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你了解吗?

2023-5-31 09:16   来源:东方网   作者:许旭东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中老年人群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截至2010年,全球房颤患者估测约3350万例。患病率为男性0.6%、女性0.37%。房颤的患病率及发病率均随年龄增长逐步增加,且各年龄段男性均高于女性。针对不同地区自然人群19368例成年人(≥35岁)的横截面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房颤患病率大约为0.74%,<60岁男女患病率分别为0.43%和0.44%,>60岁男女患病率分别增长至1.83%和1.92%,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可达7.5%。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5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达100~160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大多数病人会有明显的心慌、胸闷等不适症状。

  房颤有哪些危害?

  脑梗及血栓栓塞:房颤增加脑梗及体循环动脉栓塞的风险,其发生率分别为1.92%/年和0.24%/年。其脑梗的风险是非房颤患者的5倍,并且将导致近20%致死率及近60%致残率。亚洲房颤患者较非亚洲患者更易发生脑梗,同时脑出血发生风险也较高。体循环栓塞常见部位依次为下肢动脉、肠系膜动脉、内脏动脉、上肢动脉,60%左右的患者需要介入或外科手术干预,一旦出现外周动脉栓塞,其30天内的致残率达20%,致死率达25%。总体来讲,房颤导致女性全因死亡率增加2倍,男性增加1.5倍。

  心力衰竭:房颤时心率往往比较快,大部分病人在不服药的情况下心率超过100次/分,甚至超过150次/分,长期的快速心跳使得心脏越来越大,心脏功能越来越差。研究表明,房颤使心力衰竭的患病率增加3倍,并且加重心力衰竭的症状。反之,心力衰竭的病人左心房扩大,又增加了房颤发生的机会,因此,房颤和心力衰竭是互为因果,常常同时存在,并形成恶性循环,不断加重患者病情,缩短生存期。

  认知功能下降、痴呆:房颤增加认知功能下降、痴呆、阿尔兹海默病、血管性痴呆的风险,即使对于没有脑梗的患者,房颤同样可以导致认知功能下降和海马部萎缩,其中对认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学习能力、记忆力、执行力和注意力几个方面的下降。

  房颤为什么会引起脑梗?

  房颤时,由于心房不规则颤动,心房各个部位的肌纤维乱颤,失去了规律的收缩,导致左心房内血流减慢,血液瘀滞,这种瘀滞状态的血流容易生长附壁血栓。在左心房的左侧面有一与左心房相通的结构称为左心耳,其内有大量分布不均的梳状肌,形成皱褶,导致左心耳内表面凹凸不平,瘀滞的血液在这种结构内极易沉积而无法排空,因此更容易形成血栓。研究显示,房颤95%以上的血栓均位于左心耳。血栓是附着于左心耳壁上的,极不牢固,很容易脱落,而一旦脱落,血栓将随着血流流向左心室,继而喷射到主动脉,直至全身各分支动脉。脑血管开口于主动脉拐弯处,方向与升主动脉基本一致,角度很小,基本呈一直线,因此,血栓在升主动脉内快速流动时很容易直接喷射入脑血管,进而导致急性脑梗。房颤时左心耳内的血栓往往比较大,因此一旦掉到脑血管,大部分情况下堵塞大的脑动脉,从而导致大面积脑梗,致残率、致死率都非常高。如果血栓没有进入脑血管,则沿着主动脉拐弯向下进入降主动脉,并进入其分支,比如肾动脉、肠系膜动脉、下肢动脉等,导致各个相应器官的栓塞。

  如何预防脑梗?

  脑梗是房颤最严重的并发症,因此,脑梗的预防是房颤治疗的重中之重。目前临床上对血栓的预防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口服抗凝药,一种是介入左心耳封堵。两种方法预防效果明确,有效性相当,而左心耳封堵的长期安全性更佳。抗凝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有三种:华法林、利伐沙班、达比加群。这三种药均是通过抑制人体内的各种凝血因子,从而阻断内源性及外源性凝血途径,达到抗凝及预防血栓形成的目的。华法林是临床上最早使用的口服抗凝药,疗效确切,但出血的风险相对较高,并且很多因素会影响华法林的功效,因此需要频繁的检测凝血功能,病人每隔一两个月就要验一次血,导致依从性相对较差。针对这种情况,经过技术人员的攻关,成功研制了新型的口服抗凝药,如利伐沙班和达比加群。新型口服抗凝药的抗凝效果明确,出血风险较华法林明显减少,并且不需要定期验血,因此,对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推荐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来预防血栓事件。

  尽管新型口服抗凝药较华法林明显减少了出血的发生,但受限于它抗凝的特性,临床上无法完全避免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特别对于曾经有过出血病史(脑出血、胃出血等)及出血高危(肠息肉、胃溃疡等)的病人,抗凝药的使用受到极大的限制,甚至无法使用,导致这些病人完全暴露于血栓风险中。针对这种情况,左心耳封堵术应运而生。其理论基础就是既然95%以上的血栓在左心耳,那把左心耳堵住,血栓不就无处可长,不就可以预防血栓形成了吗?因此,左心耳封堵术是从源头上堵住了血栓形成的部位,术后无需长期抗凝,在预防脑卒中的同时,显著降低了出血的发生。并且,大量循证医学证据显示,左心耳封堵术预防脑梗的有效性与抗凝药物相当,而出血事件显著降低,这无疑是房颤患者的福音。左心耳封堵术是微创的手术,不需要开胸,只需在大腿根部用针穿刺进入股静脉,送一根鞘管到左心耳,沿着鞘管送一个镍钛合金的封堵器至左心耳,将封堵器释放出来,固定于左心耳,左心耳就被完全堵住了,也就没有了血栓烦恼。手术在局麻下进行,整个手术过程病人都是清醒的,就像躺在床上休息一样,没有太大的痛苦,创伤很小,风险也很小。

  那是不是所有房颤病人都需要抗凝治疗或者左心耳封堵呢?显然不是的。对于房颤病人,医生会根据病人的年龄、是否有脑梗病史、是否有高血压、是否有糖尿病等情况,进行对栓塞风险的评估,目前主要依靠的是“欧洲心脏病协会非瓣膜性房颤血栓危险度(CHA2DS2-VASC)”评分,一共是9分,只有CHA2DS2-VASC≥2分的病人,才认为是血栓风险较高,这些病人才需要抗凝治疗或者左心耳封堵治疗。

  作者: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心内科 许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