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土地上,感受真实的上海”

2023-5-22 10:39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洪俊杰   选稿:潘子慧

  浦东机场,智利友人、中拉联盟执行会长胡安·巴拉与接机的上海市友协工作人员紧紧拥抱。这是自对新冠病毒感染实行“乙类乙管”以来,首个来沪访问的拉美民间友好团组。

  这位68岁大胡子先生花了50多个小时,绕了大半个地球,从智利圣地亚哥飞往德国法兰克福,再转机来到上海。用他的话说,“太想见到上海老朋友,不能再多等一分钟”。

  据不完全统计,近期市外办、市友协已接待十多批外国友好团组,“看看几年未见的上海老朋友”“接续与上海友谊,并推进合作”已经成为来沪外国友人的共同心声。

  “视频见面不再是唯一选择,真的很开心”

  虽然已经4年多没踏上中国土地,但胡安·巴拉与上海的联系从没有断过。2021年11月,在中拉联盟牵线下,上海图书馆与智利国会图书馆云签署《“上海之窗”合作备忘录》,一批介绍中国文化和上海发展的书籍将“落户”那里。

  尽管这几年与上海交往不断线,但胡安·巴拉还是期待面对面交流,“这样能感受到对方气息,心灵的沟通一定需要眼神的交流”。因此,尽管他2022年9月已在云端被市友协聘为第五届理事会海外荣誉理事,但此次来上海,他依旧郑重其事地从市友协会长陈靖手中接过聘书。

  采访中,不少接待人员介绍,很多外国友人时隔3年多再来上海,都有一肚子的话要说,“往往从机场、火车站接上头开始,就一路说个不停”。因此,原本预计的外事会见时长往往会一再延长,甚至翻倍。

  有外国友人向记者解释,疫情期间,与上海朋友的视频会面会出现延时、卡顿甚至中断情况,大家只能看着黑屏干着急,“现在,视频见面不再是唯一选择,真的很开心”。

  这种久别重逢的喜悦同样感染上海朋友。5月7日上午,俄中友协哈巴罗夫斯克分会副主席娜塔莉娅·玛杜诺娃一行访问中福会少年宫。这是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少年宫首次接待国际友人,他们准备了包括手风琴演奏、俄罗斯舞蹈在内的多个节目,赢得外国朋友阵阵喝彩。

  “这是一座美丽的城市,观察中国的窗口”

  同样是5月7日,洪都拉斯主流媒体记者团抵达上海开始参访。首次来沪的《人民权力周刊》副主编蒙布雷尼奥很是感慨:“这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观察中国的一个窗口。”

  市友协工作人员介绍,由于分别太久,外国朋友异常珍惜在上海的时光。“我们国家只有60万人,在线支付没那么发达。”为了能一落地就体验中国便捷支付,黑山国家广播电视台台长代表芙拉达娜抵沪前就把信用卡和支付宝进行绑定,之后开启地铁一日游,并在东方明珠买到心仪的纪念品。

  用胡安·巴拉的话说,此次来上海被“shock(震惊)”到了。这位智利老先生不仅兴致盎然地看着身边人用手机叫出租车、买高铁票,有时还会用手机录下上海街景,并配以西班牙语介绍,发给万里之遥的拉美友人。在这一过程中,真实的上海映入了外国友人的心中,并辐射到他们的身边人。

  5月5日至5月14日,31位参加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阿拉伯国家官员研修班的学员来到上海。陪同的上外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陈越洋说,多数学员没有来过中国,对中国认识多来自亲西方媒体。“比如,有媒体说上海空气质量很差,但他们感受下来并非如此。”

  临别前,一位阿曼学员告诉陈越洋:“中国人外表比真实年龄年轻不少,只有生活在幸福中的人才会这样。”

  民间友好静水深流、细水长流

  参访从来不只是走马观花。在交流、交友、交心过程中,一些合作项目正在酝酿、推进。

  5月9日,来华的美国佐治亚州经济发展署中国事务总监Stella Xu告诉上海朋友,希望能进一步夯实与上海的经贸往来。她愿意推动企业参加进博会,让当地民众从美中贸易中受益。同样在沪期间,黑山中国友好协会的年轻企业家与市工商联、进出口商会进行接洽,共商加强合作途径。

  “现在条件允许了,希望尽快邀请德国青少年来上海。”来沪访问的德中协会副主席吴旭东说,踩在上海土地上,才能感受真实的上海、真实的中国。

  友谊的种子也在海外开花结果。胡安·巴拉就发出邀请,希望上海媒体赴当地拍摄《寻找中国在美洲的足迹》短视频,展示拉美稀有物产、文化习俗与精美艺术,让更多朋友了解拉中友谊源远流长。

  如今,上海已与59个国家的92座城市结为友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民友好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基础力量,是实现合作共赢的基本前提。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国家的友好团组访问上海。”市友协副会长景莹表示,民间友好静水深流、细水长流,希望通过长时间不懈努力,真正让海外友人近悦远来,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服务国家总体外交、服务上海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