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沪人员就业稳定程度提高 平均在沪7-8年

2018-6-4 10:07   来源:解放日报     选稿:郑婕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中心近日发布《乐业报告》系列之《上海市来沪人员就业状况报告(2018)》。报告以2013年至今的上海市就业登记信息为基础,结合同期年度抽样调查数据,研究分析了进入本市人力资源市场的来沪人员的就业状况。

  463.3万来沪人员在上海办理就业登记,首次在沪就业登记人数下降

  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3月底,在上海各类用人单位办理就业登记(以下简称就业登记)的全国各省市来沪人员共463.3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5.8万人,同比增幅为3.5%。

  在全市外来常住人口总量有所减少的情况下,就业登记人数的逐年增长,这既是上海综合管理措施不断完善、公共就业服务日趋均等化、城市吸引力不断增强的结果,也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权益保障意识不断增强的客观反映。

  首次在沪就业登记人数,即第一次在上海市劳动用工备案系统办理就业登记手续的外省市劳动者的人数,为8.4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1.7万人,降幅为16.5%;与五年前同期相比减少5.6万人,降幅为40.3%。

  逾七成从事第三产业,平均月薪5536元

  从来沪人员的产业分布情况来看,2018年3月,在沪办理了就业登记的来沪人员中,从事第二产业的124.4万人,约占26.8%;从事第三产业的338.3万人,约占73.1%。从近年来的发展趋势看,从事第二产业的来沪人员数量持续小幅下降,从事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较快。

  随着本市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第二产业就业登记人数持续小幅下降,但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产值保持稳定增长,这是从业人员素质、技术水平、设备先进程度以及生产管理水平等要素总体提升的结果,更是上海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的集中体现。

  统计数据显示,来沪人员,2017年全年的平均月薪为5536元,与上年相比增长11.9%,与五年前相比增长79.2%。

  近半来沪人员的学历为初中及以下,大专以上学历所占比重快速增长

  从在沪就业登记的来沪人员的学历结构来看,2018年3月,初中及以下学历的约占49.9%,高中学历的约占12.3%,大专学历的约占15.3%,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约占22.5%。

  在沪就业登记的外省市户籍来沪人员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约占37.8%,2013年同期该比例仅为21.4%,五年时间几乎翻了一番。

  与上海户籍劳动力相比,两者之间这一比例的差距,由五年前同期的15.3%下降至当前的7.0%,下降了8.3个百分点,来沪人员与上海户籍劳动力在学历方面的差距不断缩小。

  平均在沪年限为7.8年,就业稳定程度不断提高

  调查结果显示,各省市户籍的来沪人员,在上海生活、工作的平均年限为7.8年,与上年相比增长0.5年,与五年前相比增长1.3年,呈现连年上升的趋势。

  从来沪人员在当前单位持续就业的时间来看,平均为35.9个月,与上年相比增长4.9个月,与五年前相比增长4.1个月。在同一家单位连续就业时间的不断增长,意味着来沪人员就业稳定程度的不断提高。

  逾七成来沪人员的家人全部或部分在沪,春节返乡过年的意愿有所下降

  调查数据显示,表示家人均不在上海的来沪人员约占26.2%,家人部分在上海的约占53.8%,家人全部在上海的约占20.0%;家人全部或部分在上海的合计约占73.8%。

  从近年来的发展趋势看,举家在沪即家人全部在上海的来沪人员比例在上升。

  从来沪人员春节返乡过年的意愿来看,67.6%的来沪人员选择返乡过年,与上年相比下降了10.2个百分点;选择在沪过年的来沪人员约占32.4%,与上年相比上升了10.2个百分点。总体来看,来沪人员春节返乡过年的意愿有所下降,春节因素对企业稳定生产、经营的影响在弱化。

  网络求职所占比重持续上升,公共就业服务在来沪人员群体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从来沪人员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来看,表示经常阅读报纸杂志获取信息的约占27.3%,收看电视的约占37.2%,收听广播的约占13.3%,浏览互联网的约占69.7%,主要通过手机获取信息的约占82.6%。从近年来的变化趋势看,主要通过手机获取信息的来沪人员所占比重持续上升,手机已经成为来沪人员获取信息的首要渠道。

  值得关注的是,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寻找到当前工作的来沪人员约占9.7%,在所有求职渠道中位居第四。本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设立的专门面向来沪人员的就业服务机构,不但免费提供职业介绍服务,还有配套的职业指导、职业培训等政策和服务,日益受到来沪人员的认可和欢迎,公共就业服务在来沪人员群体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