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营改增试点 助力供给侧改革
2016-5-5 17:29 来源:东方网 作者:吴梦迪
今年3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方案,明确自2016年5月1日起,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纳入试点范围。4月29日,上海市国家税务局、上海市地方税务局局长过剑飞做客“中国上海”门户网站在线访谈,就即将开展试点的营改增,与大家畅聊这个事关国家经济转型发展大局、牵涉广大纳税人和社会公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举措。
什么是营改增?
过剑飞表示,“营改增”是指“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涉及增值税、营业税这两大税种。增值税主要是在工业生产和商品流通领域发挥作用,作用于第二产业,是工业生产部门的“主体”税种;而营业税则覆盖第三产业提供的大部分劳务行为,是现代服务业的“主体”税种。过剑飞谈到,增值税、营业税分设的制度设计与国情是相适应的,在加速市场化、工业化和资本积累进程,促进制造业分工细化,推动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建立中央地方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过剑飞认为,之所以要改革税制,主要还是我国的国情发生了变化,倒逼制度设计必须与时俱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的深入推进,新的经济形态不断涌现,货物和劳务的界限日趋模糊,原有的增值税、营业税分税制安排,对我国经济增长,特别是对服务经济发展的负面效应逐步显现了出来。其最核心的“负”作用就是增值税抵扣链条脱节导致的重复征税。由于劳务消耗中包含的税收不得抵扣,使得生产环节越多,重复征税的次数就越多,企业整体税负就越重。这不仅制约了服务产业链拓展,也影响到了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带动作用的发挥,直接导致许多企业倾向于“大而全”、“小而全”的发展模式,既搞产品生产,又搞配套服务。
各行业要积极推动营改增
过剑飞表示,对增值税制度而言,各行业全面推开意味着抵扣链条更趋完整,制度的积极效将得到更充分的体现。全面推开营改增将对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科技等高端服务业、促进产业和消费升级、培育新动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重要作用。就是要通过营改增,用短期财政收入的“减”换取持续发展势能的“增”。
“本轮营改增与老百姓息息相关。”过剑飞强调,“本轮改革受益最大的,就是与大家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生活性服务业。这一行业中的大量中小企业基本都可列入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范畴,营改增后,其税率将直接由过去营业税的5%降到3%,税负降幅达到40%,应该说是最大的受益者。而通过税制改革支持这部分企业将更加有利于保障就业、改善民生,所以说,营改增是件利国又利民的好事。”
营改增将带动经济产业发展
过剑飞表示,增值税具有“中性”效应,其实质是对生产经营各环节的增值额部分征收,“环环抵扣、增值征税”,最大的优点是消除重复征税、促进专业化协作。
过剑飞还表示,营改增试点以来的效果是符合预期的。从上海营改增四年多来的实践看,改革的积极效应已经日渐凸显。首先就是企业税负“降下来”了。营改增的积极影响不仅在于真金白银的减负,还在于通过制度设计的调整,为产业转型发展提供良好的导向。在增值税制度下,营改增试点企业为增加进项抵扣,将更倾向于更新设备,增加对设备的采购量,更倾向于将服务外包,向其它试点企业购买应税服务,从而客观上促进了上游制造业、修理修配业、服务业行业的发展,推动分工细化,“大而全”逐渐转向了“专而精”。又比如,由于营改增后国际运输服务和研发设计服务可以享受服务贸易出口退税政策,显著提升了服务贸易出口的价格竞争优势,从而有效增强了试点企业出口服务贸易的意愿,大家更愿意把服务类产品推出国门、销往世界,这对优化外向型经济结构、提升“中国制造”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就是改革的第二大效应:经济转型发展“快起来”了。
纳税人如何参与到营改增?
对于营改增这样一件以利国、利民为出发点的改革举措,过剑飞指出,税务局一直坚持把纳税人能否充分享受本轮营改增试点带来的改革红利,作为衡量改革试点成败与否的关键性指标。对于大多数从未接触过增值税制度的生活性服务业等中小企业而言,全面理解、准确掌握营改增政策内容,吃透增值税制度原理,适应增值税发票使用管理要求,是能否用足用好相关政策的重要前提。为此,市税务部门把握住政策知晓度,在深入宣传、解读辅导上重在体现“效力”。通过各基层分局的税务学堂,部署开展了覆盖全部试点纳税人的专项宣传辅导,在第一时间起到了比较好的普及政策作用。
过剑飞介绍说,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十分注重创新宣传方式方法,努力使政策宣传辅导更接地气,更贴合纳税人需要。例如为营改增量身打造了“五专”特色宣传载体。即上海地铁1号线开设营改增宣传“专列”;开通12366营改增“专线”;在全市所有区县的办税服务厅开设营改增“专窗”;开设税务网站、微博、微信营改增“专栏”;举办市局领导参加的企业座谈会“专场”不下10次等。针对纳税人的各类呼声和需求,过剑飞表示,这些都会在第一时间内进行收集、处理、答复。对此还专门建立了营改增问题“直通车”机制,对各类渠道收集的问题诉求实行24小时限时处理,以税务部门内部流转的提速增效,努力赢取试点纳税人的理解支持。
营改增重在体现“省力”
过剑飞强调,本轮营改增推进时间紧,希望能够得到广大试点纳税人的理解支持和积极投入,共同做好系统调整、发票领购等各项准备工作。在做好税企双方的对接方面,税务部门积极聚焦“便民”二字,努力通过优化纳税服务,使得改革过程重在体现“省力”。例如,积极发挥上海国税、地税合一的大数据优势,对资格确认等六大事项实行税务端后台统一处理,推出了免上门办理等便民措施,累计减少纳税人往返近60万户次;通过对全市241台自助办税终端进行升级改造,推出了网上申报缴税、自助办税终端发票代开等服务功能;运用微博微信、手机APP等在线平台,实现办税服务厅繁忙程实时查询和业务办理线上预约,切实减轻纳税人办税负担等。
此外,过剑飞指出,在落实本轮营改增过程中,注重以需求为导向,从细节处着手,努力通过一些更为人性化的操作,帮助纳税人平稳、顺利地度过新税制适应期。例如,我们取消了试点纳税人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认证环节,也就是说,2016年5月1日新纳入营改增试点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取得销售方使用增值税发票管理新系统开具的增值税发票,可以不再进行发票认证了,这将大为减轻纳税人的负担。同时,如果纳税人需要查询用于抵扣或者出口退税的增值税发票信息,则可以通过登录增值税发票网络查询平台进行便捷查询。
营改增后减负将见效
过剑飞谈到,落实好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的目标,国家层面在制度设计的环节进行了充分考虑,除了“将不动产纳入抵扣范围”,还包括试点行业原有的、涉及民生、公共服务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重点支持等领域的40多项税收优惠政策,基本都平移到了新税制中,企业可以继续延续享受。针对营改增后建筑服务由3%的营业税税率变成11%的增值税税率,可能带来税负增加的问题,过剑飞表示,国家给予建筑业试点企业以过渡性政策照顾,包括可选择简易征收的低税率,以及继续沿用差额征税的优惠等,这些安排都为确保全行业“只减不增”提供了基础性保障。
过剑飞还谈到,如果政策落实完善,加上纳税人自身积极配合共同推进营改增,就能确保“只减不增”。除了先期开展的一系列宣传辅导外,还将持续深入地推进针对不同行业纳税人的分类辅导培训,进一步引导纳税人正确理解增值税原理及制度优势,全面了解各类过渡性、优惠性政策安排,做到“全知道、真了解、都会用”;同时,加大对政策执行情况的跟踪反馈、督查督办,及时协调解决执行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对于属于制度设计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将及时汇总、分析并上报税务总局,积极推动有关税制不断优化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