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交通委员会主任孙建平谈“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发展回顾与未来展望”
2015-12-21 14:43 来源:东方网
上海国际航运服务中心位于虹口区黄浦江滨江核心地段,与即将完工的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连成一片,拥有近八百米长的沿江岸线。服务中心总建筑面积约五十五万平方米,建成后将形成航运交易、航运办公等多功能商务社区,以吸引跨国航运企业总部进驻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促进航运交易、航运金融等各种航运经济要素的汇聚,力争打造成为亚洲乃至全球的航运经济中心。12月17日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主任孙建平做客中国上海门户网站在线访谈,就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发展回顾与未来展望与网友们进行讨论和交流。
今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十二五”期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在港口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
孙主任表示“十二五”期间,一方面是继续加强了港航基础设施的建设,比如说像外高桥的港区六期、还有临港产业东港区公用码头一期工程、比如说上海化工区氯碱码头的扩建工程,相继竣工并投入使用,去年年底洋山深水港区四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等,估计到2017年年底也可以完成,通过不断完善海港集疏运系统,力争保持国际枢纽港地位。目前,上海港国际班轮航线已经遍及全球各主要航区,成为中国大陆集装箱航线最多、航班最密、覆盖面最广的港口。2014年,上海港完成货物吞吐量7.5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3528.5万标准箱,同比增长5.0%,集装箱水水中转比例达到45.8%。其中,洋山深水港区集装箱吞吐量占全港集装箱吞吐量的43.1%。国际集装箱中转量达250.4万标准箱,占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总量的7.1%。到11月底现在吞吐量是6.55亿吨集装箱是3346.8万标准箱子,同比增长3.3%,水水中转达到44.5,年底12月份以后估计今年在世界航运形势下行的情况下,上海港今年的成绩至少能够有2%到3%的增长,意味着基于去年3528.5万标准箱,今年可以达到3600万标准箱左右。
航空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特色发展内容之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在空港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
孙主任表示“十二五”期间继续加快了航空枢纽建设:浦东机场第四跑道通过行业验收并试飞成功,第五跑道主体工程建设及南机坪、东机坪工程前期工作启动,虹桥国际机场T1航站楼改造项目开工。所以目前,浦东、虹桥两大国际机场已有4座航站楼、6条跑道、3个货邮国际(地区)转运中心,设计能力达到年8000万旅客和500万吨货邮吞吐能力。目前,定期通航上海的航空公司达100家,通达国内外256个城市航点。2014年,上海两场实现航班起降65.5万架次、旅客吞吐量8966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6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6.6%、8.3%和7.4%。现在2015年判断增长恐怕要超过9000万人次,所以情况还是很好的,其中浦东机场货邮吞吐量连续七年位列全球机场第三位。
近几年上海邮轮旅游发展相关情况
孙主任为我们介绍到:上海因为受到杨浦大桥的影响,7万吨以上的船是进不来的,而且这几年外高桥其他的汽车进口量非常大,所以在2008年,2009年开始在宝山又建了一个邮轮码头。环境改善了以后现在世界上三大邮轮公司,皇家加勒比,嘉年华等都在上海设立了分支机构,并开设多条以上海为母港的区域邮轮旅游航线。邮轮通关便利措施进一步落实,邮轮母港船舶进出安全保障得到加强,提高了邮轮旅客通关服务能力和效率,境外邮轮挂靠上海日益频繁。2014年,上海港共靠泊邮轮269艘次,比上年增长36.5%,邮轮旅客吞吐量121.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0.6%,成为全球第八大邮轮港。(今年2015年11月份上海共靠泊的邮轮已经达到321艘次,邮轮旅客的吞吐量已经是152.6万人次,比2014年增长32.4%)同时,邮轮制度创新与产业发展环境也日渐改善,“上海国际邮轮产业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区”、“中国(上海)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先后设立,邮轮食品配送过境检疫监管模式得到突破,所以现在比如说像歌诗达、皇家加勒比两大邮轮集团设立驻沪独资船务公司。
“十二五”期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在软环境建设—航运服务体系方面又有哪些提升
孙主任表示自2009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国发〔2009〕19号)文件,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重点从以前偏重枢纽港及集疏运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向枢纽港及其集疏运体系建设和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建设并重的“双轮驱动”发展阶段。在现代航运服务领域,从优化空间布局、完善服务功能、做强优势领域、扩大行业开放等方面入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是航运要素加快集聚。上海目前拥有经营国际海上运输及其辅助业的外商驻沪代表机构约250家,约1500家国际海上运输及辅助经营单位在上海从事经营活动,全球九大船级社在上海开设了代表处,全球三大邮轮公司也已落户上海。同时,国际海上人命救助亚太中心、上海国际航空仲裁院、中国贸促会上海海损理算中心、亚洲船级社协会常设秘书处、国际保赔保险巨头美国保赔协会等重点航运服务机构落户上海。
二是航运信息咨询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上海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有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上海航运交易所、沪港国际航运研发与交流中心等航运研究咨询机构力量不断壮大,德鲁里等国际专业咨询机构也入驻上海。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网(www.shisc.net)得到不断完善,首批11个嵌入式公共查询应用上线。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建设的国内首个专业航运数据库——中国航运数据库,数据量已突破200万条,荣获“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此外,上海船舶价格指数等指数产品的发布,填补了我国船舶价格评估和系列船价指数的多项空白。
三是海事法律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比如说司法保障方面,上海海事法院在提高司法审判数量的同时,还创新完善海事审判规则,形成一批海事审判经典案例,提高司法审判的质量,对我国以至于国际航运规则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同时,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上海分会受理案件99件,争议标的14.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12.7%。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上海分会《航运标准合同系列(上海格式)》第二分册出版,这个我们就有话语权了,这样的标准系列,而且是上海格式。到2015年的1月到11月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上海分会受理的案件是72件,争议标的已经达到9亿人民币。
近年来上海的航运金融业发展情况
孙主任表示,“十二五”期间,上海航运融资、航运保险、航运衍生品等业务得到进一步发展,业务规模均居全国前列。上海各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上海航运产业的授信总额达继续增加。融资租赁业务实现规模化发展,目前,上海自贸试验区累计引进境内外融资租赁母公司300多家,SPV,就是(单船单机)的项目公司300余家,累计注册资本1000多亿元。航运保险方面,上海保险市场共有49家财产保险公司在沪经营航运保险直保业务,3家再保险公司从事航运相关再保业务,太保、人保、平安等11家财产保险公司先后在沪设立航运保险运营中心。上海船舶险和货运险总保费收入占全国船货险保费收入的26.69%,其中船舶险占全国船舶险保费收入的43.56%。航运衍生品方面,上海航运运价交易公司运力交易产品覆盖国际集装箱(欧洲、美西)、国内沿海散货和进口散货三大领域,为航运和贸易企业更好地控制船运风险创造了条件。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获得国务院批准,航运业作为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在制度创新和扩大开放方面进行了哪些探索?
孙主任表示依托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行先试平台,全力探索与国际接轨的制度模式,主要内容包括:国际海上运输业务、国际船舶管理、国际海运货物装卸、国际海运集装箱站和堆场业务、国际船舶代理等外商投资准入门槛进一步放宽;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覆盖范围进一步拓展,适用启运地由原先的武汉、青岛口岸拓展至沿江、沿海8个口岸;成功试点中资拥有或控股拥有的非五星旗船从事外贸进出口集装箱在国内沿海港口和上海港之间的沿海捎带业务,积极推进推动机场货邮中转业务拓展,启动海运中转集拼业务试点等。以上都是水上的,航空方面的也有很多创新点,就不一一例举。
目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还存在哪些问题?
孙主任表示尽管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瓶颈和约束也是客观存在的。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来回答,首先是集疏运体系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集装箱集疏运体系总体结构还存在进一步优化的空间,铁路设施与港口缺乏紧密衔接,海铁联运等多式联运发展缓慢,因为现在货物运输70%都是通过道路,比如最近在做一件事情,想把张华浜军工路那里的集装箱码头挪到罗泾去,罗泾的散杂货再迁到其他的地方,这两个码头如果不走集装箱,就意味着我们在外环里面可以不走集卡,这样道路就可以让出来。还有洋山四期做好了以后,大概到2020年可以达到4000万到4200万标准箱,这个是自然增长。洋山四期码头好了以后,应该说基本能够容纳,但是关键是路上运输能力要匹配,这就是集疏运体系的问题,希望能够通过水水中转,通过提高海铁联运,缓解公路的集疏运压力。上海有2100公里的航道,上海内河水运的优势有待发挥。如果在上海的内河形成一条水上高速公路,比如说上海现在中心城的垃圾,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其实都通过水上运到南汇的老港地区,想象一下,如果我们不是在水上走,从路上走,一路过去味道是很难闻的,对环境的影响很大。我们准备造一条水上高速公路260公里,它是三级航道,可以承载1000吨的船,意味着可以放90个集装箱,现在沿线还在建,有一些集装箱只能放60个,效率不是很高,所以内河水运优势有待进一步的发挥。水运肯定比陆运有优势,虽然时间长,但是对环境的影响肯定小,当然船是要用清洁能源的。上海现在的空运资源紧张,与航空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比如说两场地面配套交通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基地航空公司的国际竞争实力、航空枢纽的管理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第二方面是现代航运服务体系还有待完善,业内也好,外面的评论也好,上海在硬件方面还是走在比较前面,软件方面还是有一些问题。虽然上海现代航运服务功能基本健全,但航运相关金融、法律、鉴证、评估、咨询、经纪、船舶管理等服务机构规模较小、专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高,与香港、新加坡等国际成熟的航运中心相比,上海在管理体制、法律制度、发展软环境等方面尚有一定差距。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上海航运复合型人才结构、总量和整体素质需要优化和提高。
未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面临哪些重要机遇
孙主任表示将要面临的机遇可以从三方面去概括:一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海运强国”和“民航强国”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将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带来更多的资金流、人才流、物流和信息流,进一步加速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二是上海自贸试验区扩围将有利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破除制度瓶颈,实现更高层次的开放创新发展,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三是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鼓励航运技术创新及航运业态创新,同时新能源革命、互联网+等新业态的发展将推动航运新业态创新发展。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还面临哪些挑战?
孙主任表示尽管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加快向纵深推进,我们所面临的挑战也日益突出:首先,“十三五”时期,受全球贸易需求恢复缓慢和船队供应大量过剩影响,全球海运市场低迷还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其次,在国际航运中心东移亚洲的过程中,新加坡和香港等相对成熟的国际航运中心,在法律环境、行政服务、政策支持、语言环境等航运软环境方面占据显著优势,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要看齐新加坡和香港等航运中心,还有许多方面要努力。主要问题一个是航运市场运力过剩,形势低迷,另外我们客观的软环境上面还有差距,还有很长的一条路要走。
“十三五”期间上海将从哪几个方面继续深入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孙主任表示“十三五”期间,要积极把握“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海运强国”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战略契机,深化落实国务院19号文件,从三个层次深化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一是服务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进一步完善物流集疏运体系,加强海运、航空物流基础服务;二是服务全国港航业发展,以航运交易、航运金融、信息咨询、临空产业、“互联网+航运”等为抓手,优化服务,培育市场,提高高附加值航运服务的市场集聚度,强化现代航运服务业对外辐射能力;三是依托上海自贸试验区扩围和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契机,率先开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运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完善航运发展环境,集聚航运人才,提升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
“十三五”期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有哪些发展目标
孙主任表示据国务院19号文件,“十三五”期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进入世界航运中心前列,基本建成航运资源高度集聚、航运服务功能健全、航运市场环境优良、现代物流服务高效,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我们认为,所谓航运资源高度集聚,主要体现在枢纽港吞吐量和航运企业、机构、要素和功能等方面的集聚,这些方面我们要力争保持国际领先。所谓航运服务功能健全,即体现在具备完善的航运、航空配套服务功能,能为行业各类利益相关者提供服务,对外辐射能力较强,服务市场达到一定规模。航运市场环境优良,即政府监管、服务高效和法治环境优良。现代物流服务高效,则表现为集疏运体系合理,口岸综合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程物流服务便捷。
未来上海在推进邮轮产业发展方面有哪些新举措?
孙主任表示未来,我们将从以下两方面继续促进邮轮业发展:首先,完善邮轮“一港两区”设施和服务。一是推进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后续工程建设,调整宝杨路码头作为邮轮港口服务中心,促进北外滩和吴淞口两大主体区的邮轮产业功能协调发展。二是推进邮轮母港物资配送中心和邮轮综合服务区建设,为邮轮提供修理、燃料供应、物资配送、废弃物接收等船舶在港服务创造条件。其次,鼓励本土邮轮及相关产业链发展。一是鼓励邮轮企业通过多渠道、多方式组建本土邮轮运输企业,优化市场主体结构。二是支持发展邮轮酒店用品供应、食品供应、人员培训、修造船、休闲旅游等相关产业,发挥邮轮经济效应。三是研究建立支撑邮轮产业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在保险、信贷、结算等方面开设邮轮产业专项目录。
未来上海在航运人才培养上面有哪些举措出台?
孙主任表示航运人才是航运产业的灵魂和核心,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一直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目前,上海已有18所高校在本科及以上层次开设航运(含物流)领域的学科专业。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被列为“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航运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力度,鼓励中外合作开办开放式航运学院,加强海运、航空重点学科建设,同时研究出台有竞争力的航运人才政策,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输送海事、航运高级人才。
互联网+对行业转型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上海在支持航运新业态方面有哪些措施?
孙主任表示“互联网+航运”将助力航运市场转型,航运电商平台发展也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要重点发展的领域。未来,我们要积极把握“互联网+航运”发展趋势,推进航运业转型升级。营造适合航运、航空电子商务发展的产业生态环境,提供口岸、支付、融资、信用评估等配套服务,探索对新业态的创新管理,吸引电商平台向上海转移、集聚。在大力促进订舱、租船类电商发展的同时,鼓励全国性船舶交易、邮轮票务、游艇租赁、物料供应、船舶修造、空运物流等电商平台发展,有效对接跨境贸易和跨境物流发展。我们将努力做好这些工作。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在绿色、节能和环保方面有哪些进展?
孙主任表示环保方面关注比较多的是陆上的车辆,前两年开始逐步的关注水上,一艘大的邮轮停在码头,它的排放相当于3000辆小汽车的排放。上海是个大港,但是有一个数据,在“十二五”的时候我们港口生产单位的吞吐量的碳排放单位强度,从“十一五”期末的8.14吨/万吨吞吐量下降至目前的6.81吨/万吨吞吐量。同时,风能、太阳能等环保新能源应用以及节能新技术研发得到积极探索,轮胎吊等作业机械“油改电”有效推行,移动式岸基供电系统试点工作有序开展。还有就是上海港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正式启动,污染排放与统计制度逐步建立。未来,我们的目标是在港区节能环保、清洁燃料船队、绿色航运技术、绿色船舶修造等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此,我们将继续支持港区、机场加快设施设备节能改造。最近,上海在长三角地区,主要是上海,浙江,江苏,搞了一个船舶污染控制排放区,明年开始实施,就是说进入排放区要使用清洁能源,就要用好的油,要用岸基供电,这方面我们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