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故事”的陕西宝鸡来沪推介文化产业项目
2018-6-4 17:11 来源:光明网 作者:颜维琦 选稿:丁怡隽
有句话说“一百年发展看上海,五千年文明看陕西”。6月1日,具有悠久历史的“周秦故里”陕西宝鸡来到素有“东方明珠”美誉的上海,举办宝鸡市文化产业项目招商推介会,希望通过展示和推介宝鸡这座文化“富矿”,邀请各界有识之士一起投资宝鸡,共同推动文化与科技、文化与资本、文化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当天会上重点推介了包括长乐塬神州文化体验先导区项目、周原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大秦影视基地项目等29个宝鸡文化产业招商项目。
“宝鸡是一个有历史、有文化、更有故事的地方。”宝鸡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马鲜萍的介绍引得现场各界人士频频点头。宝鸡古称“陈仓”,是陕西省第二大城市,西部工业重镇和关天经济区副中心城市。是中国文化、中华文明、中华民族的起源地之一,享有“青铜器之乡”“炎帝故里”“佛骨圣地”“周礼之乡”等诸多美誉,是礼乐文明摇篮、德政思想之邦。从北首岭人繁衍生息到炎帝教民稼穑,从周公制礼作乐到秦穆公春秋称霸,从暗度陈仓到五丈秋风,从法门舍利到神鸡鸣瑞,“宝地神鸡”自古就是耕耘桑田、启迪文明的肇始之地。《周礼》《周易》《诗经》开启了影响中华文化三千多年的礼乐文明和我国诗歌之先河。“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等许多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就发生在宝鸡。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宝鸡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文化自信,顺应国内外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新趋势,立足宝鸡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禀赋,强力推进文化与旅游、体育、科技等行业深度融合,加快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努力打造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名城。周秦文化产业示范园、太阳市文化产业园、茵香河文化产业园、金台观道文化景区、渭滨区互联网产业园区等相继建成,文化产业布局初步显现。
马鲜萍坦言,这几天在苏州、杭州、上海走访文化企业,宝鸡人被创新创造的活力深深震撼。“宝鸡文化底蕴厚重,资源十分丰富,但是这些悠久的历史文化,不少还抽象化地停留在书本上,概念化地陈列在博物馆里,我们文化产业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足,文化产业发展资金缺口大,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文化创意领域较为薄弱,这些都需要我们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力度,更优的政策,引进高科技、现代化文化创意企业、文化投资企业,对宝鸡的文化再挖掘、再提升、再改造,使它迸发新的活力,产生新的效益。”
据悉,宝鸡市将文化产业招商引资作为重中之重和关键环节,努力推动文化产业追赶超越。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努力塑造姜炎文化、周秦文化、宗教文化和民间工艺美术四大文化品牌,全力打造“华夏历史文化名城”,文化产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马鲜萍向现场来宾介绍,投资宝鸡具有以下五大优势:一是投资成本较低。作为陕西第二大城市,宝鸡距西安仅170公里,但土地、水、电气等投资成本不高,我们将实行一企一策,全力保障文化产业政策优惠到位;二是劳动力丰富。宝鸡市人口380万人,全市共有劳动力资源214.5万人,且工资水平普遍较低,可大大节省企业劳务成本;三是文化消费市场潜力巨大。2017年,宝鸡人均GDP已突破9000美元,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需求空前高涨,文化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四是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宝鸡作为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现有3条铁路、2条高铁、2条高速在此交汇,是37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随着宝鸡机场、宝汉高速、宝汉巴南铁路的建设,宝鸡的交通枢纽地位和互联互通水平将进一步得到提升;五是服务保障到位。我们将不断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扶持体系,持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做到优质服务零距离、环境保障零干扰、落实政策零折扣,为客商提供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本次推介会吸引了沪上文化界、商界等各界人士与会交流,上海宝鸡商会、上海陕西商会、上海周秦文化传播公司、沿海旅游开发公司、上海善怡资本等单位参会。现场播放了宝鸡城市形象宣传片《感知宝鸡》,一个文化资源丰富、发展后劲十足、综合实力稳健的“宝鸡”形象精彩亮相。两位商界代表在发言中表示,宝鸡人敢于走出去推介自己,正是对发展的迫切渴望,通过此次推介会,他们也近距离感受到宝鸡的魅力,希望进一步走进有故事的宝鸡,谋求共同发展的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