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绣花一样 上海路政部门让每条道路“畅安舒美”

2018-5-24 15:45   来源:劳动报     选稿:郑婕

  刮风下雨、下雪冰冻,别人往家里跑,他们往路上跑;别人过年过节回家团聚,他们须坚守在岗位,确保公路畅通。这是上海路政人的工作日常。

  截至2017年底,上海公路总里程13321.99公里,城市道路达5224公里,公路桥梁为11331座,城市桥梁为2688座。为了让这庞大的城市血脉系统畅通无阻,在上海道路的“指挥部”———上海市路政局,每年都有众多大大小小的战役在组织打响。从一条道路的设施调整,到长达几十公里的高速路大修;从重点交通保障的保质保量完成,到全市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和停车管理的整体规划,无一不是为了展现最美的城市道路画卷。在日前揭晓的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的荣誉榜上,市路政局这个幕后英雄集体荣膺其中。

  围绕重点任务精心组织全力完成

  数据显示,2017年,市路政局推进落实10大类27项44个重点任务,除延安路、南北高架护栏绿化整治工程列入2018年实施,其它43个重点任务基本完成。列入2017年市政府和交通委工作目标的18项项目也全部完成。

  市路政局局长刘斌告诉记者,每一项重点任务的展开,都好像是一场大的战役,从方案设计到具体实施、交通组织,牵一发动全身,每一个细节都要落实到位。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于11月在国家会展中心举行,交通保障的成功与否,是影响此次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提升周边交通设施水平的重担再次压在了路政局的身上。今年5月2日,G15沈海高速(G1501嘉浏立交至S32申嘉湖立交段)启动大修,这是G15沈海高速建成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维修工程,也是提升进口博览会交通设施水平的一项重要任务,计划9月底完成主线施工。

  G15沈海高速是本市西部南北走向一条重要的交通干道。大修工程全长43.362公里,施工要求高,涉及面众多,包括对主线道路路面、桥梁进行维修,标志标线更换及增设,护栏、排水设施等附属工程提升与改造,收费站水泥路面板块处理等。

  由于G15沈海高速通行量较大,为了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又要尽量减少施工对交通带来的影响,前期路政部门和相关单位进行了多次的研讨和论证,才最终确定了施工方案。工程总体分四个阶段施工,采用“单侧2-3公里路段间隔围封施工、对向车道保持两来两去规模、其余路段保持正常通行”的方式,施工路段由原双向六车道通行方式改为双向四车道通行。联合设计、施工、监理、养护和运营管理单位,优化现场的施工工序和交通组织;采用快速化施工工艺,保障施工质量与进度;同时加强标志标识指引,多路径诱导分流途经车辆,缓解交通拥堵。

  5月初尽管只是初夏,但申城迎来了创纪录的高温。记者在大修路段采访时发现,各施工作业段四周都围起了彩钢板和活动护栏,前方都已设置了警示标志,提醒途经的车辆小心驾驶。现场,衣服已经被汗水浸透的工人和数辆工程机械正在紧张施工,临时组织的双向四车道上,南来北往的车辆有序经过,一切井然有序。“工程启动以来,由于前期的准备工作十分充分,目前进展比较顺利,大家都在齐心协力,争取在进口博览会举行前,交出路政行业的亮丽成绩单。”现场工程负责人表示。

  而这只是路政部门在9月底前承担的重点任务之一。加快国展中心外围S26入城段、诸光路地道、天山西路、汇龙路等10项12条配套道路建设,计划9月底前全部完成;包括沪青平公路、北翟路、S20等部分路段附属设施完善、申字型高架绿化整治和景观提升、道路小改小革、P5临时停车场改造等16项,9月底前基本完成。诸多的项目在考验路政部门的智慧和管理水平。

  对标最高标准,让道路“畅安舒美”

  重点任务面前勇于担当,敢啃“硬骨头”;在平时的管养工作中,路政部门更是以最高标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全力打造上海这座城市道路的“畅安舒美”。

  近两年来,不少在陈海公路上来往的驾驶员发现,不仅路面更平整了,沿途的停车、观景、如厕等服务设施更多了。

  对照交通部《“十三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纲要》,上海路政部门在陈海公路以北,依托既有的灶花堂农家乐饭店,完成了向化休息区的建设,不仅划设了大客车停车位、小型客车位、充电桩,还增设厕所、绿化小品以及景观照明等配套服务设施。同样,依托上海凯农农产品展销中心的既有位置,新建了港东休息区。运营至今,不仅为市民的出行提供了便利,也为崇明岛旅游发展提供支撑。一位老司机动情地说:“以前在陈海公路上行驶,总担心沿途找不到休息的地方,现在问题解决了,开车时心也定了不少。”

  这样的“讲究”也将在本市的农村公路上逐步体现。今年年初,一场迎新健康跑活动在奉贤区金汇镇的东方美谷林荫小道样板段正式开跑。众多的爱好者在小道中奔跑,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感受着无限的田园风光。金汇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东方美谷林荫小道规划全长42公里,目标是打造上海南部首个全马跑道。

  从原先坑洼不平的乡村道路,到打造全马赛道,这样的改变来源于上海深入推进的“四好农村路建设”。市路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2017年底,本市农村公路总里程为8579.077公里,约占总里程的64%。早在2005年底,全市所有行政村已达到公路“村村通”。但是十几过去了,一些原有农村水泥公路变得面目全非。新一轮对农村公路的提档升级摆在每个路政人的面前。

  面对这个问题,刘斌局长感触颇深。他告诉记者,不久前在金山区大调研走访中,发现一些本来养护得好好的农村公路,被重载土方车、搅拌车碾压得坑坑洼洼,严重的地方水泥路面已经四分五裂。“上海农村路大建设也就十来年,农村公路及其路域环境问题如此突出,让人异常心痛。”他感叹道。

  刘斌说,本来是农民兄弟的幸福路、富民路,却因为规划、建设滞后以及养护管理不到位,成了他们的“急忧怨”,不但与新时代农村人群美好出行需求相差甚远,更影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结合大调研,市路政局将进一步摸清全市农村公路现状和问题;和区里联手开展农村公路规划、建设、养护等标准定额编制工作;适时组织四好农村路示范镇建设,并提出全市农村公路提档升级三年计划。

  大处着手,小处着眼,像“绣花一样”的精细化管理,才能让每一举措落到实处。市路政局党委书记徐新忠针对调研中发现的“三不管”市政盲区的养护难题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实现养护精细化,打通信息共享渠道;将养护定额区分为基本定额和精细化定额,在年内出台支持精细化养护工作的指导意见;建议以“路长制”为抓手推进综合养护试行。他表示:“我们除了要当好管理者,更要做好服务员。解决养护企业的困境,让行业的‘每颗种子’都有茁壮成长的土壤,路政行业才能迎来蓬勃发展的春天。”

  精细化管理补齐民生服务“短板”

  增加一根直行车道、优化一根非机动车道,增设公交专用道……道路设施的微调,让道路畅通不少;挖掘既有停车泊位的潜力,实现“错峰停车”泊位共享,部分缓解停车难。这些和民生息息相关的每一项工程,背后都离不开市交通路政部门的科学分析和规划。

  一觉醒来,市中心主干道上多了一条直行车道,大大提高了通行效率。去年9月,西藏中路(人民大道-延安东路段)仅用三晚就完成道路改善,精细化快速施工让人毫无察觉。原来,交通部门发现,该路段西藏中路、延安东路路口的北进口车道如果进行适当调整,增设一根直行车道,可以缓解拥堵。不过,西藏中路地处闹市,行人、车辆全时段川流不息,在该区域进行施工作业势必会对周边交通产生影响。

  为此,市路政局调整施工期间交通组织方案,合理配置施工作业面及车辆通行道,将工程分为三个作业面,每个作业面、每个操作步骤细化到具体时间、具体点位,通过工序的有效衔接提高施工效率,并对人员材料配备、机械进出使用、安全文明施工等作出精心安排,确保不遗漏一个细节,确保每个作业面当晚开工当晚完工,白天恢复交通正常运行。

  同样,吴中路作为上海西部一条东西向交通干道以及重要的客运通道,道路常发性拥堵。吴中路(中山西路-七莘路)公交专用道工程于去年10月30日起正式启用,试运行评估结果显示,西向东方向(闵行往徐汇方向)高峰时段公交车辆车速明显提升,早高峰车速增幅达42%,晚高峰车速增幅为25%。对于社会车辆来说,高峰时段除了外环和中环两个路口以外,其余路段车速均有提升。

  去年底,经常到四川北路附近看望父母的张小姐发现,只要通过手机APP预约四川北路公园地下停车库,就能购买到她所需要的夜间时间段的停车位,这让张小姐非常开心。而张小姐说的“错峰停车”,就是由市交通委牵头、市路政局负责推进的2017年市政府实事工程项目———创建停车资源共享利用示范项目。路政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四川北路公园地下车库位于四川北路商业街繁华地段,共设有306个停车泊位,地下车库主要满足周边商务楼上班人员和商场顾客停车需求,白天非高峰时候有空余车位,夜间也有约1/6的空余车位,共享项目实施后,车库方不仅通过书面协议为周边医院职工提供91个全天停放的泊位,还开放了26个夜间停车泊位进行错峰共享,其中11个为线下与附近居民签订协议实施,15个为线上发布的错峰车位。车主可通过手机APP在线预订车位、在线支付停车费,并可通过手机购买停车服务,按月购买夜间停车位,缓解了附近市民的停车难问题。去年全市共完成174个停车资源共享利用项目,覆盖近7000个共享泊位,其中51个公共停车场库申报了示范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