾滋病患者们,艾滋病群体在我国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王磐石]
我们国家防治艾滋病工作已经走过了25年的历程,党中央、国务院都非常重视这项工作。我们总的防治模式是“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职、全社会共同参与”。这种模式从中央一级到省市一级,到地区一级再到社区一级的四级网络。同时也建立了艾滋病的监测检测系统,对中国艾滋病的疫情和趋势有了科学的估计和正确的认识。基本遏制住了艾滋病在中国迅速增长的态势。 目前防治艾滋病当中主要从几个方面:一是广泛宣传教育。像我们现在宣传教育的知晓率已经在居民和青少年当中有了很大的提高,据调查统计已经超过80%。在农村居民、农民工,以及校外青年的知晓率也超过70%。基本上已经实现了我国在中国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当中规划的要求。能够做到这一点应该也是非常不容易的。这是一方面的成绩。 二是我们建立健全了我们国家监测的网络。我们现在已经建立了1000多个监测哨点,覆盖了18类人群,每年要完成将近30多万人的监测量的任务。监测网络还是比较健全的。 三是艾滋病检测的实验室和实验室网络也已经健全了。我们国家已经建立了250多个实验室,8000多个筛查实验室,6000多个咨询检测点。这些检测点为全国艾滋病检测能力提高起了很大的帮助。 四是对各类高危人群采取了有效的方法进行干预。比如,美沙酮的治疗等等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看了看资料美沙酮治疗当中全国来讲已经超过22万人,针具交换人群已经超过3.5万人,对性工作者和男男同性恋者的行为干预覆盖率分别超过了30和10%。全国累计免费接受抗病毒治疗的病人和儿童病人分别超过7万和1600。第二个方面,在母婴阻断方面全国一共有300个县,覆盖了190万孕妇。 最后一个方面,我们在艾滋病国外交流的一些情况都得到了国际社会共同合作和认可。同时我们也出台了一些好的文件,我们国家出台了《艾滋病防治条例》。根据这个条例,国家相关委、办、部也根据这些艾滋病的条例制定了相应的防治政策。这些政策当中核心的就是“四免一关怀”政策。 我们国家包括上海在这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而且这种进展都是被国际社会认可的。
[主持人]
我相信也让很多艾滋病患者们看到了更多的曙光。在这里我想问一下,之前曾经听到过“四免一关怀”的政策,在这里您是不是可以给我们所有网友朋友们介绍一下。
[王磐石]
《艾滋病条例》当中核心政策之一就是“四免一关怀”的政策。“四免”即对农村或者城镇人员,没有参加医疗保险或者经济困难的人群当中如果得了艾滋病,他可以到当地卫生部门指定的传染病医院或者综合性医院可以接受免费治疗,而且抗病毒治疗都是免费的。我们这个把这个免叫做艾滋病病人免费治疗。 “第二免”即免费检测和咨询,也就是说所有人只要到你所在地的疾控机构,上海来讲可以到疾控机构和妇幼保健机构,都可以得到艾滋病免费咨询和检测。第二免就是免费咨询和免费检测。 “第三免”一旦已经感染的孕妇,如果用母婴阻断的治疗和婴儿的检测,当地政府指定的中心也是免费的。“ 第四免”对艾滋病孤儿实施免费义务教育。 “一关怀”,通过国家有关政策,包括一些救治措施,我们需要对艾滋病感染者进行关怀。包括他的一些家属,纳入我们政府或者纳入我们对他的帮、贫、扶、困,如果生活上有困难、工作上有困难,或者在其它方面如果有困难的话,我们各界社会都应该给予一定的关怀。这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四免一关怀”政策。
[主持人]
我们看到政府对他们进行帮助的同时还出于了很多人性化的管理。但是作为艾滋病患者来说他们现在接受“四免一关怀”或者其它的治疗,究竟是他们自愿的还是强制方式的?
[王磐石]
到我们目前为止所碰到治疗的情况全都是病人自愿治疗的。当然这种自愿治疗有两种情况,一种如果说你要政府为你提供服务的,只要你到当地政府指定的传染病医院就可以获得免费治疗。但如果你不要政府为你提供的免费治疗,比如你有特别的需求,或者你有特别的需要,个性化的服务,到其它医疗机构,那这是不免费的,由你自己承担的。政府承担的就是在指定的医疗机构进行免费治疗。 现在艾滋病病人一般都是到政府指定的医疗机构接受治疗,没有碰到艾滋病患者放弃治疗的情况。
[主持人]
此刻在网上互动平台上,网友问的最多是关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王磐石]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三种:一种是性行为接触的传播。包括通过异性的行为或者同性的行为感染的。第二条途径,通过血液传播,主要应用了不合格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第三个途径,母婴传播。这个大家都能够理解,母亲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她没有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最后把病毒传染给婴儿。主要是这三条途径。 除此以外都不会感染艾滋病。
[主持人]
我觉得还是有很多网友他们提出可能传播艾滋病的方法。四号网友说了他说了唾液是否也可以传播艾滋病?
[王磐石]
刚才已经讲了传播艾滋病的就三条途径。唾液是不能传播艾滋病的,你只要不是通过性接触等,是不会感染艾滋病的。
[主持人]
包括正常的礼仪。
[王磐石]
共同生活、共同活动,等等都不会感染艾滋病。除非刚才讲的你有性行为发生,感染会有可能的。第二个血液感染。一般来讲这两种感染是我们重点防范的。母婴传播一般来讲发生情况较少,因为这是特定的人群当中。接吻,唾液接触都这是不会传染的。
[主持人]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5号网友他说了盯了艾滋病的蚊子,再盯他人,这个人会不会感染艾滋病?
[王磐石]
不会的,因为被蚊子叮咬是不会传播艾滋病的。用我们医学的名称来讲,蚊子不是传播艾滋病的宿主。第二个原因,从我们流行病学调查当中也证实了或者实验室这些研究也证实了这个结论。如果蚊子会传播艾滋病的话,那么老人、小孩,等人群都会普遍感染,但是现在从我们中国也好、上海也好,乃至国际其他社会也好真正感染艾滋病高的人群当中主要都是以中青年为主的。这也证实了蚊子叮咬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再叮咬其他人是不会感染艾滋病的。
[主持人]
谢谢,正常生活都没有必要这样的担心和顾虑。艾滋病为什么会传播的这么快?
[王磐石]
所谓快速的传染,国外来讲性工作者没有管好或者管起来,就容易传播。还有国外吸毒人群多,使用了不洁针具,一个针具几十个人用就几十个感染,再用下去就容易感染。 关键问题是无论蔓延也好、流行也好或者快速流行也好,主要是前面三条途径我们没有控制好,使得艾滋病可以在短时间快速蔓延或者上升。
[主持人]
大家对这个病保护自己或者保护他人不是那么了解,另一方面本身他知道有这个疾病,但是出于心理的原因会有这样的顾虑不敢治或者看?
[王磐石]
你讲的这种情况可能会发生。到现在我们对艾滋病的认知是可防、可控。所谓可防,就是你只要通过自己的自律,行为的自律,或者你去号召周边的人也像你一样行为能够自律,同时你献出一点爱心,这样就能够不得艾滋病。另外,艾滋病感染者或者病人能够在受尊重的环境下得到良好的治疗和生活、工作、学习,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说不是这样的话,你就很难做到真正做好预防的工作。我认为这是比较关键的。
[主持人]
现阶段我们预防难度大不大,我们通常用什么样的方法预防?
[王磐石]
应该来讲预防艾滋病的难度,辩证的讲,从现在我们对这个病认知的程度上来讲,如果大家共同围绕这个目标的话,应该说预防和控制是不难的。 我们现在难在什么地方?已经明确认知这个病是可以预防的,这个病是可以通过我们的控制措施,比如我们的治疗是可以控制的。因为艾滋病的治疗跟其它病不一样,至少目前来讲,现在的科学就是得艾滋病以后,终生治疗以后就没什么问题。就像你刚才讲的如果放弃治疗,这就是很遗憾的一件事。我们现在完全可以预防,如果刚才讲的几个途径当中,特别是性行为接触,只要发生性行为的时候只要正确使用安全套也可以进行预防。 所以这些措施如果能够用上去以后,预防艾滋病目前来讲是可防、可控的。但是反过来你不按照这个要求来做,光靠政府每年的宣传日活动,或者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或者政府组织专业人员的干预队伍来进行干预的话,这就很难了。为什么很难?就存在“一头热、一头冷”,就是专业人员对艾滋病干预、控制的热情、激情很高,被干预者他认为我们在找他的麻烦,他不理解,他不知道这些措施为他好。这一点就是我们现在工作当中碰到最大的难点。 难点当中也有社会对这个病的认知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比如他没有真正认识艾滋病可能由于生活方式不一样会感染,他对这些方面过度强调个性化的放任。这就是比较难的一点。 有的人认为,因为这方面跟性接触有关系,有的人难以启齿,社会上对艾滋病还有一些歧视和羞辱行为。对这方面他总感觉社会上没有营造尊重和关爱艾滋病的感染者的氛围。 所以只要我们坚信艾滋病是可防、可控的,只要我们坚信从我开始,通过我的工作影响周边的人员,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营造“和谐、关爱”的社会环境。
[主持人]
所有防治的工作应该是从我做起,用自己的行为和自己的方式影响身边的人。现阶段我们治疗的情况如何,现在有没有有效治疗艾滋病的方法?
[王磐石]
现在治疗艾滋病的药物也比较多,有效方法也比较多。国外现在通行治疗艾滋病的方法就是鸡尾酒疗法。就是运用两种以上抗病毒的药物,长期使用治疗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这也是肯定有效的。它能够提高患者或者恢复患者的免疫功能,能够达到像正常人一样的水平。 在这个当中,比如国外著名的篮球运动员,他们都能够恢复的这么好。说明一点,艾滋病是可以治疗的。中医中药也可以同样治疗艾滋病。可能从某种程度上,因为中医讲究阴阳平衡,经络通畅。在这个当中实际上也就包含着调整你身体免疫功能的恢复。所以它也可以治疗艾滋病。 在我们中国治疗艾滋病至少比其它国家,我们多一个优势,就是传统的中医中药。
[主持人]
可能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利用中医配合治疗的好方法。我们看到网友也在问,刚才我们更多居于全球或者全国防治的状况在谈,也有人具体问到艾滋病在上海的防治情况如何?
[王磐石]
上海艾滋病的防治情况,我们总结过几条。 一是,我们上海艾滋病有很好的工作机制,就是政府领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所谓政府领导,就是我们上海每年都有工作的重点,我们上海政府制定了防治艾滋病的规划,根据艾滋病的条例。而且政府专门建立了政府工作的网络,基本上在艾滋病防治工作方面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即市委、市政府一直到领导下的区县政府,一直到各个乡镇政府,一直到社区,这是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即由我们的医疗机构、学会协会等等一些医疗机构。 二是,我们有完善的工作制度。这个工作制度就是刚才讲的实施艾滋病的防治条例,上海还有《艾滋病防治办法》,这些都是政策上的规定。同时我们还执行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的行动计划,到明年年底第一个行动计划就要完成,再根据第一轮完成的情况还要制定第二个五年行动计划。 三是,强化检测评估。我们上海有强大检测的网络,包括社区、区县,包括妇幼保健机构都建立了检测的网络。 我们还开展了干预社区,主要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的高危人群行为干预。同时我们还强化关爱行动,我们每年三个重大节日都要宣传关爱行动,像今天的12月1号是我们的重点,还有我们世界禁毒日,我们也要宣传艾滋病的关爱行动。还有世界结核病日,我们也要宣传。平时我们通过12320公益热线,通过市区县的健康教育机构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宣传艾滋病的知识或者这方面的行为。 上海在这几个方面总体都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从目前这些工作做了以后使得我们本市艾滋病的感染率控制在万分之二,我们国家人群当中的感染率是万分之五。全国排在第13位,反映了上海目前还是艾滋病低发的地区。上海这几年艾滋病增长的速度,每年基本上以20%左右在增长。这当中户籍和外来户籍的比例是1:3,本市主要是以性传播为主,静脉注射感染的途径是有所下降。 本市对感染的病人都进行了免费治疗。 上海各级政府,各专业机构和全社会都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刚才讲了,因为现在因素比较复杂,所以上海艾滋病防治的重任还比较艰巨。概括一句话就是前途光明,任重而道远。
[主持人]
您刚才介绍的数据来说,整个上海艾滋病防治情况还是非常好的,但是艾滋病患者当中配合的程度怎么样?
[王磐石]
我们在定点医疗机构当中来讲,患者还是非常配合的,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不配合的。这就是上海的环境,我们上海每年,特别是每年艾滋病日,政府领导都要关爱艾滋病,而且亲自慰问艾滋病感染者。就像今天上午我们沈晓明副市长和翁铁慧副秘书长都专门和艾滋病感染者进行慰问、座谈,目的就是鼓励他们共同战胜艾滋病,同时也让他放心上海这个社会会让艾滋病的感染者和病人不受到社会的歧视,同样享有正常人的权益。这跟我们的主题是一致的。到目前为止我们感到比较欣慰的是上海这些患者治疗过程当中还是非常愉快的。
[主持人]
您早上这套行程当中,这些患者表现的情况如何?
[王磐石]
他们状态很好,第一他们充满信心,对战胜或者能够治疗好这个疾病他们是充满信心的,长期治疗他是充满信心的。不是像很多人讲的“谈爱色变”很可怕,这一点他充满信心。第二,他再三感激我们社会对他的一种关心,特别感谢我们的医务工作者,无论到我们的疾控机构也好,或者到社区医疗机构也好,还是到我们的定点医院,医务人员对他们都特别尊重,而且特别的关心,所以今天反复谢谢政府。也让我很感动,说明尊重是双方的,我们尊重了患者,同样患者也尊重了我们,我们的劳动成果被患者、被社会认可,这本身也是一种幸福。
[主持人]
在这里我想问一下在您接触到的案例当中,能够有效的治愈或者让他的生命能够有效的延长的病例可不可以说一两个,大概多长?
[王磐石]
这个病例现在来讲,只要是坚持治疗,长期服药,一般人能够活多长,他也照样可以享受这种权利。
[主持人]
患者有回到工作岗位当中的吗?
[王磐石]
有,通过治疗以后重新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和回归工作岗位。
[主持人]
患者在治疗的过程当中心态对他们有多么重要?
[王磐石]
社会环境对患者的关心、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说社会环境好的话,他就会鼓舞起战胜疾病的理念和信念,有了这种信念再加上药物的治疗,应该说这个病是可以控制和治疗的。刚才我已经讲了,你照样通过治疗以后可以基本恢复到正常人免疫功能的状态。既然恢复到正常免疫功能的状态,标志你就是一个正常人。 你如果说没有长期规范的进行治疗的话,就不一样了。所以现在我们上海所有死亡的艾滋病病人当中,实际上都没有真正因为死于艾滋病的,都是死于感染艾滋病以后的并发症。并发症为什么会产生?因素就比较多了,有可能个人的心理因素问题,也可能有一些其它方面的因素。 也就是说真正死于艾滋病的,实际上是他的并发症,而不是艾滋病。所以只要我们树立起信心和理念,是一定能够治疗好的,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长期服药,可以跟正常人一样生活。
[主持人]
心态对患者是非常重要的,那既然这么重要,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对待艾滋病?
[王磐石]
最好的心态就是相信自己能够战胜这个疾病,要有这个理念或者这种信念。同时对这些病能够按照医生的嘱咐,全程的、长期的甚至于终生的服药,再加上社会的关爱,可能就会更好一点。关键一个问题,误解当中比较多的一点,可能因为有些抗病毒的药副反应比较多一点,有的时候会影响到他的生活治疗,对治疗上好像缺乏一定的信心。这也是客观存在的。
[主持人]
我们谈起癌症恐惧感不会像艾滋病那么恐惧,与其它疾病相比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艾滋病?
[王磐石]
从我理解当中我觉得艾滋病和其它疾病是一样的。比如结核病、肝炎、肿瘤,特别是肿瘤,实际上你只要对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也可以康复的。当然如果对这个疾病,本身产生一种恐惧感再加上社会有些不良行为,始终戴着“有色眼镜”,你也在意这种“有色眼镜”,对治疗肯定是不利的。 我认为没有多大的必要,还是要相信自己,相信社会,相信政府,更要相信科学。现在这个病不是刚开始发现这个病的时候那么害怕,因为当时确实没有药,现在是有药。当时对它的认知有局限,现在我们对它的认知已经很明确了,情况不一样了。
[主持人]
现阶段而言还是有一些患者或者其他的人对于艾滋病还是有误解的,对于这样的误解有没有有效的办法进行化解?
[王磐石]
最有效的办法还是广泛的宣传,特别是通过明星效应。上海每年碰到艾滋病宣传日的时候来让明星为我们宣传,我们上海一共有四个文艺界的明星。通过这些明星为我们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确实他们为我们做了很多的工作。 这实际上就是营造社会的关爱氛围,同时也解除社会对艾滋病人歧视的看法。或者说也帮助一些感染者或者一些病人放下他们的心理包袱。像今天下午,我们几位明星在上海电视台演了一台好戏,这台好戏我可以在这里做一个广告,在这个月的3号将会播出,那个时候你们在生活娱乐频道36.7°栏目看到这台戏,就是讲怎么预防艾滋病,就是讲你即使得了艾滋病也完全可以进行有效的预防或者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这台节目我认为非常好,到时候大家可以看看。
[主持人]
也希望通过这样的名人效应,让更多的朋友更多的关注到艾滋病的患者。其实对于这些患者,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
[王磐石]
患者最需要的就是理解、支持,特别是关爱。因为理解、支持还是不够的,要用我们的行动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社会是非常关心他的。就会鼓励起他战胜艾滋病的信心和能力。这是最重要的。
[主持人]
他们有他们的需要,可是我们能为他们做一点什么?
[王磐石]
我认为太多了。核心的问题,你要为他服务,首先要被他接受。就是他认为怎么的服务能让他接受,我们就用什么样的方式。这是非常关键的。 第二,在服务过程当中要处处体现出关爱,这种关爱最重要的是尊重,通过这种尊重,使得他能够在工作、生活、学习上等等其他方面感受到他的权益没有被剥夺或者被侵害,或者被不尊重。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我有多少权益,他也有同样的多少权益。 第三,我们还能够做的一些工作,如果有机会和他们进行交流的话,多做心理上的疏导,使得他摆脱因患病产生的苦恼和烦恼。有些可能是生活上的,有些可能是工作上的,有些可能是经济上的,主要是宣传好我们的政策,跟他沟通。 这几个方面我想都是我们能够做的而可以做好的。我认为他们最需要的是这些。当然如果碰到家庭特别困难,或者经济生活上也比较困难,我们可以直接的贡献一点爱心。如果我们爱心有限,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和各级政府对他们关爱。我们上海在这方面,据我了解,我们在上海在这方面做得还是非常人性化的。
[主持人]
每个人都可以加入到这个队伍。在我们节目最后阶段,想邀请王局通过今天这样的日子,向我们所有网友倡导一下,让我们共同关爱艾滋病。
[王磐石]
让我们共同以自己的行动感动周边的人,同时通过周边的人再来影响社会的人,我们共同树立起一个信念:艾滋病是可防、可控的,艾滋病不是像我们以前想象的那么可怕,因为我们是可以战胜艾滋病的,而且事实证明我们已经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也取得很大的成效。希望广大的网民能够跟我们一起在政府的领导下共同抗击艾滋病。
[主持人]
非常感谢王局,在这里希望所有的朋友共同关注艾滋病,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再次感谢王局,也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次节目再见。
[王磐石]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