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的建议

2023-3-7 09:11   来源:上海台盟   作者:刘艳  

  “一个人的发展、成功和幸福,是‘认知能力’和‘社会与情感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心理健康是社会与情感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个人的成长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普遍对心理韧性、社会适应等心理健康的关注度、需求度越来越高。

  我国一直高度重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如,每所学校按师生比配置专职心理教师;配置专职心理教研员;建设各级心理健康中心;定期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达标校和示范校评估等。以上海为例,已形成“心理课程与教学、心理咨询与指导”并轨的心理健康育人方式,形成“心理教师-班主任-学科教师”合作、“家-校-社”协同的心理健康教育生态。

  为更好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我们要调整思路、整合资源、优化方法,发挥育人合力,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实效,助推学生非认知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和谐发展,提高国家人才质量。一方面,要健全原有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做精、做细课程育人、指导育人和协同育人;另一方面,需回归基础、回归常态,多措并举,五育融合,以良好学习生态铸就学生更健康的心理、更健全的人生。为此,建议:

  1.优化德育,端正学生价值观念。要根据党的“二十大精神”,优化德育目标和内容,从小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建立德育的内容体系和保障体系。要重视学科德育,强化实践育人。要通过德智相融、以劳育德,引导学生从虚拟世界回归现实世界,把知识学习和三观教育整合,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反思自我价值,探寻人生目标,提高学习兴趣,提升学习动力。

  2.强化体育,助力学生心理健康。强健的体魄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体育锻炼也是释放情绪、远离网络、建立良好社交关系的有效途径。强化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教育,要根据学生体质情况,制定适应性体育锻炼恢复标准和方式。要基于国家相关标准,开展常态化体育教学。同时,要根据学生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校内外体育锻炼方式。要特别重视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让学生通过自觉的、主动的、持续的体育锻炼,诱发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缓解不良情绪、提升抗挫能力、合作能力等。

  3.重视美育,丰富学生精神世界。要更加重视学生美育教育,全面通过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感知美好。面向全体学生,加强音乐、美术、戏剧、表演等艺术教育。重视校本艺术课程的建设,强化区域艺术课程的共建共享。要将学校艺术教育的普及度、丰富度等纳入学校绩效考核,将学生的艺术教育经历纳入综合素质评价。让学生在持续、多样的艺术审美、艺术体验、艺术创造中表达自我,丰富精神世界,缓解情绪压力。

  4.深化合作,发挥协同育人实效。要充分利用家庭资源、社会资源等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强化医教结合,尤其对于特殊学生,要持续深度合作,提高教师利用教育专业、心理专业、医学专业等多专业知识技能协同诊断与教育学生的能力。强化与社区的合作,互通信息、共享资源,营造全社会尊重孩子、关注孩子成长的良好氛围。加强对家长的沟通引导,强化家校合作,多途径交互学生成长信息,丰富家长关于儿童身心发展的科学知识,提升家庭教育的专业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