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杨浦滨江,一起去看那个传奇的工业年代

2019-5-14 17:30   来源:东方网     选稿:郑婕

  据乐游上海,一说起杨浦滨江,

  人们肯定会想起曾经繁华的工业胜景。

  作为“世界仅存的最大滨江工业带”的老工业区,

  杨浦滨江浓缩了上海城市文明崛起的历史

  如今这个地方不再是浓烟滚滚的工业区

  正以一种崭新的姿态成为上海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杨浦滨江坐拥浦西中心城区最长岸线,全长15.5公里。其南段2.8公里的滨江水岸,从东至西分布着上海船厂、杨树浦水厂、新怡和纱厂、中国第一鱼市场、丹东路渡口等承载着上海百年工业文明的老厂房。这里,见证了上海百年工业发展历程,更是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

  中国救捞陈列馆

  

  

  中国救捞陈列馆,位于杨树浦路1426号的海救大楼(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内,2011年8月23日建成对外开放。

  中国救捞陈列馆展厅面积1636平方米。一楼设序厅、贵宾厅、3D报告厅,通过序厅背景的气势宏大而又庄严肃穆的大型浮雕墙,突出了中国“救捞”人坚决履行保障海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海洋环境清洁的崇高使命。3D报告厅播放的“大爱无疆”纪录片演绎了一代代救捞人无数次面对艰难险阻、生死抉择所演绎的“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救捞精神。二楼作为纯展示区域,设救捞溯源、亲切关怀、兴业华章、铸就辉煌、实现跨越、传承创新、发展愿景和后记七大主题展区。

  整个陈列馆通过展出大型浮雕墙1面,图文版100余块,历史图片500余幅、视频播放点11处,陈列实物资料200余件,说明文字近1.2万字,全面展示了中国救捞(全称“中国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从创建之初的单一打捞清障队伍发展成为具备空中立体救助、水面快速反应、水下潜水打捞三位一体的综合功能的强大专业救捞队伍,承担人命、财产、环境救助的使命职责,在维护我国的海上交通安全、保护国家生命财产、防止海洋环境污染,履行国际海上安全义务等方面做出的贡献。

  

  丹东路轮渡口

  

  

  丹东路轮渡站如今看上去很不起眼,来来往往的人很少,一般就骑电动车和摩托车的打工者。但是这里却藏着上海昔日从浦西到浦东的轮渡历史。如今,这个百年轮渡口依然还发挥着自己的功能。不如说走就走,买一张轮渡票去浦东遥望杨浦。

  东方渔人码头

  (原上海鱼市场)

  

  

  东方渔人码头位于黄浦江、杨树浦港交汇处,占地面积约19万平方米,沿江岸线长度约700米,其前身为1935年始建于复兴岛的昔日“中国第一海洋鱼货市场”——“上海鱼市场”。

  

  上海第一毛条厂

  

  

  上海第一毛条厂的前身是1915年怡和洋行在沪创办的“英商新怡和纱厂”,这是上海开埠后外商在沪开设最早的纱厂。新怡和纱厂英国大班的住宅是如今上海第一毛条厂唯一保留下来的建筑。这幢小洋房建于1918年,从整体风格到细节都透着英伦感。如今这里是一家咖啡店,你可以在这里小憩。“纺织廊架”小景在附近,纱厂纺织造型的廊架颇有穿越感。

  雨水花园

  

  

  这处小景因地制宜地利用现状地形建成了一小片雨水花园。下雨天里,雨水就乖乖地被收集在这里。最多738立方米的雨水量可以满足绿地的浇灌用水量,也非常环保。“雨水花园”还有“凌空晨练”区,老人们可以在这里定心打太极,锻炼身体。

  杨树浦水厂

  

  

  杨树浦水厂,位于杨树浦路830号,1883年5月竣工,是上海最早的水厂,也是中国第一家采用地表水源的自来水厂,有关中国最早地表水厂的档案就保存在这里。

  杨树浦水厂生产设施和办公辅助用房外形保持红、黑、白相间的,城堡式样的英国古典建筑艺术风格,是黄浦江“三沿十景”中“城堡滴翠”的所在地,2013年5月被评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树浦水厂由英籍工程师哈特设计,主要设备及管道材料由英国制造,耗资12万英镑。1883年6月29日正式对外供水,由时任北洋通商大臣的李鸿章开闸放水,标志着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水厂正式建成,成为当时远东第一大水厂。初期供水区域为公共租界、法租界及越界筑路等地区,用水人口约17万人。

  

  如今,历经百年沧桑的杨树浦水厂仍承担着为上海市民供水的重任。年供水量超过4亿立方米,约占上海供水总量的四分之一。

  秦皇岛路码头

  

  

  秦皇岛路码头,位于秦皇岛路32号,其前身为上港三区黄浦码头。黄浦码头东起大连路,西至秦皇岛路,北依杨树浦路,原为滩地。1900年前后,日本南满洲铁路会社购下这块滩地建造码头仓库。1913年改建为方木固定码头,全长296米,前沿水深6.1米,码头后方建有仓库11座,可容杂货1.7万吨,露天堆场可堆煤炭4万吨。

  杨浦滨江风景线

  

  

  如今,杨浦滨江风景线的特色景观就是“四带十四景”。

  “四带”包括了工业之轨、眺望之堤、健身之道、浮线之园四条风景线。

  “十四景”包括了工业之舟、渔港再现、泵船印记、最美夕阳、芦海遗构、纱厂廊架、望江引渡、纺织记忆、草径幽廊、伴林浦舍、涛声回响、海绵城市、芦池杉径、灯塔基础。

  

  如果你也想领略杨浦滨江的百年记忆,除了漫步杨浦滨江,你也可以足不出户游遍滨江,点击“杨浦旅游”微信公众号底部菜单栏“VR全景游”。720°VR全景游杨浦滨江,在浓缩着“百年工业”的2.8公里杨浦滨江带,通过手机的全景导览,浸入式感受百年工业博览带的“浦江巨变”。

  

  曾经,这里工厂、码头密布,

  扛起了上海工业生产总值的“半壁江山”。

  未来,这里将完成从“工业岸线”到“生活岸线”的完美蜕变。

  图文转载自@杨浦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