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战旗(36)|最大红色间谍:郭汝瑰

2019-3-8 09:09   来源:湘军湘语   作者:管苏清   选稿:吴怡闻

  郭汝瑰(1907一1997),重庆铜梁人,黄埔五期生,国民党中将,曾任国防部作战厅长、陆军总司令部参谋长、72军军长。实为中共特工,虎胆英雄。真是“一谍卧底弄乾坤,两军胜败已先分”。

  家传书香,郭汝瑰曾祖父中举人,父亲名列重庆府长案榜首,幼时教育良好。五四运动爆发,各种社会思潮汹涌澎湃,对其影响大。后闹学潮,一心科学救国。但在中共秘密党员袁镜铭劝说下,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开始职业军人生涯。

  时值第一次国共合作期,广州革命气氛浓。黄埔军校政治教官都多为共产党人,郭听过萧楚女、恽代英等人讲座,阅读李达、陈独秀等人的著作,认识到只有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才能建立一个新社会。谁知蒋介石变脸快,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黄埔军校实际主持校务的吴玉章,悄悄将郭叫到办公室,通知他提前毕业,返回四川,做其堂兄郭汝栋的工作。其堂兄时任川鄂边防司令部副司令,拥有两个师一个旅兵力。蒋介石公开叛变,四川军阀杨森将配合蒋进攻武汉。谁知汪精卫猥琐的武汉国民政府,私下与南京的蒋介石同流合污,共同反对共产党,革命处于低潮,郭与吴玉章失去联系。1928年5月,经共产党支部负责人袁镜铭介绍,郭汝瑰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战彰显才能。毕竟是亲戚,堂兄对郭汝瑰另眼相看,将他送到日本士官学校,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作为一个中国人,郭等学兵也深受日本当局歧视和侮辱。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留学生群情激愤,自发退学回国。回国后,其又进了陆军大学第十期学习。这是培养高级指挥和参谋人员的高等学府,每期只招收几十人。蒋介石自任陆大校长,郭又一次成为“天子门生”。因学业优异,郭受器重,陆大学习三年,以第一名成绩毕业,进入陆大研究院继续深造,并担了战史学教官。卢沟桥事变爆发,郭到第14师任参谋长,奉命参加华北抗战。淞沪会战时代理42旅旅长,与敌死战,留下遗书,七天七夜反复拚杀,8000多人的部队只剩下2000多人,没有丢失阵地,成为著名战将。

郭汝瑰

  晚年

  武汉会战,陈诚更赏识郭汝瑰有战役眼光。起初,蒋介石和陈诚并没有接受淞沪战役,特别是南京保卫战失败教训,还是根据德国顾问建议,在武汉三镇建立环形工事,准备死守。陈诚召开作战会议,宣布拟定好的作战方案,其他人投票赞同,唯郭反对。意见大致如下:如果一点被日军突破,将全军崩溃,跟南京保卫战一样,背水立阵,一旦失利,全军将士就成河鱼。不如利用武汉外围山地,层层击敌,即使战局不利,敌也只得武汉空城,而我军无重大伤亡,仍可借崇山峻岭,与敌周璇,最终日军必败。陈诚识才,指定郭重新制定武汉作战计划,结果此役中国军队没有受到重大损失。

  广受青睐,郭汝瑰被提升为第20集团军参谋长,还兼暂五师师长。参加长沙第三次会战,以弱胜强,又受到战区司令薛岳嘉奖。从陆军大学一名普通教官,打进国民党政权上层,郭汝瑰成为蒋介石心目中的军界精英。1943年,鄂西会战。短短七天,第73军死伤13000多人,常德大门已被日军撞开,危在旦夕。蒋介石坐立不安,急召远征军司令陈诚回国,组织常德保卫战,他点名召来郭汝瑰。其他人都认为:日军的军事目的是为了抢占常德。只有郭唱反调,认为:日军目的是要吃掉六战区主力。并阐述了自己的理由,陈诚迅速决定改变计划。后来日军偷渡长江成功,发动钳形攻势,战况与郭预测一致,前线战报到陈诚手,他禁不住拍案叫绝:这个郭矮子,真有两刷子!当即,下令调整部署,终于迎来鄂西会战的胜利。1945年2月,郭任军务署长、国防研究院副院长,并以军政部代表身份,随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前往芷江和南京,参加侵华日军投降仪式。

电视剧《解放》剧照

  身居国民党核心,军事情报源源不断流向解放区。1945年日本投降后,他作为张治中的助手,参加了美国五星上将马歇尔参加调停的国共谈判,但蒋介石还是要一心铲除共产党,要郭汝瑰策划拿出一个方案。这个方案一共打印13份,底稿销毁。蒋介石做梦也不会想到,自认的爱将,通过地下情报网,已把这份绝密情报转交给董必武。日本战败投降,正当蒋介石看此方案,策划对八路军、新四军进攻时,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也对着同一方案,盘算着对策。正是因为有了这份情报,中国共产党果断地向等待国民党军队受降的日本军队发动进攻。这一提前行动,使八路军、新四军得到大量武器装备和地盘,迅速壮大了实力,并在随后的上党等战役中,痛击了国民党军。作为陈诚手下“十三太保”之一,郭红得发紫,经常向蒋介石提供作战方案,定期到蒋介石官邸汇报战况,听取指令。1947年5月12日,山东军情紧急,蒋介石决定了3个兵团的进攻方向和目标。转身郭就将作战部署交给接头人,并特别说这一次的战斗序列中有整编74师,全部美式装备,要特别小心。这次重要战役,解放军知己知彼,全歼了国民党王牌部队整编第74师,蒋介石重点进攻山东图谋严重受挫。

  1948年10月,淮海战役前夕,何应钦在国防部召开作战会议。提出集中优势兵力,在徐州、蚌埠之间,津浦铁路两侧,寻机与共军决战。此时,郭任陆军总参谋长,做了一件大事,就是把中共打入国民党的中将张克侠,调任徐州城防司令。这枚“棋子”,在决定中国命运三大战役之一的淮海战役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11月10日,张克侠、何基沣等率部起义,开放了台儿庄至微山湖的运河防线,让徐州东北大门洞开,解放军得以直捣徐州,切断了黄百韬兵团退路,敲响了蒋家王朝的丧钟。从1945年开始,战斗在敌人心脏部门,郭为党提供了100多次重要情报。

郭汝瑰回忆录

  率军起义,又立奇功。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后,蒋介石的几百万精锐部队土崩瓦解。党中央预计解放军渡江后,蒋介石必然企图巩固西南,势必有一场恶战。要求郭争取掌握一支部队,到解放军进军大西南时,举行起义。郭汝瑰去找顾祝同,要求下部队当军长。经顾保荐,蒋介石任命郭汝瑰为72军军长,部队开往四川。蒋介石的任命正好与我党要求相符,郭喜出望外,将消息告知组织,请求派一批军事干部帮助掌握部队。当解放军兵近四川,蒋介石飞抵重庆,召开守卫西南的作战会议。会下接见郭,后委任其为22兵团司令,指挥3个军和3个独立师,作为防范解放军进入四川的前哨兵团。按照党的要求,解放军入川之际,郭汝瑰率部13000多人,在宜宾地区通电起义,蒋介石固守大西南的计划成为泡影。

  埋头苦干,写就鸿篇巨著。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种种历史原因,郭汝瑰受到不公正待遇,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恢复了名誉。古稀之年,耗时十余年,主编了一套600余万字的《中国军事史》和《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填补了中国军事科学研究的空白,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1997年10月23日,郭汝瑰不幸逝世,享年90岁。中央军委在其追悼会上,对他作了很高评价,赞颂他一生:惊险曲折,丰富深刻,为抗日战争胜利和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美国一家报纸曾幽默地发表一篇文章,讲道:郭汝瑰以国防部作战厅厅长的身份,为国府“运筹帷幄”之中,却让中共决胜千里之外,真是匪夷所思,一大讽刺。

  春风又绿江南岸,时光不畏惧碎片,在人们的记忆中,有些碎片在阳光下闪烁,即使越走越远,留下的特质却越来越清晰……

中国画春风又绿江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