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 --《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十二五规划》
2011-11-10 15:35
主题:加快推进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 --《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十二五规划》
时间:2011年11月09日15时
嘉宾:上海市商务委巡视员菅和平
[主持人]
非常感谢各位网友再次来到由中国上海门户网站为您带来的在线视频直播节目。今年年初,全国人大通过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建设。加快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是上海今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未来五年要基本形成国际贸易中心核心功能。怎样认识加快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重要意义、目标和主要任务是当前大家关心的一个问题。
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为大家邀请到了上海市商务委巡视员菅和平做客我们的演播室。菅主任将为大家详细解读《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十二五”规划》,并就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相关情况与各位网友开展交流。
菅主任,您好!先和我们的网友打个招呼。
[菅和平]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有机会能借中国上海门户网站这个平台与广大市民和网友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互动交流,一方面向网友介绍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情况。另一方面我们想进一步倾听、征询广大市民对加快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共同努力推进这一进程,以此提高我们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主持人]
菅主任,能不能首先介绍一下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是怎样起步的?
[菅和平]
加快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是国家赋予上海的历史重任。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对上海的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作了战略构想。他说,如果政策对头,不出什么大问题,至多30年可以把上海建成商业、金融、贸易、高科技、信息的综合性国际中心。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更深层次地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明确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方针,确立长三角地区、长江流域经济带以及中西部地区开发开放的区域发展战略,这些都要求上海承担起加快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历史任务。2001年,国务院批复的上海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中明确了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战略定位。今年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加快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建设”。
[主持人]
那么国际贸易中心和其他“三个中心”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呢?
[菅和平]
贸易是现代经济的基础。上海加快建设国际贸易中心,有利于促进,建立健全发达的市场体系,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和人力资本的高度、高效集散,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进一发提高在全球经济活动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可以说,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是形成国际经济、金融、航运中心的重要基础和支撑。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建设与国际经济中心、航运中心和金融中心的建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主持人]
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基础和优势是什么?
[菅和平]
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有很好的历史基础,和现实优势,历史的看在19世纪中叶的时候上海早就是中国的贸易中心,因为它是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在上世纪20—30年代的时候,上海就有了东方明珠的美誉,因为那个时候它的商贸业的发达带来城市繁荣。有数据统计1850年上海已超过广州,成为当时中国和远东地区贸易中心城市。到1949年,上海贸易量占全国半壁江山。新中国解放以后上海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商贸也的中心城市。经过30多年的发展,随着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推进,至“十一五”期末,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已奠定良好基础、形成基本框架。一是市场流通规模扩大,现代化商业模式发展。2010年,上海实现商品销售总额3.74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70.5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1.9倍、1倍。全市连锁经营业种业态超过140种。电子商务交易额由2087亿元增加到4095亿元,会展总展出面积由433万平方米增加到804万平方米。二是市场体系建设加强,物流发展水平提高。2010年,全市1097家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6657亿元。钢铁、有色金属、白银、铜等市场价格已成为全国市场风向标。上海陆上货运交易中心与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实现对接。本市被商务部认定为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三是贸易总量不断提高,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2010年,上海本市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和关区进出口总额分别比2005年增长近1倍;上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2010年达到1046.7亿美元,占全国比重达到28.9%。2010年,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出口分别占全市的46.5%和72.6%,分别比2005年提高3.9个、6.1个百分点。四是吸收外资增长平稳,利用外资水平提高。“十一五”期间,上海实际利用外资467.7亿美元,比“十五”增长63.2%。服务业合同外资占比从2005年的52.9%增加到2010年的81.1%。截至“十一五”期末,累计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305家,批准设立投资性公司213家、外资研发中心319家。五是“走出去”步伐加快,跨国经营能力增强。“十一五”期间,上海对外直接投资总额58.4亿美元,比“十五”增长2.76倍。上海企业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443亿美元,比“十五”增长4.6倍。上海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的国家与地区达到101个,有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业务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77个。六是贸易流通中心地位进一步提升,商贸流通业社会贡献度加大。“十一五”期间,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位于全国城市前列,商品销售总额位于全国城市第一,关区进出口总额约占全国四分之一。上海商业从业人员稳定在220万人,外贸相关行业吸收就业400万人,外资企业吸收就业290万人。2010年,外贸相关企业税收占全市税收总额1/3左右,商业税收占全市税收总额19.1%。
[主持人]
加快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对于促进上海经济转型发展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菅和平]
加快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有利于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上海正处于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过渡的关键时期。从产业基础看,上海已从重工业化阶段向后工业化阶段发展,这样的话设计、营销、检测、原材料供应等服务环节将加速从工业制造环节中脱离出来;另外从消费需求来看,上海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居民的各类服务需求将呈现加速发展的格局。所以它必然推动服务业的发展;就是重工业化想后工业化发展,本身有很多生产性服务业北伐战。从全球趋势看,世界服务业加快转移为上海服务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所以上海加快建设国际贸易中心,有利于抓住机遇,主动的承接世界服务业的转移,来促进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这个是一个方面,另外就是加快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也有利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来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格局。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上海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我们加快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有利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才能把自身的资源优势发挥最大效能,又运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提供的各种有利条件,在国际国内资源的相互流动中实现这种优势互补。还有一点也是很重要的,就是加快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有利于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和辐射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将有力促进“四个中心”建设的相互支撑和联动,推动上海这样的特大型城市加快现代化的发展,体现和发挥好长三角区域的龙头作用和地位。同时,加快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将推动上海在我国整体产业链重组优化过程中更好的发挥辐射和示范作用,在我国从贸易大国逐步的走向贸易强国的进程当中发挥积极作用,也是更好的体现国家经济中心城市的作用和地位。
[主持人]
我们知道,市政府于近期正式发布了《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十二五”规划》,菅主任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规划的编制过程?
[菅和平]
《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十二五”规划》是本市第一个关于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专项规划。所以不说部门,不说企业都是很关心的,也是直接参与了这个规划的过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这一《规划》,当时在便是这个规划的一开始就要求市商务委牵头编制。我们认真按照全市“十二五”规划工作的总体要求,前后历经近两年的时间。在规划编制的过程中,一是坚持集思广益,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开展了“十二五”规划大讨论,广泛听取从国家有关部委、市相关部门还有企业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在这个过程当中大家形成一个共识是,感觉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应该成为上海“十二五”时期商务工作的主线,就是今后的商务工作怎么样做,应该以建设国际中心作为主线。第二是严格遵循市规划编制工作的要求,在程序上加强会审。这个过程也是很重要的,是为了进一步确保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前后我们经过了市规划领导小组的初审,然后听取了市人大、市政协意见,征求20多个相关部门的意见,通过了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的专家论证等程序。这些程序都是一定要经过的,保持在这些关键环节上能够保持规范。在规划内容上,我们包含了“十一五”总结、“十二五”环境分析、“十二五”目标任务措施等要素,这些要素是必须要包含在里面的。第三是突出“十二五”阶段性目标,这个规划的制订是要有依据的,主要是依据《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制订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然后是《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在这两个重要文件当中提出的有关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要求。第二个是依据全国商务发展“十二五”规划,包括以转变商务发展方式为主线、提升沿海中心城市在全球竞争中的地位等重要思想。三是依据《关于加快推进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意见》,这已经是市政府发布的一个文件,根据这些重要的文件作为依据,更加突出了“十二五”阶段性目标,就是坚持了这些依据,这些重要的程序要求,还有就是更加突出“十二五”时期阶段性目标。
[主持人]
可否请菅主任介绍一下“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指导思想?
[菅和平]
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指导思想是:围绕到2020年基本建成“四个中心”的战略目标和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要求,全力推进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航运中心提供重要支持。坚持“两个提高、两个加快”,即提高市场开放程度,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快建设以要素市场和消费服务市场为重点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营造国际一流水平商贸发展环境,指导思想是仔细去看它的内涵是挺深刻的,因为涉及很多,在和四个中心的关系。然后是怎么样体现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要求服从和服务于这样的要求,在整个四个中心的建设发展当中,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当中它的重要作用和地位,然后就是基本的思想,两个提高,两个加快,这个指导思想里面都涵盖了。
[主持人]
为此我们设立了怎样的发展目标?
[菅和平]
我们的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基本形成比较完备的国际贸易中心核心功能框架。具体来说:第一个是基本形成“四个中心”互为支撑,内贸与外贸互相融合,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同步发展的总体格局。第二是基本形成市场开放度与贸易便利化程度高,资金流、商品流、信息流、技术流、人才流等生产要素流动顺畅的运行机制。第三个是基本形成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并存,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相通,要素市场与消费品市场并举,贸易要素集聚、贸易主体活跃、知识产权保护有力、诚信体系健全、贸易标准化程度高的市场结构。还有就是基本形成口岸货物集散中心、大宗商品交易与定价中心、贸易营运与控制中心、国际会展与跨国采购中心、国内市场流通中心、国际购物中心等功能构架。还有就是基本形成贸易设施完备、信息化程度高、服务体系发达、法制环境完善、政府廉洁高效、社会治安良好、人居环境舒适的商贸环境。这个就是对总体发展目标的具体构想。
[主持人]
可否具体介绍一下量化的预期指标呢?
[菅和平]
主要预期指标到2015年的时候有这些主要的预期指标,一个是在市场流通规模方面预期商品销售总额突破8.7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万亿元以上,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2万亿元,占全市商品销售总额比重13.8%。在贸易总量规模方面:上海市进出口总额5400亿美元;上海市地区进出口总额5400亿美元,上海关区进出口总额1.1万亿美元,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其中离岸服务外包总量规模45亿美元,年均增长30%。还提出了一个预期的指标是在服务竞争力方面,提出专业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取得国际认证的注册会计师、律师、咨询机构及人员能够大幅增长,初步形成十大服务全国的贸易和投资促进平台体系,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00个以上,在虹桥商务区建成国家级大型会展场馆。还有一个方面是在贸易便利化方面,基本实现信息数据共享,推进“一次录入、同时申报”。所有与对外贸易有关的部门政务信息实现公开、透明。推进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全过程贸易便利化。大家一定会注意到,这些指标的提出和我们传统的指标是有所区别的,因为有的是没有的,服务竞争力这些,包括便利化方便是没有的,这就是这次在制订规划当中我们觉得有发展,有突破,有积极进取,这些方面的体现。《规划》中提出的指标设计,充分考虑了现有发展基础的支撑,和“十二五”时期的国内外环境的影响,所以既有反映贸易总量的规模指标,比如商品销售总额、进出口总额等,又有突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质量指标,如电子商务、服务贸易、专业服务指标等;既有必要的传统统计指标,比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都是我们传统的指标,同时又有自我加压的指标,比如反映贸易便利化程度的指标等。总体来说是立足于做大规模、提升质量、积极进取,反映了这些特点。
[主持人]
我们将如何来实现这一目标?将以哪些任务为重点?
[菅和平]
我们提出了六方面主要任务:一是提高市场开放程度与贸易便利化水平,它的主要有深化行政审批制度、贸易管理制度和口岸通关模式的改革,然后就是建设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的试验区域、人民币国际化的先行区域、市场开放和贸易便利的示范区域。第二个方面任务是是加强贸易流通对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作用。主要有促进贸易流通与产业结构调整的互动,发挥贸易流通对扩大内需带动作用,优化和提升贸易流通结构。第三个方面的任务是构建具有国际国内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市场体系。包括建设货物贸易市场体系、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市场体系、服务贸易市场体系、电子商务市场体系、与贸易相关的专业服务业市场体系。第四个方面的任务是集聚高能级、有活力的贸易主体。主要包括国内外大企业和地区总部,采用新型现代国际贸易运行新模式的企业,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企业,还有就是贸易组织、促进机构和行业组织,当然也包括中小企业的活跃发展。第五个方面的任务是打造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功能载体。主要的内容有依托浦东“三港”(洋山深水港、外高桥港、浦东空港)“三区”(洋山保税港区、外高桥保税区、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形成口岸集散功能载体,结合虹桥商务区标志性区域建设,打造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和长三角地区的高端商务中心,同时合理建设具有先进水平和各具特色的空间载体等,就是把我们现在已有的很多商务功能区,服务业积聚区建好。第六个方面的是营造国际一流水平商贸环境。包括进一步提升设施环境、完善制度环境、优化人才环境,建设一流人居环境,形成内外贸一体化的商务管理体制。整个任务主要是集中提出了六个方面的任务,虽然只有六个方面的任务,但是它包含的内容还是很多的,任务是很重的。
[主持人]
可否给我们介绍一下“十二五”期间加快推进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抓手是什么?
[菅和平]
十二五”期间,以推进服务全国的贸易和投资促进平台建设为重要抓手,显著提升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服务功能和国际化水平。这些平台的建设还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把它建成了以后一定会发挥很重要的作用,显著了提升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服务的功能。国际化水平就是我们进一步可以提高我们的国际竞争力。具体来说有几个方面。一个是建设国家级会展设施平台,提高会展业发展水平,这样的平台目标是什么呢?它的目标是要促进上海发展成为国际会展中心城市,提高中国在世界会展业的地位和影响力。那么主要的措施有规划和建设中国博览中心国家级国际会展场馆,就是我们要规划和建设中国博览中心这个是国家级的国际会展场馆,进一步做专做强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中国(上海)国际跨国采购大会、中国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等国家级品牌展会,做大世贸商城等展馆的常年展示,同时大力培育进出口商品的博览会和一些国际专业展,这个是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是建设国际贸易和海外营销促进平台,构建全球贸易的网络枢纽节点,我建设这个平台到底做什么呢,所以它的目标是大力提升对外贸易的附加值,加快形成新的贸易的竞争优势,构建世界主要商务城市贸易和投资服务网络布局。主要措施有包括建设国家级产品设计与贸易促进中心。建设全国性进口商品基地、国别商品中心以及各省、市商品中心,建设长三角地区消费品和重要工业原材料进口交易平台。还有建设国家级的汽车零部件、中医药、船舶等一批出口基地,进一步建好出口加工区,完善国家级跨国采购平台,拓展海外营销网络。就是在这些建设当中,有一些是已经有基础的,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它的发展水平,有一些是进一步加强它的发展。第三个目标是建设中国技术进出口交易平台,加快服务贸易发展,因为在服务贸易的发展当中,技术的交易是服务贸易很重要的方面,中国技术口促进平台的发展目标是通过加强技术贸易的发展和促进,来推进贸易结构的优化,进一步增强上海在服务贸易领域的优势。主要措施有,建设集技术进出口交易咨询、交流展示、产权交易、成果转化、综合服务于一体的中国技术进出口交易中心项目。另外要提升“上海软件外包国际峰会”品质,完善外高桥上海国际文化服务贸易平台功能,在浦东先行先试服务贸易开放示范区,完善和深化服务贸易统计体系,建设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主持人]
我们多次提到电子商务,是不是也会设立相应的平台呢?
[菅和平]
是的,我要介绍的第四个就是打造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目标是:推动新型贸易方式创新,带动传统贸易方式升级,适应全球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主要措施有:依托主题商贸功能区,打造一批相应的电子商务功能区。构建电子商务产业和创新集群,构筑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网上载体。鼓励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在采购、仓储、销售、配送及商品展示等各环节建立专业网络平台。推动南京路、淮海路、四川路等商业街和一批老字号品牌的网上销售,构建网络特色商业街,同是也扶持中小流通企业应用电子商务。
[主持人]
那么围绕建设上海国际贸易中心这样的内容,我们还将打造哪些平台呢?
[菅和平]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平台是构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增强市场体系价格发现功能,目标是增强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更加充分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使上海成为贯通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贸易运营中心。主要的措施有,加强生产要素期货市场和批发市场体系建设,提升有比较优势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力争用五到十年时间能够形成辐射海内外的钢铁、汽车、化工、有色、天然气、黄金珠宝、工艺品、时装、医疗设备等专项商品交易平台,培育保税交易市场,编制完善市场景气指数,价格指数和风险指数。
[菅和平]
另外一个平台是打造服务业集聚区平台,大力发展和贸易相关的服务业,目标是,充分发挥各区县的优势,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功能提升,进一步促进与贸易相关的专业服务业发展。主要措施有: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功能完善,发展好楼宇经济。深化专业服务业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试点凡没有特别规定的行业或项目,实行告知承诺制或登记备案制,变事前审批为事后监管,同时进一步来扩大外资参与中介、文化、教育、医疗、贸易等服务领域发展,在海关特殊监管区进行服务业对外开放创新试点。
[主持人]
说到建设上海贸易的时候,我们会想上海会成为国内今后购物的天堂,有没有这个可能呢?
[菅和平]
是有这样一个说法,就是建设近悦远来的购物和消费平台,推动上海“购物天堂”建设目标是,在上海已经是全国商业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繁荣繁华的大都市商业,努力建设国际一流的商业中心城市和生态宜居的绿色家园。主要的措施有,发展好市区地标性商业中心和特色商业街区,加快建设新城和郊区商业商务中心,完善社区商业。促进商品消费与服务消费共同发展,提升外来消费比重。实施商品品牌、标准化建设和商业诚信战略,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保护和提升老字号,鼓励企业遵循和参与制定国际国内产品标准和管理标准。
[主持人]
说到贸易的过程当中,很多人也在想贸易的生意是不是近年来也不是特别的好做,那么如何有效的来提高贸易的市场竞争力呢?
[菅和平]
应该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应该是内外贸两个市场可以互通,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构建内外贸一体化平台,提高贸易主体市场竞争力,主要的目标是,打通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通道,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现代流通,壮大贸易主体,主要措施有,培育具有产业链整合能力,面向内外贸两大市场、批发零售一体化运营、实体和虚拟网络协同发展的特大型贸易集团公司,同时探索打破内外贸企业经营在盈利模式、结算方式、风险机制等方面的差别和阻隔,培育本土跨国贸易企业,梳理流通业相关法律法规,促进内外贸企业融合发展。
[主持人]
刚刚讲了很多的平台,有一些网友说作为现在的贸易中心来说,必不可少的就是信息化,在贸易信息化的建设方面,我们有什么样的设想呢?
[菅和平]
在贸易信息化方面也是有重要的设想,提出要建设财经信息国际信息港平台,促进财经信息服务业发展。目标是,建设集多种媒体、贸易金融数据库和多语种财经信息终端于一体,全天候对接海外市场的中国综合财经资讯权威性的服务平台,形成国际经贸信息港功能。因为信息港功能对于国际贸易中心功能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上海今后如果有这么多企业的积集聚,有这么多市场的集聚,内外贸市场都是沟通的话,是有条件建设这样的国际信息港,我们也有很强大的媒体的理想。主要措施有,以财经类主要媒体为载体,促进其加快推出覆盖中国主要大宗商品市场和大型专业市场的数据库和指数库,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综合财经资讯平台,组建具有国际水准的商业财经信息提供商,建设高水准财经统计信息平台。同时也会举办一些重大的贸易信息类的活动,组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高端智库。
[主持人]
我们提到贸易中心的建设,其实势必体现在中心两个字上,中心是很多贸易机构需要集聚的地方,我们如何让更多的贸易机构集聚到这里呢?
[菅和平]
也有关于这个方面建设的设想,就是建设国际贸易机构集聚平台,形成贸易中心枢纽功能,目标是,加强集聚国内外贸易性机构,形成“总部经济”新元素,提升贸易辐射效应和商务活动枢纽功能。主要的措施有,鼓励一流的贸易组织和促进机构能够集聚,努力创导条件打造国际贸易组织和贸易促进机构集聚区,然后研究制定一些相应支持政策,比如说在资产购置、税收缴纳和人员出入境等方面进一步借鉴国际惯例,支持或者是吸引这些重要的贸易组织和促进机构能够集聚到上海来。
[主持人]
我们知道在2020年的时候上海要基本形成四个中心的建设,可以不可以就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给我们做一个展望呢?
[菅和平]
当我们研究整个上海中心“十二五”规划的提出,还有未来的发展,到2020年左右上海的目标是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十二五”是到2020年四个中心建设的重要阶段,可以看到通过“十二五”的发展,站在“十二五”的基础上再通过五年,大概就到2020年左右,大概十年左右,是非常重要的发展时期。我们现在已经形成了很清晰的,系统的发展思路,发展的方向,发展的举措,这也是通过了可以再进一步深化,但是形成这些思路,举措,系统的想法,它是系统性的形成了,实际上是非常宝贵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果。等于说我们找准了发展的道路和发展的方向,和发展的举措,当然还可以进一步的深化和完善。但是有了这些一步一步的走下去一定可以看到未来十年的发展到了2020年左右,一个繁荣,繁华的上海,一定会矗立在世界。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觉得非常重要的是任务很重,非常重要的是我们提出来要合作共建,就是一起来共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这是包括上海争取国家的共建,上海所有的各部门共建,上海的市和区的共建,包括很多居民的参与,所以我觉得各个方向的力量合作共建是非常重要的机制。
[主持人]
好的,今天非常感谢菅主任百忙之中来到我们的演播室为大家介绍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有关情况。同样非常感谢您的关注,我们下期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