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友情|苗族的红军作家:陈靖

2017-12-1 15:55   来源:湘军湘语   作者:管苏清   选稿:李乐琪

  写在最前面

  铁马冰河日月,醉里挑灯看剑。怀念号角连营、沙场点兵,怀念钢铁方阵、热血年华,以人抒情,以人论理,以人指路,以人当镜,走好今后……

  从5月12日起,《湘军湘语》将开辟管苏清先生的军中人物专栏《怀念战友系列》,这位全军首届新闻系毕业的“老新闻”,将带领大伙走进一个与众不同的军人世界,真正走进一个真实的军人世界

  作者介绍

  管苏清,江苏盐城人,从军三十二载,戍边千岛要塞,执剑长江一线,爱好文学,喜交友人,曾先后出版《天界》、《天吟》、《霸王行动》等多部文学作品,发表各类文章2000余篇。现为上海市12345管理办公室副主任。

  苗族娃子陈靖,1918年生于赤贫之家,十六岁当红军,告别故乡——贵州省瓮安县草塘镇陈家湾村,从此跟随贺龙打天下,戎马一生。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本是不识几字的放牛娃,最终却亦武亦文,成为著名的红军作家。

  上小学,我就看过陈老编剧的电影《金沙江畔》,这部电影五十年代上映,红极一时。没想到,我与陈老缘深,1987年,南京军区政治部决定,我陪同陈老重 走长征路,负责文字工作,每周向《解放军报》专栏发稿一篇。行前,我做了文案准备,查阅了红一、二、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的战史,对能找到的红军史料,尽 数揽入囊中,特别对徐向前元帅《历史的回顾》、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等作了精读。但碰到具体问题,还得由陈老点拨,使我 对红军长征史有了全面而独到的观照。

  重走长征路途中,与陈老有很多交流,对他如何成为一名作家的历程,有了详实的了解。陈老的母亲像众 多的苗家女一样,天生一付好嗓子,会唱千首山歌,能讲万个故事。自幼他便在母亲那儿,受到了苗族民间文化的熏陶,随口就能编个山歌,唱得有模有样。 1935年冬,红二方面军在贵阳附近召开祝捷晚会,“红小鬼”陈靖即兴表演山歌:走了一山又一山,肚皮走扁腿走酸。刀山火海难不倒,不见红军心不甘!正站 在人丛中观看演出的贺老总喊道:“好啊,把这娃儿送宣传队去!”就这样,陈靖当上了宣传队员。编的歌都是民歌体,有腔有韵,简练质朴,极易流传。

  当红军三大主力甘南会师时,他编的歌广为人知,自己抽空也识了不少字,成了红军中的“小先生”。贺老总重视文化建设,要求红二方面军成立“战斗剧社”, 并将全社人员送到延安培训。红军中的女才子、《人民剧社》社长危拱之识才,将一本字典、一支笔、一个本子送给陈靖,帮助他提高文化水平。那时起,他学会了 记日记,并将以前编唱的山歌记录下来。在战斗中学习,在战斗中成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一二0师渡过黄河,挺进敌后,创建抗日根据地,他日夜战斗在血与火的 疆场。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过军委高级防空学校政治部主任、南京军区炮兵部队顾问等职。

  战斗岁月留给他的记忆,刻骨铭心。建国初 期,工作繁忙,但他还是挤出时间以长征为题材,在《人民文学》发表了长征组诗《枪剑风云录》,出版了长篇小说《红军不怕远征难》、《金沙江畔》,影响力遍 及全国。这些作品朴质简练,为他赢得了声誉,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成了一位名符其实的红军作家。

  每场革命自有传奇,中国红军的长征是考 验人类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伟大史诗。长征路漫漫,重走再思量。长征史充满矛盾,布满曲折。一路艰辛,一路探寻。79年前,美国记者斯诺创作了《红星照耀中 国》(后被译成中文版《西行漫记》),第一次向世界介绍了中国红军的长征,当时斯诺写道:“总有一天会有人写出这一惊心动魄的远征的全部史诗。”遗憾的 是,至今还没人实现他的愿望。著名作家魏巍创作了长篇小说《地球的红飘带》书名很棒,内容一般。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历时两个半月,寻访了长征路, 出版了《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虽然当年天下洛阳纸贵,但由于历史认知的局限,在史诗性的全面展现上不够。

  长征像奇绝的迷宫,整个过程,极为具体而错综曲折,有待人们探索认识。一路上,我与陈老讨论了诸多问题。长征开始称为“西征”,长征一词是红军到达北方 后才出现的;长征的线路不仅只指中央红军的一条二万五千里路,至少还应有红二、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的另3条线路;长征是被迫的求生存的举动,几乎无准 备、无计划、无目的;红二、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对中央红军的策应配合,应当浓墨重彩,否则长征史就会单薄许多……针对一个个问题,刊登的专栏文章也引起 了读者关注,许多当年在世的开国元帅、将军激情难抑,徐向前元帅亲笔题词:“实事求是写史,任重道远而前”。

  2002年,陈老因病在南京去世,历史会记得:他是全国唯一亲历长征、亲身重走长征、亲自书写长征的红军。他的壮举,空前绝后,举世无双!

  财宝哥短评

  先生笔下的“苗族娃子”陈靖,由“不识几字的放牛娃”,成长为“亦武亦文”的著名红军作家,本身就是传奇。

  长征,是我军史上求生存之举,悲壮之举,亦是震撼人心之举。陈老是一位亲身经历长征、见证长征、一生讲述长征故事的先辈,亦是一位从红军长征中成长并走出的英雄。

  陈老笔下的《金沙江畔》,对世人影响颇深。读罢先生此文,方知陈老的故事,之所以惊心动魄、感人至深。全缘自陈老一步一步用脚步丈量出的真实回忆。特别是,陈老在古稀之年仍坚持重走长征路。想来这既是一种怀念,更是一种信念。

  让我们向陈老这位传奇红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