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友情|“东极卫士”孙庭军

2017-10-11 10:08   来源:湘军湘语   作者:管苏清   选稿:王雅雅

  写在最前面

  铁马冰河日月,醉里挑灯看剑。怀念号角连营、沙场点兵,怀念钢铁方阵、热血年华,以人抒情,以人论理,以人指路,以人当镜,走好今后……

  从5月12日起,《湘军湘语》将开辟管苏清先生的军中人物专栏《怀念战友系列》,这位全军首届新闻系毕业的“老新闻”,将带领大伙走进一个与众不同的军人世界,真正走进一个真实的军人世界。

  作者介绍

  

  管苏清,江苏盐城人,从军三十二载,戍边千岛要塞,执剑长江一线,爱好文学,喜交友人,曾先后出版《天界》、《天吟》、《霸王行动》等多部文学作品,发表各类文章2000余篇。现为上海市12345管理办公室副主任。

  

  1993年夏,热带风暴一个接一个狂砸“东极岛”。庙子湖岛像一条惊涛骇浪中的小船,居民屋顶瓦片作了飞鸟,码头边民房,被飓风吹得无影无踪。

  战士孙庭军突然肚子疼,豆大的汗珠往下落,军医判断:他得了急性阑尾炎。但岛上没有手术的条件,真是急得大家要跳海。

  向上级求援,无奈气象太恶劣。军舰无法出海,直升机无法起飞……

  孙庭军长得虎头虎脑的,我采写过他的新闻稿,发表在1992年6月23日《人民前线》(原为南京军区报纸,刊头是毛泽东主席的书法)报上。他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作为农家子弟,家中六个兄弟姐妹之中,他排行老小,怀着开眼界、学技术的愿望,他报名参了军。谁知乘车换船,七转八拐,上了东海深处的庙子湖岛。

  

  他的心理我感受过,真不是什么好滋味。眼前只有翻腾的海浪,弯弯的山路,奇异的石头,满岛的野草,飘散的云雾……

  更让孙庭军想不到的是,理发后,想洗个澡,班长告诉他:营房边的坑道中,有个天然浴池。走进坑道,他看到,天然浴池也就是一潭清冷的山泉水,长到19岁,在数九寒冬,他哪洗过冷水澡。听说岛上寄信,十天半月到不了家,他想发个电报给父母报平安,邮电员告诉他,海底电缆断了,不知啥时能发报。

  一连串的事,弄得他回不过神。晚上躺在床上,浪涛声绵绵不绝,他无法入眠,乘船呕吐的惨相,洗澡、发报等窝囊事,一幕幕像放电影,他后悔了,蒙头在被子里掉眼泪,产生了离队的想法。翌日中午,他偷偷出了营区,一路跑到码头,班船已开走了。最后,是教导员带人找到了失魂落魄的他。

  孙庭军干了蠢事,横下心听凭发落了。战友们不但没嫌弃他、歧视他,反而加倍关心他、引导他,班长就像亲哥哥,带他学习、训练、生活;饮食习惯一下不适应,闹肚子不想吃饭,排长自己掏钱买鸡蛋,烧好后逼他吃;训练跟不上队,连长给他开“小灶”,怕伤他自尊心,总是利用休息时间,把他领到无人活动的房间,不厌其烦地教。

  

  石头也能被捂热,孙庭军在爱的海洋中回神了。他只有初中文化,反应能力一般,但笨鸟先飞的功夫学到了家。政治教育考核他次次优秀,军事训练成绩均在良好以上,多次受到营连表扬,成了新战士标兵,像头欢快的小马驹,什么公差勤务抢着干,人见人爱……

  风越刮越猛,雨越下越大。孙庭军的病情越来越重,能采取的措施全用了。最后,他还是因阑尾穿孔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二十岁的花样年华。我永远忘不了他留给我的微笑。

  创造历史的人,更多的是普通的生命。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庭军永远留在了“东极岛”上,春夏秋冬,面朝大海,时刻守卫着那片无垠的蔚蓝色海疆……

  

  财宝哥短评

  乘船晕到吐胆汁,寒冬山泉冷水澡,家信半月不到家,拍个电报海缆断……难怪孙庭军这个十七八的小伙子,心里有想法,当起了逃兵。

  海岛生活艰苦,但海岛官兵重情谊。面对孙庭军一副“不怕开水烫”架势,战友们不嫌弃、不歧视,而是倍加关心,帮助有方法、有策略。功夫不负有心人,“问题兵”终成了“优秀兵”。

  先生笔下的“东极卫士”,看似写战友孙庭军,实则真实还原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海岛官兵的生活,汇聚了海岛官兵们满满的战友情。孙庭军突发急性阑尾炎直至花样年华的逝去,这其中既充满了笔者对这位年轻战友深切怀念,更是见证了一代代守岛官兵的无比艰辛和荣光。

  历史,不会忘记一代代守岛人的奉献与付出!让我们向所有的海岛官兵们致以崇高的军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