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防办主任沈晓苏谈“走近防空警报试鸣”
2015-9-17 10:54 来源:东方网 作者:吴梦迪
9月19日,是我国第15个全民国防教育日,上海将进行防空警报试鸣并结合防空警报试鸣组织防空防灾演练,开展人民防空系列宣传活动。9月16日,市民防办主任沈晓苏做客中国上海门户网站在线访谈,就围绕防空警报试鸣、防空防灾演练和人民防空系列宣传活动与网友们展开讨论。
防空警报确切的含义
沈晓苏介绍说,防空警报一是针对空袭而用的,二是报警用的。防空警报是防空警报信号的简称,是城市防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放防空警报是政府来实施防空指挥、组织人员疏散的一个基本手段。目的是使民众能够有准备地防御敌人的空袭,从而减少人员的伤亡和各种损失。沈晓苏还谈到,防空警报的作用主要用于防空。具体作用是在敌人空袭的情况下告知市民及时采取防护的措施,来减少生命和财产的损失。此外,防空警报还用于平时的防灾减灾、抢险救灾工作。因为我们现在处于和平时期,灾害、灾难也会经常性遇到,特别当出现一些重特大灾害、灾难之前,我们可以通过发放警报来告知人们怎么去防护、及时的采取一些措施。
防空警报器如何发声
沈晓苏表示,目前城市的防空警报器按能量的转换方式可以分为四种:电动、电声、气动、手摇。电动警报器是通过电动机带动风轮转动而发出声音、发出音响警报的信号;电声警报器是通过功率的放大器、扬声器发出音响警报信号,类似于扩音喇叭;气动警报器先用空气棒产生了高压气体,再用高压气体吹动转子或者膜片发出音响信号;而手摇警报器利用手摇动风轮转动而发出音响警报的信号。它发出音响的原理跟电动的警报器是相同的。按警报器音响信号声压级的大小分为:大型、中型、小型。大型的声压级在一百分贝以上,中小型的都是七十分贝以下。同时按照使用条件的不同还可以分为固定式的警报器和机动式的警报器。固定的警报器一般安装在楼宇顶部、居民社区等合适的位置。机动式警报器则是装在汽车上面,可以移动式的发放警报音响。
沈晓苏强调,听到预先警报信号后,在家的市民应立即把家里的电闸拉断,关闭煤气、炉火熄灭,携带好个人防护的器材和必需的生活用品,按照“定人、定位、定编组、定路线”的要求,迅速有序的进入到民防工程或者指定的掩蔽地域。单位或者公共场所的人员以及一些车辆应该听从有关工作人员的指挥,迅速到指定地点掩蔽。如果在夜间应严格遵守灯火管制的规定。当我们听到空袭警报信号以后,市民应立即就近进入民防工程掩蔽。如果情况紧急,无法进入民防工程,就要迅速就近利用地形、地物进行掩蔽。
我国防空警报信号的种类
沈晓苏介绍说,现在规定的城市人民防空音响警报信号有三种:一个是预先警报信号;第二是空袭警报信号;第三是解除警报信号。 预先警报信号就是预先告知,它是鸣36秒、停24秒,反复三遍为一个周期,时间为3分钟,特点是间隔比较长,但是听起来有一些震耳欲聋,声音很大,就是给你一种警示、预先告知你有情况。空袭警报信号就是紧急告知,鸣6秒、停6秒,反复15遍一个周期,时间也是3分钟。每一次鸣响的时间很短,只有6秒,中间停的时间也是6秒。它的特点是“短间隔”,听起来就显得紧张而急促。解除警报信号是一个解除告知。连续鸣放一长声,时长为3分钟,没有间隔,听起来就像汽笛长鸣。沈晓苏强调,这三种警报信号都非常重要,市民都要熟悉,把它作为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常识牢记在心里。不能是我们今天拉响警报大家知道了长间隔、短间隔、无间隔三种信号,平时也要在小范围进行一些演示、演练。
“9·19”防空警报试鸣及防空防灾演练的范围
沈晓苏谈到,今年上海将于9月19日(星期六)上午11时35分至11时58分进行试鸣。其中,11时35分至38分试鸣预先警报(鸣36秒、停24秒,反复3遍为1个周期,时间3分钟),11时45分至48分试鸣空袭警报(鸣6秒、停6秒,反复15遍为1个周期,时间3分钟),11时55分至11时58分试鸣解除警报(长鸣3分钟)。为使市民群众知晓这次防空警报试鸣的有关事项,在警报试鸣前,除市政府发布通告外,上海还会通过市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广播、电视、报纸、网站和手机,播发防空警报试鸣的信息和宣传短语。上海民防网站、上海民防官方微博、上海民防微信公众账号都设有专栏,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并与市民开展互动交流。市民可登陆该网站试听防空警报信号,查阅了解防空防灾相关知识。
参加警报试鸣和演练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沈晓苏表示,对于大多数市民群众来说,警报试鸣和演练仍是比较新鲜的事物,因此要特别注意安全事项,千万要确保安全。比如,生产企业、建筑工地的员工,要坚持生产、施工,落实安全措施;汽车驾驶员要集中精力,安全行驶,防止各种事故的发生。在商店、影剧院、车站、码头、街头广场、公园、饭店等公共场所的人员,不要慌张,不要拥挤乱跑,同时要提高警惕,防止不法分子趁机扰乱治安。在家的居民要保持正常的生活秩序,家长要看护好自己的孩子,避免孩子受到惊吓,特别是对家中的老弱病残者要加强看护,必要时可关上门窗,确保安全。老、弱、病、残等人群原则上不要参加演练,演练组织者要做好解释工作,防止产生不必要的误会。防空疏散都是从逃生通道和楼梯进行疏散撤离的,有的防空洞和楼梯内比较暗,参演人员都在同一时间往下撤离和进入民防工事,因此组织者要提醒参演人员一定要注意安全,慢一点不要紧,只要掌握了技能就达到了演练目的。
人民防空集中宣传系列活动具体安排
沈晓苏介绍说,近两年,上海每年都有超过160万人参加防空防灾演练,反映出大家关注安全、关心民防工作,其中也包括各级政府和组织对警报试鸣和演练工作的支持。民防部门也希望更多的社会力量和人员参与到警报试鸣和演练活动中,共同增强国防观念、民防意识,了解和掌握人民防空知识及技能。因此,在组织防空警报试鸣和演练的期间,都会同市国教办、市教委组织集中宣传活动。今年,上海全市将以“增强国防观念、强化人防意识、提高防护技能”为主要内容,开展人民防空集中宣传系列活动。8月19日已拉开序幕,整个活动将持续一个月直至9月25日,主要通过街镇、居委会、中小学校和相关企事业单位具体实施,在中小学校有“中学生民防知识网络竞赛”、中学生人民防空夏令营、中学生人防征文评比、市民防讲师团巡讲等活动,在街镇、居委会和一些企事业单位会开展设点宣传、张贴警报试鸣通告、发放人民防空宣传资料、组织人民防空培训、知识讲座等活动。沈晓苏强调,在9月19日当天,还将会同市国教办、黄浦区政府在黄浦公园共同开展主题日宣传,主要以图片展示、体验互动为主要形式进行设点宣传。通过这样一个系列活动,希望扩大在市民群众中的影响面,赢得大家对民防工作的关注和支持,让今年的试鸣和演练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
什么是民防?具体负责哪些工作?
沈晓苏表示,民防是一个国际性的概念,民防起源于战争、起源于防空袭的行动。它最早是由西方一些国家提出的,是指在战争时期为了减少敌方的进攻,特别是防止空袭所造成的生命财产的损失而采取的一切非军事的措施。 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开始,随着世界各国民防不断向平时的灾害管理和应急救援的领域拓展,又提出了一个民事防护的新概念。目前世界的民防组织确认的民防概念主要是指为民众在遭受各种自然和人为灾害,包括战争灾害的时候提供保护和帮助。国际上通常认定的民防主要职能就是维护国家和政府的安全、保障居民生命的安全和生活的安定、支援和协助军队这三个方面。沈晓苏还谈到,上海民防的职能,依据《人民防空法》和《上海市民防条例》这些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上海市人民政府的决定,上海市民防办主要承担两个方面的职能,第一,主管全市的人民防空工作;第二,承担上海市的民防工作的组织协调管理。
沈晓苏还强调,关注民生不仅要关注老百姓的住房、就业、医疗、生活保障这些问题,更重要的是安全问题。民防工作的方针就是以人为本、平战结合、防空防灾一体,民防工作的宗旨就是战时保护人民、平时造福人民,我们要努力按照这个宗旨去做。沈晓苏表示,欢迎广大市民给民防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使我们把这个方面的工作做得更好。民防工作事关城市的安全、百姓的安危、关系到每一个家庭。为此,民防部门责任重大,要以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来全力以赴做好工作,绝不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