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届清理家庭小药箱活动开始啦!
2018-10-25 12:30 来源:上海市宝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活动主题:
安全用药共享健康
活动安排:
药品安全宣传月 2018年10月20日~11月20日
大型现场宣传活动
2018年11月1日上午9:00~11:00 宝山区牡丹江路1569号(宝乐汇广场宝杨路路口)
活动内容:
一、宝山区第十六届“清理小药箱”宣传周活动
在零售药店设置宣传海报,药师咨询台为公众提供免费药学服务。
二、宝山区第九届安全用药大型现场宣传活动
开展大型现场宣传活动,向市民普及药品不良反应、药物滥用等安全知识。活动现场将发起公众签名,并设市民咨询台及“不合格药品回收箱”,邀请区内优秀执业药师和区ADR中心组专家共同参与现场咨询,为市民答疑解惑。
三、药械志愿者进机关、进社区开展科普宣传活动
“食药科普讲师团”进机关、进社区近距离指导公众用药安全。
小知识
过期药品这么可怕!看完你还敢乱吃乱扔吗?家里会备一些常用药吗?您定期检查这些药品是否过期吗?您会正确处理过期、变质药品吗?您知道如果处理不当过期药品,有哪些危害吗?您知道辖区内所有的零售药房、公立医院都设有不合格药品回收箱吗?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认识一下过期药品的危害、如何辨别各类药品的有效期、如何判断药品是否过期以及不同药品的存储方法等,快来get吧。
据调查,我国30%以上的家庭备用药品超过了有效期,其中,心脑血管、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药物占多数。专家表示,大多数人对过期药品的处置方法存在3个误区:1.仍继续服用;2.扔进垃圾箱;3.卖给药贩子。而药品是特殊商品,如果处理不当,不但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伤害,甚至会酿成悲剧。
危害一:过期药品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药品的有效期是经过严格的研究所得。目前,市场上药品有效期一般在2年左右,即在适宜的存放条件下,效期内能保障药品的有效性。但过期药品就完全不同了。
药品过期后,其有效成分含量会降低甚至改变,导致发挥不出原有的药效。有时,甚至还会导致药品化学成分改变,甚至会分解出一些有害物质,对人体产生损害。
以下是几个过期药品的具体危害详解↓↓↓
1、被氧化的维生素C易引起过敏和休克。维生素C在空气中放置时间过长,容易被氧化,变为黄色,氧化后的维生素C对人体有害。如磺胺类、青霉素类药品过期,则易引发过敏和休克。
2、存放不当会导致失效,甚至分解出有害物质。药品存放的温度不能达标,药品自身可能分解出一些有害杂质,这些杂质对人体容易造成一定危害。过期药品即使外观未发生变化,也不能再使用,因为其内在质量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
3、药品长期存放在干燥的地方会脱水,存放在潮湿的地方则会吸潮。而药品吸潮或脱水后,进入人体后使人体难以吸收到有效的药物成分,造成药效降低甚至全无。因此,人体吸收不到药品的有效成分,导致“吃了等于白吃”,延误疾病的治疗时机。
4、中成药类尤其是颗粒剂、蜜丸等剂型,如存放时间过长,在一定温度下会发生霉变,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而这种霉变可能是用肉眼难以识辨的。
5、过期的四环素片会造成肾脏损害。过期的四环素片约有60%的成分分解并产生有害物质,如脱水四环素等。这时如果患者服用,会造成肾脏损害,使人体内的酸性代谢产物排出困难而滞留于体内,造成人体酸中毒。
6、超量服用过期药品,可增加其毒副作用。有些人由于认为药品过期只会导致疗效减弱,因此有多吃一点儿无妨的观念,从而导致过期药品大剂量和超剂量服用,结果非但不能达到预期疗效,还有可能增加药品的毒副作用,服用后可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危害二:随意丢弃过期药品会污染环境
调查表明,我国居民能正确处理过期药品的比例不到20%,73.4%的居民处理过期药品的作法是扔到垃圾箱。
已列入《国家危险废弃物目录》的过期药品许多具有很强的污染性,且易于分解,长期存放于家中,会污染家庭环境;而如随意以生活垃圾丢弃,也会对我们生存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诸如磺胺类、青霉素类等特殊药品,其污染的严重性不亚于废旧电池等电子垃圾。
成为室内的环境污染源
大多数药品过期后容易分解、蒸发,散发出的有害气体可造成对室内环境的污染。此外,一些挥发性强的药品还有可能成为一些过敏体质人的“隐形”过敏原,引发过敏反应,严重者导致过敏性休克的发生。
对外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由于过期废弃药品含有多种化学元素成分,有些还含有砷、汞等重金属物质。如被随意丢弃到自然环境中,会分解成新的物质单元或仍以原有形态残留。由于一些进入自然环境中的废弃药品仍具生物活性,那些具有强烈毒性和致畸、致癌、变态作用的药品,即可对周围环境造成潜在危害,污染土壤和水源,破坏人和动植物的生物链,继之可对人类造成进一步危害。
专家提醒:三类危害最大的药品
通过生物圈中的食物链,废弃的抗菌素可导致人体的变态反应、过敏反应,对细菌产生耐药性;废弃的咪唑类、喹诺酮类、磺胺类、链霉素等对人体具有间接的致畸作用、致突变作用和致癌作用;废弃的激素类药物,会影响人体正常的激素水平与功能,并有一定的致癌性。
危害三:被不法药贩回收,给低收入人群造成危害
一些不法药贩子,走街串巷从个人手中以低价收购过期、闲置的药品,或有人从垃圾中捡到废弃的过期药再卖与药贩子。药贩子对过期废弃药品进行简单加工和包装之后再将其投放市场,给社会带来严重威胁。
专家提醒:科学处理过期药品
将过期药品放到药品回收箱内,再由国家对回收药品进行集中处理,是提倡的正确方法。宝山区所有零售药房、公立医院均设有不合格药品回收箱,义务回收社区居民家庭小药箱清理出的不合格药品,经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集中后统一交由符合资质的单位做无公害化处理。
如何辨别过期或变质药品?
即使在有效期内的药品,如不按照要求的贮存条件存放,也可能会造成药品的变质。通常可以通过外观检查,初步判断药品是否变质,也可进一步通过闻气味和尝味道来检查药品有无变质。一般而言,可依据常见剂型辨别药品是否变质。
片剂是最常见的剂型,常见有素片和包衣片。如果药片出现裂片、斑点、变色、变形、发粘、发霉等现象;糖衣片出现褪色、花斑或发生崩裂、粘连等现象,则不宜再用。
胶囊碎裂或受潮变软、粘连,或外表尚好,但内容物发霉、发硬、结块,说明药已变质,不可再用。
口服液(或合剂)药瓶中液体变色浑浊、或出现大量沉淀物、絮状物(有特殊注明的除外),或出现口感变酸、异味,或开瓶时有爆瓶现象或气体冲出、冒泡等现象时,不宜再服。
颗粒剂(冲剂)是中成药常见剂型,多含蔗糖,容易受潮。若出现变黏、发霉、结块、变硬,则不应使用。
散剂是以药物粉末混合而成的剂型。如出现结块、发霉粘连或异味,则不宜使用。
煎膏剂与糖浆剂等剂型最易生霉、发酸。若久贮出现液面发霉变色、有沉淀或悬浮物,开瓶后产生气体或有或有翻泡发酵,散发出酸败气味等,说明已变质,不宜服用。
丸剂一般久存不易坏,但当出现丸面发霉变色,有灰绿或灰白色的霉斑,生虫或粘连,变软或发梗、有酸性异味等现象,则不应再用。
软膏剂若出现膏质有油或水析出、变色,膏质变稀或变硬等现象,则不能再用。
补酒类若久放之后,有大量沉淀或酸败气味,则不宜饮用。
药材类补药如已霉变、虫蛀严重者或有异常气味,不宜再用。
家中药品存放六原则,你都做到了吗?
感冒药、晕车药等都是常见的居家常备用药,许多人习惯在家中存放类似的非处方药品,以便在需要时用来缓解轻微的症状。但不少人常常忘了检查保存期限,一不小心就放过了期。因此,大家除了依据医师及药师指导,正确使用非处方药外,还要留意一些药品的储存方法。药品存放主要有以下六原则。
药品存放六原则
1.外用药与内服药品应分开存放,避免误服误用。
2.浴室及日照强的地方不宜储存药品,特别是救命用的心绞痛急救药,水气、光、热都会加速药品的变质,影响药效。
3.若家中有年纪较小的孩子,药品存放的位置一定要在儿童无法取得的地方,且与零食存放区要有明显的区隔,避免造成儿童误食。
4.使用药品前,一定要先确认药品在有效期内,并检视药片是否有松软、变色、受潮结块,药水是否有变色、混浊、发霉,药膏是否有异味、变色、出油、分层等情况,如有这些异常不可再用。
5.没有特别注明的药品不要冷藏。对于需要冷藏的药品,一般都会在药品包装上有特别标示,要仔细阅读药品的保存说明,存放于冰箱内时要和食物分开单独存放,以免受到污染。
6.应定期检视家中储存的药品,做好分类,将用法用量及适应证标示清楚,同时要将过期或已变质的药品交至各回收点。
温馨提示:
对于过期、已变质或者标示不清的药品,要以适当的方式回收,宝山区所有零售药房、公立医院均设有不合格药品回收箱,义务回收社区居民家庭小药箱清理出的不合格药品,经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集中后统一交由符合资质的单位做无公害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