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代表江帆:让每一个上海学生多睡30分钟
2017-10-10 13:38 来源:东方网 作者:刘轶琳 选稿:乔欢
东方网记者刘轶琳10月10日报道:作为一名普通的儿科医生,每当拿起听诊器的时候,总有一个声音告诉她,医师的职责就是救死扶伤,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幸福地生活。江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党委书记、发育行为儿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环境与儿童健康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她也是党的十九大代表。
在中国每年有20万儿童因为意外伤害而死亡,而每6个孩子中就有一个曾经经历过意外伤害。江帆发起的“护苗计划”源自工作的方寸诊室。细心的她经常会碰到一些遭受意外伤害被送到急救室的孩子。急诊室凄惨的故事和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触动了她,她的团队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儿童伤害急救技能”教师和保育员培训项目——护苗计划。
经过连续2个月的日夜奋战,她带领团队在上海培训了35500名幼教系统的老师和保育员。虽然因为忙碌引发心脏不适,但看到老师们主动向家长培训急救技能,外省市幼教老师们来也上海求教经验,“觉得一切都值了!”江帆说。
她既是一名临床医生,也是一名科研工作者。为了深入研究提高儿童睡眠健康的有效举措,她带领团队对上海地区10所小学的学生进行了长达4年的追踪研究,研究发现适当地推迟上学时间可以显著提高儿童睡眠的质量,进而有利于儿童体格生长、促进儿童身心健康。这一研究结果引起了市教委高度关注,最终经多方论证后在上海地区率先推动了“中小学推迟上学时间”政策的出台。
“根据我们的后期调研,发现政策出台后,平均每个学生可以增加睡眠30分钟!这对孩子们来说是非常有益的。”江帆说。
而该项研究推动政府循证决策的理念与经验,也被国际医学最高权威杂志之一《柳叶刀》收录并发表,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项目也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一系列奖项。不过,获得荣誉的江帆并没有止步,现在,她和她的团队每周还会在上海的各个中小学校出现,持续关注和研究儿童睡眠健康问题。
作为一名国内知名三级儿童专科医院的掌舵人,她的肩膀还承载着更重要的任务。江帆说,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先天性心脏病诊疗机构之一,全国乃至国际的复杂先心患儿都云集于此,医务人员也肩负着巨大的压力。她与全院1346名员工一起践行着“一切为了孩子”的理念。
为了拯救每一个新的生命,医疗团队不断挑战极限,至今仍然保持着先心手术成功最低体重800克的记录;为了拯救每个被重病压垮的家庭,医疗团队不断在提升疗效、降低费用方面刻苦专研,在有限的医疗费用支持下把儿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5年生存率提高到近80%的国际水平。
2014年,一位麻醉科主任向江帆反应,手术室门口撕心裂肺的哭闹声与“一切为了孩子”的医院文化不符,这给江帆很大启发。作为医院管理者,她要消除儿童专科医院中的哭声,打造一个“无哭声医院”。“现在我们会让孩子坐在小汽车里,把他们推进手术室,孩子们特别喜欢甚至抢着要坐,”江帆说,“我们希望这些点滴的变化能减少孩子们的恐惧。”
她组织医院资源,联手社会公益团队,为手术患儿打造了首个海洋主题无哭声手术室,为住院患儿建造了聚德“大不同”学院;在静脉输液区、影像检查区出现了色彩缤纷的彩绘墙,以及动画主题检查室。通过一系列的改变,“无哭声医院”成效初显,患儿舒适配合度从63.2%提高至89.5%,哭吵发生率从36.8%降至10.2%,患者满意度从68.8%上升到96.7%。
现在,她还有一个全新的身份——党的十九大代表。“对我来说,作为党代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不仅要在十九大召开之前进行学习,在党代会期间我也会向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们学习。”江帆说,“我会及时把会议精神带回给身边的党员群众,发挥好十九大代表的桥梁和纽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