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改造改变乡村面貌

2010-6-29 11:07      

  主题:村庄改造改变乡村面貌

  时间:2010年06月28日15时

  嘉宾:市农业委员会副主任陈洪凡

  [主持人]

  为了解决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生活环境脏乱这一项困扰城乡统筹发展的问题,2007年上海试点开展了农村村庄改造工作。四年来,村庄改造立足符合农村实际、解决农民难题,为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作出积极的探索。本次访谈主要就有关话题与网民互动交流。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您现在看到的是由中国上海门户网站为您带来的在线视频访谈节目。“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可能是我们今年最熟悉的一句话。可是,您知道吗,我们生活的上海是由600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和5900平方公里郊区共同组成的,广阔的田野,美丽的乡村同样是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新农村建设的帷幕拉开以后,如我们日新月异的城市一样,上海的农村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请来了中共上海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上海市农业委员会的陈洪凡副主任作客我们的演播室,与大家一起谈谈上海的村庄改造工作,一起聊一聊它是怎样改变农村旧面貌,展现乡村新风貌的。

  陈主任,您好!

  [陈洪凡]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能与大家通过中国上海门户网站这个平台共同探讨和交流。希望能够通过这次互动,向各位网友介绍我们目前所开展的农村村庄改造工作,欢迎广大网民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拓宽我们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同时,我也希望能通过这次交流活动吸引更多的目光关心、支持上海的新农村建设。

  [主持人]

  陈主任,我们今天访谈的主题是“村庄改造改变乡村面貌”,那么想请陈主任向我们介绍一下“村庄改造工作”是从那一年开始的?

  [陈洪凡]

  上海的农村村庄改造工作,是在2006年开始启动,经过市各相关部门联合调研,在2007年正式试点开展的,已经连续开展了3年,今年是第四年。

  [主持人]

  在当时来说,启动这项工作是基于怎样的一个背景呢?

  [陈洪凡]

  2006年,党中央作出了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市委、市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了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要着力解决农村发展中的各项薄弱环节,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生活环境脏乱问题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各方都在寻求一条符合农村实际的解决道路。这一年,嘉定华亭镇的毛桥村开展了一项以农宅改造为突破口的综合改造工作,改造以保持村庄原有生态、自然特色为前提,通过保护、修缮农宅建筑,综合提升村庄基础设施水平和生态环境,取得了“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毛桥村的成功改造,拉开了全市村庄改造的序幕。2006年下半年,市各相关部门就在郊区开展了联合调研,了解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现状,以及基层对于改造工作的诉求。2007年初,本市农村村庄改造工作正式启动,当时称之为“农村自然村落综合整治试点工作”,主要的目标是要通过对规划保留的农村居民点实施分年度、有计划地改造整治,来逐步改变农村“脏乱差”现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和生活环境。

  [主持人]

  那么农村的设施和环境不尽如人意,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陈洪凡]

  上海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比较快,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经济发展了很大的变化,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农民的收入也逐年增加。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而且这几年大市政配套不断向郊区覆盖,比如说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等。上海郊区的基础设施水平已经得到了大幅提升,但是真正走到农村,就会发现农村的生活和居住环境还不尽如人意。比如说农村的道路坑坑洼洼,以泥路为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农村的河道淤塞严重,基础设施总体水平比较低。同时我们发现农村的居民居住的房子大部分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造的,已经有老化破旧的现象,农民宅前屋后乱堆放的现象普遍存在,近郊地区也出现了违章乱搭建,外来人口群租的现象,这个现象跟新农村的现象是格格不入的。

  [主持人]

  陈主任,你感觉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陈洪凡]

  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可能农民本身的素质有欠缺,对维护村落环境的意识不强,比如说乱扔垃圾,违章搭建,但是大的原因,还是我们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投入力度不大。长期以来,村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依靠村级集体组织来维护,使农村地区的水平受到村级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存在着地区之间很大的差异性。特别是农业生产为主的基本农田保护区,以及需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的水源保护区,这两个区域总体上集体经济比较弱,他们在开展村落的各项公益事业活动时,往往没有经济来源,相对来说比较落后,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一大问题。所以,市委市政府积极开展村庄综合改造的工作。

  [主持人]

  那么为什么以选择农村的自然村落作为改造的单元呢?

  [陈洪凡]

  上海还有近1800个行政村,但是自然村落有5万多,现在行政村面积比较大,自然村比较小,我们为什么选择自然村落作为单元呢,主要是考虑到几个因素,第一,自然村落是人口联系密集,第二,自然村落是整个村内活动集中的地方,第三,自然村落的组织结构比较简单,比如说一个行政村有十几个自然村落,组织机构比较简单。第四,自然村落的生活方式趋同,第五,人际感情交流相通,第六,农村的建房大都沿河沿公路建造。上海的自然村落是散落在农田里面,所以简单的说大田里的村庄,村庄里的大田。

  [主持人]

  上海的郊区有多少村落开展了改造工作?

  [陈洪凡]

  2007年,村庄改造首批试点在郊区9个乡镇的27个村开展,主要聚焦9个新农村建设先行区和其他纯农业地区,共涉及农户6934户。2008年,村庄改造由试点向面上推开,全市共计45个乡镇、105个行政村列入改造范围,涉及农户2.4万多户。2009年,村庄改造列入了市政府实事项目、上海市第四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全市共有53个乡镇,149个行政村中的4万余户农户实施了改造。经过三年的努力,全市涉及开展村庄改造的行政村有235个,受益农户近7.2万户。

  [主持人]

  今年我们村庄改造的计划是多少?

  [陈洪凡]

  今年按照市政府的要求,也是上海市政府的实事项目,今年总的量有100个村,2万户农民。大浦东是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搞了一个五年行动计划,今年开始,大浦东推进可能是69个村,近4万户。

  [主持人]

  我们在村庄改造的选点上有什么样的标准和要求呢?

  [陈洪凡]

  村庄改造的标准,广大农村干部在认识上也有差异。我们的标准有四个方面,第一个首先要符合规划,凡是村庄改造的,多是属于村庄保留的,不在工业区和城镇化地区的,也不是大市镇配套的,这些村庄规划上是保留的。第二我们希望有鲜明的特色,比如说产业特色,自然特色和人文特色,主要体现在基本农田保护区,水源保护区以及特别农产品生产区以及农家乐。第三,有重点工作推进,比如说万河整治,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以及水环境整治等这些区域。第四,重点是要有扎实的基础,领导班子战斗力强,群众基础好,而且老百姓愿意积极参加这项工作。

  [主持人]

  从06年到现在有9万户农户参加到村庄改造当中来,这些农户有聚集区吗?

  [陈洪凡]

  有规划区域的,我们现在在9个区县都展开,9个区县都不是全区都是搞城镇化的区域,所以闵行、浦东对基本农田实施整体改造工作,嘉定、宝山主要聚焦在北部的农田保护区,像青浦主要聚焦在金泽、朱家角、练塘等地区,松江主要聚焦在浦南的三农试点区,金山区主要是廊下,崇明主要是聚焦在长江农场周边地区,这些地区农业产业和农家旅游相结合,所以是有区域分布的。

  [主持人]

  我们村庄改造的内容有哪些?有没有具体的项目?

  [陈洪凡]

  村庄改造主要是解决农民生产和生活上面的条件。主要改造四大内容,第一是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第二个是农村的环境整治,第三是农村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第四是农村整治以后长效管理机制的建设。我们这几年的改造,重点放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环境整治方面,以及农村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比如说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通过解决道路的硬化,危桥的改造,农村、农民的生活污水的处理,河道的疏浚以及环卫设施,对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和提升,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再比如说农村环境的整治,主要是通过解决农民宅前屋后的环境整治,包括有些农宅墙体的修复,集中解决农村的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同时结合生产发展,开展庭院经济的建设,营造自然生态的居住气氛。农村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方面,主要是通过建设村落的公共服务设施,比如说安装村落的路灯,提高农民的生活。建立长效机制我们还在不断完善和探索。

  [主持人]

  应该说村庄改造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比如说污水的整治、危桥的改造,包括农民精神文化设施的建设。那么是每一个村庄都要开展这些内容的改造吗?还是有针对性的选择?

  [陈洪凡]

  村庄改造有具体要求,但是改造什么?改造到什么程度?主要是由村民来解决,因为我们改造的目的是解决村民生活生产上急需要解决的,所以我们比较讲究实效。综合考虑村庄为了发展的需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把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切实的问题放在首位,根据不同的区域采取不同的措施。像闵行区的马桥镇,外来人口比较多,管理比较多,在村庄管理当中,拆除违章建筑,取得了很大的效果,还有像青浦的三镇水源保护地区,主要解决农民的生活污水处理问题,所以这三个镇改造区域的生活污水都得到了生化集中处理。像松江地区有一定经济基础,但是相对比较脆弱的,改造的时候,主要是解决提升,原来把农民的房子和环境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在农村发生很大的变化。

  [主持人]

  刚才提到的村庄改造的项目和市政项目相比,有什么区别?

  [陈洪凡]

  因为现在城乡还是有差异的,城区整个改造工程,我们这个改造有共性的问题,政府都是为了解决市民和农民生产和生活上的问题,但是改造的手段和方式不一样。城市的旧公房改造可以解决穿衣戴帽,工程量比较大,农村的改造主要是解决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简单的说,一个是洁、一个是齐,一个是美,同时改造的手段上,我们要考虑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现在农村比较分散,治本有问题,所以我们在治标上,比如污水怎样进行积极的处理,农村的废弃物怎么样和农业循环发展结合,治标和治本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做才能符合农村的实际情况。所以目标是一致的。

  [主持人]

  农村的污水处理和城市的污水处理是否有不一样的地方?

  [陈洪凡]

  城市人口集聚度很大,郊区的人口很分散,所以污水的处理,通常城市是纳管处理,农村纳管处理投资量很大,所以在村庄改造过程中,主要是采取两个方案,第一是离市政管网比较近的地区,一般在2公里以内可以纳管进行纳管处理。我们也考虑这种处理投入成本比较高,而且日处理的量不是很高,所以运行成本也比较高。第二个方法采取当地居住的形态,以农民及相对集中组团式的进行生化处理,比如说十几户到几十户,这样子又可以解决生活污水直排河道的问题,把农民的污水生化处理,符合农村的实际情况。

  [主持人]

  从2007年2009年,您认为村庄改造给农村带来什么样的新面貌呢?

  [陈洪凡]

  村庄改造在市政府的领导下,特别是与农村基础设施相关的部门共同努力,在区县和乡镇坚持不懈的推进,广大村民积极的参与下,应该说这几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07年到09年整个村庄新建道路1400多公里,基本上解决了农村的主路、支路、入户路基本实现了硬化。改造了危桥700多座,现在有6万多户农户的生活污水通过纳管处理和组团化生化处理解决了排放,达到84%,整治河道1000多公里。对3.2万农户实行了供水管理的改造。农村的基础设施通过改造以后,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我们对农村居住的墙体进行了整修,达到了1800万平方米,排除违章建筑达到了20万平方米,新建公共厕所400座,新建垃圾箱房1900座,安装路灯是7700多座,整修公共活动场所17万平方米,农村的绿化和城市有所区别,总的面积突破了200万平方米。应该说在我们改造过的村庄中,基本改变了脏乱差的状况,营造了农村文明、清洁、自然生态的居住环境。

  [主持人]

  村庄的改造对农村的软环境建设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陈洪凡]

  我们感觉到在改造中软件和硬件一样重要,在一定程度上,软件超过硬件。我们在改造过程中,也注重软件方面的建设,比如说每一个村通过废地的整理复垦,让农民在体育、文化活动都有场所。同时,我们配备了电影演、图书馆、健身室、棋牌室、电脑室等等,这使村民做到娱乐有去处,活动有场所,交通有平台。同时村里的环境也改变了,主要是农民的思想有了改变,建立保洁养护队伍,使基层干部和群众对村里的维护、保护环境,真正有一种意识,同时积极的参与。

  [主持人]

  党中央对村庄改造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村庄改造对促进现代农业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陈洪凡]

  我们在推进过程中,首先考虑推进农业产业发展,有利于农业发展的主要是两条,通过基础设施的优化,整治水环境,通过道路的硬化以及改善运输的条件,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第二,进一步提升农村的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对当地的产业、自然、人文特色,开发农家乐项目。

  [主持人]

  有没有通过村庄改造发展农家乐的例子呢?

  [陈洪凡]

  有的,嘉定区的毛桥村,金山区中华村,奉贤的潘垫村,都是通过村庄改造的契机来开发农家乐的,旅游项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现在开展村庄改造的过程中,按照市政府的领导,有机的与农家乐结合起来,所以我们现在提出了三种类型,第一是提升类的,比如说奉贤区潘垫村,青浦的岑卜村,通过不断的完善提升,打造上海农村旅游特色的精品。第二是紧密型,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发展,金山区的吕巷镇,松江区的小昆山汤村,紧靠西部渔村垂钓中心,这样做为农家乐的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第三种类型是创造型,嘉定区马陆的大裕村,金山区的中洪村,崇明的育德村,都在不断的脱颖而出。可以说每个区县都有几个通过村庄改造发展起来的农业旅游项目。当然这个农业旅游项目的地区有自然的特色,除了村庄的特色,还有产业的特色。所以村庄改造和农村旅游结合得比较好,有利于带动农民的收入。

  [主持人]

  那这些资金是由什么样的渠道组成的?

  [陈洪凡]

  这项工程是公益性的事业建设,应该与农民的生产生活直接关联的。而且在推进过程中,应该说属于准公共产品,如果是属于准公共产品的话,应该是政府主导的,所以各级政府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农民是村庄改造的主体,但是这个主体不一定是出钱的主体,是有意识参与改造的主体,所以资金一个来自于村民的出资出劳,农民可以做的,不要钱的。第二个是村级经济的投入。第三个是各个区县进行投入,第四个是市财政这几年加大了投入。第五个媒介、社会资本参与村庄改造。这些我们都有例子。政府是我们解决资金的很大来源。

  [主持人]

  市级财政对村庄改造是“一事一议专项将补”的政策,能不能跟我们网友介绍一下?

  [陈洪凡]

  “一事一议专项奖补”是中央提出的农民自主管理的方式。村民对于村落的事一事一议,我们08年加大了公共财政对农村公益事业的投入。国务院财政部、农业部联合下发了这项工作的通知。市政府相关部门也下发了文件。上海实施一事一议的过程中,主要是推进村庄改造实施一事一议进行奖补,逐步建立筹措资金新机制的建设。“一事一议”是民主的方式。

  [主持人]

  上海实施这个“一事一议专项将补”有什么作用呢?

  [陈洪凡]

  结合上海的实际情况,统筹城乡总体目标实施的。我们的量比较大,而且财政的拨款资金比较大,其他的省市可能是解决村级公益性事业建设,当然我们也是公益性,我们村级公益建设量大,不同于全国的情况。我们这个一事一议的奖补政策,主要是实现两个目标,通过“一事一议”专项奖补资金,来推进城乡统筹力量的有效集聚。比如说河道处理,可以把市级财力有效的整合起来。第二个通过一事一议的政策唤醒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主人翁的精神,通过这个一事一议,维护农民的知情权,受益权,激发农民建设家园的意识,逐渐改变农民传统的生活习惯。

  [主持人]

  农民的四项权力,我们在工作中,如何去保护农民的这四项权力呢?

  [陈洪凡]

  我们很关注保护农民的知情权、受益权、决策权、监督权,我们凡是村庄改造的村,都要召开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要经过三分之二的村民讨论通过后才可以实施村庄改造,这就是体现农民的决策权。第二个方面,尊重农民的选择权和监督权。农民的家园需要农民作主,广泛的采纳农民的建议,虚心的接受农民的监督。比如说金山区在整个村落道路的过程中,让农民选择需要什么样的路面材质。嘉定区工程完成以后,要经过农民签字。第三个,鼓励农民积极的参与建设和管理。村庄改造有村党员、村干部带头,鼓励农民参与修路等基础设施,整治宅前屋后的违章搭建,美化家园。同时,建立起农民自主参与的长效管理机制,这些都是农民有四权的体现,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主持人]

  市级财政有没有标准呢?

  [陈洪凡]

  改造一户人家总的财政补贴是2万人民币,但是根据地区不同的财力,村庄改造有差额补贴的,近郊的少一点,比如说嘉定、宝山、闵行、浦东,每户补贴是8千,比如说松江、青浦是1万,远郊的奉贤、金山每户补贴是1.2万,再远一点的地区补贴是1.6万。我们这个补贴是市政府对农村地区的关心。实际上区县也投入了很大。在整个奖补过程中,为了保护公共财政有效性、公平性,避免重复建设,凡是对村庄改造的,我们在这个标准内可以有一些增减。

  [主持人]

  从村庄改造以来,我们的市级财政一共投入了多少将补资金呢?

  [陈洪凡]

  07年到09年,下拨是4.3亿,今年是1.48亿,估计这个资金马上下拨到区县。

  [主持人]

  村庄改造的资金将达到多大的额度?

  [陈洪凡]

  今年聚焦在村庄改造投入的资金比较大,再加上区县的这一块,所以三年总的资金投入是整合市相关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1.4亿,同时区县的力度也在加大,特别是浦东基本农田保护区三年投入资金达到了17亿,郊区9个区县总的统筹资金达到了27亿,村庄改造吸引了社会资本金1千多万,总的投入大概超过30亿吧。

  [主持人]

  从您工作的经验来看,村庄改造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呢?

  [陈洪凡]

  村庄改造作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内容,最基本的出发点是两条,一条是解决农民最急需的问题,第二要符合农村的特点。所以村庄改造在整个推进过程中,主要体现为六个特点,第一个是重在保护。我们是江南水乡,通过保护修缮,能够保持上海郊区江南水乡的自然特点,传承历史的基础上,健全设施,改善环境。第二是村庄改造要解决在农村生产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在改造过程中,本着节约土地,节约投资,不搞大拆大建形象工程。第三个特点是农民自愿,征询农民的意见,同时鼓励农民积极参与。第四是合力推进,这几个方面,都是村庄改造的特点。另外两个,实际上在整个村庄改造中,建立起一种长效管理机制,再不断的完善,同时在村庄改造过程中,我们建立起村支部书记相互交流的平台,起着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作用。

  [主持人]

  村庄改造到今年已经是第四年了,我们今年的重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特别的任务?

  [陈洪凡]

  按照市政府总体要求,今年任务100个村,2万户农户,今年的特点是时间安排上比往年早一点,各个区县都在做准备工作,有的区县已经行动了。今年的村庄改造,有些区县按照村庄总体规划的编制,有的地方在退出,我们不希望重复建设。还有整个中期规划在不断推进,我们还是抓住两条底线,按照市政府的要求把数量完成好,第二保证质量,按照村庄改造的标准,在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好。

  [主持人]

  陈主任,你觉得做好村庄改造的,最关键是什么?

  [陈洪凡]

  最关键的还是思想认识问题。现在上海市政府提出率先要破除二元结构,我们根本的目的是要改善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同时,要缩小城乡的差别。我们这个村庄改造是缩小城乡差别的有效抓手。但是我们在推进这项工作中,思想认识还是有误差。有的干部说现在是空心村了,村庄农户都是老人多,小孩多,房子有些破旧,好象改造的意义不大。但我们感觉到,这部分农民群体是农村最基础的群体,现在居住的条件如果不改造的话,条件比较差,他们应该像城镇里的居民一样,享受改革开放30年的成果。虽然这部分的群体量不大,但是我们不能忽视。所以政府来说,应该要重视。市委市政府对这部分群体还是非常关心。所以我们从上海整个发展来看,城镇化进程肯定是加快的,但上海永远是有农业的,也永远是有农民的,也永远是有农村。当然现在新农村的建设,贯彻二轮驱动,一个是城镇化,一个是新农村建设,所以江南水乡的风光,新农村是永远存在的。我感觉到,这些认识要逐步解决。其次我们还要解决好规划体系,为村庄建设打好基础。第三,我们还是与新农村建设匹配的机制,使新农村建设有持续推进的财力。第四加强对新农村建设部门的整合,从市到区。第五要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这样使新农村从建设到管理形成一个整体的网络。所以今年的工作当中,我们感觉到加强工作的衔接和加强工作的有序推进是很重要的。

  [主持人]

  有网友提出了很多问题,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应该和城市有着非常大的区别,是否更应该注重保护农村的特色风貌,村庄改造这方面有什么措施?

  [陈洪凡]

  当然基础设施的功能是一样的,基础设施的投入量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城市的基础设施体现的功能是城市人口密度高,所以基础设施比较完备。农村不一定,比如说进农村的道路不一定那么宽,不一定三车道,四车道。还有一个农村的污水处理,城市是纳管处理的,农村是分散的,花的钱没有那么多,所以现在是组团式的生化处理,这样可以降低成本,同时农村的污水相对少,所以在整个基础设施建设中,根据农村的特点,跟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是等量化,解决的是覆盖的问题,所以解决到什么程度,农民需要什么,我们就解决什么,这跟城市是有区别的。

  [主持人]

  好的,陈主任为农村改造做了非常详细的解读,在节目的最后,再请陈主任做一个总结性的发言。

  [陈洪凡]

  感谢大家对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刚才介绍的这些情况,希望网民能够监督我们的工作,也能够参与我们的工作,还有网友有很多问题,欢迎登录上海农业政府网站,大家可以向我们提交问题,我们会认真的解答。最后,我在这里说,我们是上海的郊区,城市是我们大家的城市,乡村也是我们大家的乡村,我希望广大的市民,能够走进新农村,关心新农村,支持新农村。同时,我还提议体验新农村,为农村地区的发展献计献策,感谢大家的支持,我相信上海的新农村建设一定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天地,也欢迎广大市民到新农村走走看看。

  [主持人]

  好的,再次感谢陈主任百忙之中来到我们的演播室,也希望您今后能再次来和我们的网友进行更多的交流。非常感谢您的关注,我们下期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