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主题(2):总结世博经验 推动上海公共交通发展

2010-11-27 11:01      

  主题:世博主题(2):总结世博经验推动上海公共交通发展

  时间:2010年11月26日15时

  嘉宾:市交通港口局局长孙建平

  [主持人]

  上海世博会交通运力保障充足、运行秩序良好,先后经受了24次50万以上人次大客流以及极端单日客流103万人次的考验,世博交通总体服务水平得到广大市民和各方观博游客的充分肯定。

  访谈将介绍世博交通保障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并就建立上海公共交通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与广大网民互动交流。

  [主持人]

  非常感谢各位网友再次收看由中国上海门户网站为您带来的在线视频节目,大家下午好。世博交通保障,是世博会召开前社会各界最为关心的难点问题。但实践证明,上海世博会交通运力保障充足、运行秩序良好,成为本届世博会的一大亮点。世博交通保障行业的全体干部职工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全力以赴、连续奋战,先后经受了24次50万人次以上的大客流以及单日103万人次的考验,总体服务水平得到广大市民和各方观博游客的充分肯定。

  因此,认真总结这次世博交通保障的成功做法是十分必要的。如何通过总结、提炼,把这些成功做法转化为长效管理机制,将成为“世博后”时期,我们社会的一个新的课题。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为大家邀请到了 上海市交通港口局局长孙建平先生作客我们的聊天室与各位网友开展交流。孙局长您好,先和我们的网友打个招呼。

  [孙建平]

  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

  孙局长,在经过184天的日夜奋战过后,看到世博会最终圆满的落幕,我特别想知道您在10月31日当晚,心中有着什么样的感受?我相信一定是百感交集。

  [孙建平]

  经过184天的努力,当宣布世博会顺利闭幕,打出世博交通保障成功的字幕以后,我的心情是为我们的祖国,为我们的上海,为我们的交通人感到自豪,我们百年的宿愿,在我们手里得以实现。所以当我们开启喜悦的香槟的时候,庆祝我们成功的时候,我记得那天我们集体创造了一首诗,我们说世博交通保障,世博交通留给我们久远的记忆,我们满怀成功的喜悦,开始新的远航。如果说心情那天晚上就是这个心情。即为世博的成功感到喜悦,又为我们未来如何把世博的好的做法能够固化下来,能够发扬光大,就是我们今天跟网友交流的主题,我就是这样的心情。

  [主持人]

  在节目开始之前,首先请您概括地为大家总结一下本届世博交通保障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孙建平]

  我觉得主要是公共交通集约化的方式发挥了作用,这次95%的游客是通过我们公共交通和集约交通的方式实现的,我们的轨道交通,水上巴士,地面交通,我们整个世博期间达到1.84亿,在园外,其中52%是我们的轨道,地面公交,水上巴士,还有40%是旅游大巴送到我们的世博园,如果是小汽车的话,上海的道路还能够承受吗?当然我们的出租车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7.5%是出租车解决的,所以如果说归纳一下这次成功的特点,三句话,集约化的交通,加上我们信息化技术的保障,还有一体化的管理体系。

  [主持人]

  您刚才说道:世博交通保障工作,集中体现了“集约化、信息化、一体化”的三个特点。能否为大家逐一介绍一下?

  [孙建平]

  集约化的交通网络,我们11条线,420公里,涉博的就是13条线,我们专门拿出了一段从浦西马当路到世博园区,轨道交通这块,另外地面公交我们这次有一个42条线的世博专线,当然还有周边的90多条公交线,这样构成了把我们从全市各地,有的是世博的直达专线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有四个水门,12个轮渡,把整个网络建立起来。第二个就是省际包车,主要是江苏浙江,这样大量的旅游大巴从长三角的各个集散地发往上海,第三个停车的系统,还有世博这次场馆的周边23个停车场以外,我们在管控区外面还有8个停车场,这样就解决了小车来了以后有地方停,坐公共交通到达我们的世博园区,这样网络体系的构成,体现了第一个特点。

  [孙建平]

  比如说还有信息化的问题,这次世博信息化的技术全面应用,首先一个是提供交通的出行服务,我们有八种手段,比如说交通指南、交通网、交通服务热线,通过电台,电视台,通过我们的网站,还有在我们宾馆里面还有触摸式的屏幕告诉大家世博园怎么走。特别是媒体,上海有一个“世博大礼包”,我们也是吸取了广大网民的意见,我们有一个世博出行的攻略,世博大礼包每个月有几个区,怎么样走更好。我觉得五月份的时候,到六七月份以后,网民们有的时候编制的世博交通攻略,比我们好得多,所以这块为大家提供出行方式。第二个信息化的现代通讯技术,是我们的交通管理决策。比如说我们每天地铁的间隔,我们世博专线的车辆投入的多少,包括园区短驳线的接送,我们都有预测,再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调整。第三个通过信息化技术,对出租,水上我们都有一个监管,第三个一体化的交通体系,我们在武进路有一个交通指挥平台,这个平台有全市33家单位都派人进驻,有多个席位,有公安的,有海事部门的,还有气象会商,这个指挥平台上面每天对发生的情况及时进行调度,比如说那天103万的时候,马当路那天说出租车候客站大量游客积聚,那天我们就把公交车调上去,我们应急车是免费的,一部分拉到人民广场,一部分拉到徐家汇,乘客们再根据实际的情况换其他的交通方式,所以我们的指挥方式,我们交通调度长即是我们的园区交通部的部长,又是我们这里的总调度长,所以园内园外,另外我们交通跟公安的关系很密切,所以我们还跟公安的第二指挥部也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总的来看,整个的世博会184天,我们指挥是非常有序的。一般来说,我们就提出我们的出租车要做到车等人,当然排队要排的,但是你必须车等人,所以我觉得调度作用发挥的很好,这个是第三大特点。

  [主持人]

  刚才孙建平局长为我们总结了公共交通行业这次世博交通保障的主要经验和做法。我们今天的主题是“建立上海公共交通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您能谈谈它对人民的生活、社会的发展有什么样的重要意义么?

  [孙建平]

  世博交通保障的实践再一次证明,解决像上海这样的特大型城市和像世博会这样的重大活动的交通问题,必须走公共交通道路,所以基于这样,我们在思考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工作等方面,我觉得应该把公共交通的理念要深入人心,这些实践也证明了,当然上海市委市政府对上海公共交通的发展一直很重视,我们正在编制公交优先发展的计划,把公交发展优先作为人民生活工作的首要问题,出行问题,把它解决好。

  [主持人]

  今后一个时期,发展上海公共交通事业,应该把重点放在建立哪些长效机制上呢?

  [孙建平]

  我觉得有几个机制,第一个就是如何增强公共交通吸引力问题,这个我觉得围绕着吸引力,你要采取、研究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机制,作为长效的机制。第二个公共交通还有一个,你要增强吸引力,你的服务就要提高,让大家觉得坐公交车是享受一种服务,而不能觉得是一种煎熬,这个任务很重,现在公交车的舒适度好一点,当然高峰的时候轨道交通还是很拥挤的,但是我们的列车密度再加大的话,这种拥挤的程度可以得到缓解。第三个还是要强调低碳交通的问题,我们现在有一万多辆的公交车在上海这么一点地方里面跑,低碳也是很重要的,最后还有一个切实提高我们公共交通管理决策的一种水平,交通的组织也是很重要的,这次世博交通比较好,特别要感谢我们的公安,公安全体民警,包括办公室里面的行政人员都到现场解决问题,所以本来我们很担心怕今年有问题,我们所有的措施再加一条,所有的公安交警都到现场指挥交通,包括巡警,这样有效的组织指挥这个机制也是要建立好的。

  [主持人]

  胡锦涛总书记曾经对公共交通行业提出过这样的指示和要求——“使广大群众愿意乘公交、更多乘公交”,那么请问,我们所说的公共交通具体包括哪些运输方式呢?

  [孙建平]

  现在是这样的,轨道交通大家没有异议的,地面公交也没有异议的,我们现在还在考虑上海有苏州河,有黄浦江,我们上海市还有丰富的水系,恐怕今后水上的轮渡,巴士应该纳入到公共交通体系。还有我们公共自行车的的租赁体系,闵行现在投入两万辆的自行车,我觉得这个也可以放进去,当然现在学校的车子,很多单位的通勤车,我觉得也应该纳入到公共交通的范围之内。

  [主持人]

  您刚才所说的增强公共交通的吸引力,是不是可以理解为:通过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市民公共交通的出行比例?对此,我们的相关部门有着什么样的阶段性的目标?

  [孙建平]

  我们刚才说要建立公共交通增强吸引力的机制,其中有一个公交出行的比例,这个是关键的指标,所以我们提出到2015年的时候,我们公共交通占市民出行的比例能够达到50%(现在是35%),五年要提高15个百分点,当然这个里面有一个统计的问题,现在的31%,我们是把我们的步行交通也放在里面,如果拿掉的话是37%,第二个我们要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因为它还是一个大容量,快速的,轨道交通现在是31%左右,要在公共交通出行中占50%,这个任务也是非常艰巨的。

  [主持人]

  我们怎么样提高这个比例呢?

  [孙建平]

  要让人民感觉到方便,快捷,安全,舒适,因为公交不是一辆小车,一个车上有几十个人,安全也是很重要的,这个恐怕要从规划上面下工夫。上海的公共交通必须有一张科学的网络,我们现在都是单独进行,轨道管轨道,地面管地面,包括今后的自行车体系。这些可不可以从网络上给它们科学合理的配制,目前首先是要解决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的接驳,现在大部分地面公交要根据轨道交通建设进行线路的优化调整,它要方便老百姓,老百姓从家里出来,坐轨道交通,可以通过地面公交,或者是直接上轨道交通,所以我们要把这个问题解决好,总的按照总书记的要求。现在我们的公共交通还是保障型的满足型的出行,我们要向舒适型,满意型跨越。这个是我们自己提出来的目标,虽然很艰苦,但是必须要做,从这个方面我把它作为一个历史的跨越,它过去是保障的,现在要满意,而且要逐步舒适,这个也起到一个历史跨越的作用。

  [主持人]

  您刚才说的公共交通综合运营模式,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公交、地铁、铁路和机场四大块的配套运营?

  [孙建平]

  是的,我们在人大通过的条例上面,我们提出公共交通必须做到三配套,三同步,三衔接,“三配套”——在新建或者扩建机场、铁路、客运码头、省际客运站等客流集散的公共场所时;在新建或者扩建大型公共设施时;在新建或者扩建具有一定规模的居住区时,应当按照规划要求配套建设公共交通设施,三同步就是公共交通的设施,要跟你所建的主体工程要同步设计,同步建设,而且要同步交付使用,这个要求很重要,现在新建的小区,一旦要入住,你必须要有公共交通,如果没有公交的话,因为住户是逐步逐步的,我们有要求的,达到多少人要必须配套,作为业主必须要有交通工具到我们的交通枢纽,到我们的轨道交通,要提供这个方面的交通服务,这个是三同步。还有一个三衔接,比如说轨道交通与机场,郊区的铁路,省际客运要衔接,另外地面交通和轨道交通要衔接,社区的巴士、公共自行车,与地面公交的站点也要衔接,这样总的指导思想让老百姓方便,就是这样的想法。

  [主持人]

  我注意到网上有许多网友还提到:关于如何进一步完善大型居住区和郊区新城的公交配套的问题,对此您是怎么看的,孙局长。

  [孙建平]

  大家知道,现在上海在大力推进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设,我们特别是在中环外环那里建设了大量的保障性用房,我们所称大型居住区,比如说宝山顾村等等,怎么解决好这些交通。我们现在的交通已经都是单一票价的,一条线可以达到市中心,而且时间上原来必须早上六点要到晚上十点,这个是必须保障的,我们现在也研究,在大型的居住区里面可以不可以搞一个环区的线路,有的小区面积很大,公交到了这个点以后,可以考虑有一个专门的,像社区巴士一样,环区的线路提供方便,在这个方面还要增加运能,加密班次,我刚才看到网友提到康城小区的出行方式,我们主要还是发挥轨道交通,加强交通于轨道的配套衔接,现在跟闵行区一起努力下,康城已经开通了莘庄一路,二路的,通过这两条线可以换乘到一号线,五号线,到市中心,还有一个是新城的配套,我们跟新城一个是完善新城两极的交通网络为重点,以前我们提出一个村村通,应该说去年为止,现在有道路条件和桥梁条件允许的,我们都做到村村通,当然服务水平也要不断的提高,有的车型可能太大了,还有就是加大开冷僻线路的,我们计划明年在50条左右的,当然还是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可能会超过50条,我们觉得市民需要,条件具备的话,只要道路允许,我公交车没有问题,比如像网民提到的北九亭地区,我们会予以关注研究。因为我们在世博园区里面投入了一千多辆车子,现在这些车子下来以后,我们都可以加密到我们这些线路上,应该说运力没有问题,但是开公交车涉及到道路,站点的建设,所以我们也在努力。

  [主持人]

  应该说我们的“交通配套”算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也会面临: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现实问题。那么,“十二五”期间公交枢纽和专用道的建设目标是什么?

  [孙建平]

  “十一五”我们当时计划建设60个交通枢纽,现在我们已经有49个投入了使用。还有11个有的是在建,有的是年底前还要开出来。“十二五”我们目前安排的目标是大约70个左右,当然根据实际情况可能会增加一些,现在市民的需求增长,有的时候跟我们的计划之间我觉得还是有差距的,这个是枢纽的问题。公交专用道,因为公交要优先,公交要增强吸引力,要准点,关键是路要优先,换乘方便的话,就是枢纽,涉及到用地等等,公交现在在160公里左右,可以不可以达到300左右,同时跟我们公安一起,比如说路权优先的话,可以不可以让公交有一个专用道,当然只是在早高峰晚高峰的时候,其他时候其他车也可以用,现在上海已经在逐步推进。像这些措施都要给它上去。当然我们还在研究,有一些是通过轨道交通接驳,有一些轨道交通没有条件,或者条件不成熟,或者是客流还没有很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不可以搞一个快速公交,现在这些都在规划,研究。

  [主持人]

  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能级 是市民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您刚才也提到了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快捷、安全、方便、舒适”的八字方针和要求,恐怕“快捷”是市民对未来公共交通行业的一个重要诉求。

  [孙建平]

  是的,我们订了几个目标,比如说轨道交通,我们希望到2015年它的准点率达到99%,它的发车之间的最大间隔不能超过六分钟,当然大家一听六分钟太长了,其实这个是平均下来,比如说今后到郊区的线很长,这次世博轨道交通比较成功,我们涉博的线路,很多都是因为间隔不超过三分钟,以后可能我们有一些客流比较密集的,像现在的一号线,两号线,可能通过增加车辆以后,通过信号升级以后,它的间隔会更短,可能两分钟,三分钟,这样就平均有一个六分钟。另外我刚才讲到的路权优先问题,信号灯,另外还有就是因地制宜。地面公交可以不可以在高峰的时候,我们要求中心城区不能大于八分钟,就是上限,平均的车速可以达到12到15公里,我们现在比较保守一点,我们的想法可以不可以再提高一点。干线运行车速达到15到20公里每小时,郊区因为客流量不多,必须按照时刻表准点运行,比如说郊区20分钟一班,它有一个明确的时刻表,我想还需要用一个信息化的手段,我家里出来打一个什么电话,或者是发什么信息,可以告诉你这个站是几点有车,这样家里就不要提早出来了,还有一个就是到2020年,能够像许多的欧洲国家一样,就是编制全市范围内的公交汽电车的时刻表,那个时候我们城市道路的基础设施,应该是基本固定了,现在是没有办法搞的。我们到欧洲城市,比如到捷克我们都看到这个,它宾馆里面有一个时刻表,我看这个时刻表就很方便的,我们主管部门也想搞,主要是让大家方便。

  [主持人]

  那我们再放眼一下今后:到2015年,公共汽电车的高峰时段的发车间隔是几分钟?目前是什么样的预期?

  [孙建平]

  去年七月一号我们颁布了一个公交规范,公交规范里面对发车的时间,发车的间隔,服务的标准,包括车子停靠标准,车上的清洁卫生,预报,都有明确的要求。我们在制订标准的时候,当时提过两句话,一个是标准必须跟国际大都市相匹配,所以标准要有一定的水准,在现有的基础上面有一个提高,第二就是跟我们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也许会觉得有矛盾,第二句话仅仅是强调了时间的跨度,当时我们提出这个目标以后,我们分三年到位,第一年要求所有的公交线路必须有30%达到这个标准,我们把这些线路也在公布,哪些线路必须达到。第二我们要求在世博会前能够有60%达到,第三个我们要求在2011年底达到100%,是按照当时我们七月一号的规范,现在我非常高兴的告诉广大的网友朋友,我们现在因为世博会比较成功以后,我们觉得这个时间表可以提前,我们在明年的6月底以前,我们能够按照这个规范达到。我们刚才说到2015年,我们认为在外环线内的号码线路,现在都是单价票价的,600公里以内高峰时段不超过八分钟,其他的时段不超过20分钟。如果跨越外环线的,并且三分之二的线路是在外环线内的,虽然你跨越了,但是你三分之二在外环线以内的,也按照这个要求。特殊线路的运行间隔,也不超过八分钟,号码线,夜宵线不超过40分钟,晚上文字的夜宵线不超过60分钟,我们按照这个要求进行,我觉得明年6月底可以达到。

  [主持人]

  另外,我们的网友也很关心:11月1日实施的新的上海市公交条例与以前相比有什么重要的改进和突破?孙局长。

  [孙建平]

  我们在充分听取广大乘客的意见的基础上,对原来的条例进行修订,去年已经通过,现在已经开始实施。条例主要有几个,一个是把公交优先的发展战略作为人大立法固定下来了,要求我们市区县的人民政府,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对公共汽电车客运资金的投入,规划用地,建设的设施,场站维护,道路通行方面支持,并且提供合理的价格,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在立法当中,不是一般的政府规章,也不是一般的工作要求,这样比较明确。第二个对资金的投入要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并且建立了,因为这个行业是公益性的,运作应该是市场化的,不能大锅饭,我们去年搞的第三轮公交改革为这次世博交通的保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第三轮的公交改革不是回到过去,有一些人认为是不是回到过去了,我们强调行业是公益性的,运作必须是市场化的,运用政府财政补贴,现在公交车换好了,政府的财政补贴我们补在车辆的更新上面,当然车辆的更新补贴也不是简单的贴钱,是用资本金注入的形式,使它既有更新车辆的积极性,同时也有维护车辆的动力。当然第二个,比如说优惠换乘,两个小时之内可以换乘很多次,老人免费,包括冷僻线路的开辟,我们都是用政府购买服务,我们凭这些财政的补贴。我们补项目不补亏损。包括对企业成本有一个检测,比如说浦东公交车百公里成本是多少,浦西的公交车百公里是多少,在不降低服务的基础上面,要加强管理。第三个加强客运服务的规范,提高客运服务的水平,还有就是强化运营的安全管理,现在公交车上面的逃生窗,逃生锤,轨道安检这些都是。当然服务质量要提高,去年公交改革以后,我们根据特点建立了一个公交工资的增长机制,还有就是线网的调整,新辟线路,撤销线路,我们建立了一个公众参与机制,同时去新建的居住区我们线路的配套机制,通过这些机制遵循大家的意见,尽可能做到科学合理,得到大家的赞同。

  [主持人]

  我们知道:公共交通设施在改造、完善、保养方面的工作量也是非常大,而这些内容也恰恰是渗透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的,今后在这些方面的工作上将有些什么措施么?

  [孙建平]

  比如说现在媒体曝光比较多,市民反映比较强烈的,对车辆大家满意度提高了,但是对站牌站亭的配套措施有意见,世博前我们对上海浦西地区的站牌站亭我们进行了更新,包括有一些按照服务标,服务规范,明确了线路的名称,首末班车的时间,营运收费的标准,特别是广告,大家原来世博会前看到公交车的广告很多,包括车厢里面也是很多,我们做了规定,现在一个公交车,17000辆公交车,只有50%可以做广告,第二可以做广告的50%里面,又做了一个规定,总体面积只能在车的两个轮子的当中做广告。原来大家也看到站牌站厅上面也是有很多广告,现在规定广告不能超过40%,并且规定公益广告不能低于40%。

  [主持人]

  那么我们在公共汽电车站牌的规范管理上又有什么新举措呢?我们知道上海是一个人口流动量很大的城市,面临着来自全国甚至是全球的这些“新上海人”,公交站牌对他们来说可能是最前线的“信息窗口”,孙局长。

  [孙建平]

  前阶段我们也在研究,局里面提出进一步加强公交站牌设施管理意见,这个意见里面对站牌设计,制作,安装,责任主体,信息公布,变更流程,日常养护等等环节,都要求责任主体向社会公示投诉电话。我觉得原来问题比较多的是我们不能明确责任主体是谁,老百姓发现有问题了找谁,第二个还有一个发现机制,所以最近我们也在考虑,比如说一个发现机制,一个维护机制,一个考核机制,像这些机制我们都在考虑,我们想明年跟新闻媒体合作,大家给我们找一下,防止鲁迅公园的站牌写成鲁迅公司这样的错误,而且打电话要找得到人。第二这些责任主体都有维修的队伍,多少时间以内必须整改好,比如说我们对站牌的设施有几个要求,三个月以下的市政工程可以安置移动式临时站牌设施,三个月以上的市政工程就不能移动了,第三个对关闭的车站应该提前五天,或者是十天通告,而且对线路站点变更信息都要有明确的表述。因为上海是流动量很大的城市,别人到了上海以后,公交站牌对方便出行是起很关键的作用,这样对它的准确性的要求就很高了。

  [主持人]

  还有网友提到,现在不少站牌都采用电子显示方式,十分先进,也很人性化,这种措施将来会不会在全市铺开?

  [孙建平]

  我们现在作为世博以后管理上面的长效机制,准备要逐步逐步推开。因为电子显示有什么紧急情况出现都可以用,及时的更新比我们现在传统站牌好。我上次到政风行风做节目的时候他们问我,我说轨道交通我们现在有一个地图很好,公交我们接下来也要出图,当然轨道是11条线,公交现在是1158条,可以不可以今后每年出两次地图,但是我们网上实时的查询应该是最准确的。

  [主持人]

  我们现在还有一个很热门的词汇——“低碳”——这也是世博会给上海带来的新的生活方式,那么在推进“低碳”公共交通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孙建平]

  这次新能源车在世博园是一个大展示,最集中的展示也是第一次,而且展示也得到了成功。我们韩市长专题听取了我们对新能源公交车后续利用方案,基本肯定了我们的一些意见。因为里面主要的几种车辆,一个是这次发挥很大作用的有120辆的纯电动车,世博以后现在有半年的过渡期,半年过渡期以后,因为充电站的建设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希望通过半年时间把这个问题解决好。这些车出来以后,因为它是一组一组的,大概30辆一组,现在各个区的积极性也很好,都希望可以拿到他们哪里去,特别是远郊区,像嘉定,松江等,可能会在个别的远郊区让他们试用,但是大部分的车子我们想用在市中心,因为既然世博成功了以后,我们准备在市中心,也是在比较热闹的地方继续使用,但是要解决充电站的问题,方方面面也是很支持,也是正在规划当中。因为它的配套,要有充电的地方,它的平均续车里程60公里,我们这个车一天走下来100多公里,要换电池,而且还有停车场的问题,我们现在可以跟网民朋友说,一定是把大量的,至少50%以上的车放在热闹的线路上面,而且这种车上面不允许做任何的广告,要体现出来是我们世博的示范车。我们还有60几辆的超级电容,这个在我们原来的11路,26路上面我们已经在试点,以后在浦东也要搞一条示范线路,明年重点是把这些车用好,当然还要考虑推进机制,各个方面扶植好,对于其他的,比如说电电混合,原来是市政府的班车,出来以后还是继续投入使用,包括环卫车等等,现在后续利用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 关键是从这块,我们按照科技部的十城千辆的安排,我们抓紧在试点的基础上,对公交车的新能源车要抓紧确定它的主打车型,这个很是关键的问题。当然首要的条件是安全,成熟,在排放上面要有严格的要求,要节能,另外新能源车的噪音都要比柴油车好得多,我们把车型要抓紧定下来。

  [主持人]

  您刚才介绍了许多关于行业的要求,那么我们政府部门又将如何提高决策水平呢?在管理上,是否实施一体化指挥调度?

  [孙建平]

  这次比较成功的做法就是一体化的指挥调度,我们已经作为今后世博后的长效机制固化下来,从统一指挥调度上面,已经形成了经验,我们接下来在重大活动,比如说春运当中都要发挥作用。但是我们从政府的层面上,除了规范标准以外,增加吸引力的话,达到两个50%,还是要积极研究一些政策,比如说汽车产业政策的问题,牌照申领问题,财政支持政策,我们有一个公交优先推进的领导小组,我们用好这个平台,对上述具体的政策进行综合统筹研究,选择最佳,最科学的工作路径。同时,用好我们的信息平台,加快构件与相同信息沟通平台的开放兼容,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城市客运的综合信息网络,通过这个对我们的线路优化,运能储备,运营服务质量的监管,特别是重大活动的应急处置,发挥统一指挥平台,信息化支撑的作用。

  [主持人]

  好的,非常感谢孙局长百忙之中来到我们的演播室就“后世博时期的上海公共交通发展”与广大网友开展交流。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访谈到这里就要告一段落了。再次感谢孙局长的到来,同样再次感谢您的陪伴,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孙建平]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