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企业孵化服务的“店小二”
2023-10-17 10:24 来源:解放日报
近日,上汽集团乘用车分公司通过了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四级评估,成为国内首家通过这一等级评估的整车制造企业。国内首家的背后,是上海软件中心工业智能技术研究所的辛勤付出。这个团队已与国内200多家制造业企业合作,共同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作为上海软件中心工业智能技术研究所所长,孔繁荣从事科技服务近20年。这些年,他经常出差,调研、评估各地企业的智能制造能力。说起照顾不到家人的事,他一时哽咽,说不出话来。“孔繁荣的父亲病危过几次,但为了当好企业服务的‘店小二’,他一直奋斗在工作一线,有时没法去医院陪父亲。”同事张佳卿告诉记者。
时刻陪伴在创业者身边
孔繁荣的企业科技服务工作始于2009年。当时,中国(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计划投入运营,他和张佳卿、司志亮来到实训基地,搭建为创业者服务的信息技术试验平台。
4500平方米的孵化空间、价值近4700万元的固定资产,这个实训基地体现了国家和上海政府部门对科技企业孵化的重视。除了硬件条件,孵化企业的服务团队也很重要,孔繁荣团队从事的就是专业化孵化工作,为初创企业提供数字化研发服务。从上午8点半进入实训基地,待到晚上8点半,是这个团队的工作常态。创业者夙兴夜寐,创业服务者就要陪伴在他们身边。
2016年,实训基地的信息技术平台与电子电工平台合并,他们的服务内容增加了一倍,管理面积近1.2万平方米,资产规模达到1.5亿元,覆盖文化创意、动漫设计、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8个创业领域。迄今为止,他们已为916家企业提供孵化服务,带动就业7846人,催生知识产权785项,从中诞生了4家上市公司和45家独角兽企业。
为创业者节省成本
王群龙是众多受益于“店小二”服务的创业者之一。2019年,这位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研制出一种制氧膜材料,决定走上创业道路,开发便携式制氧机,供西藏游客、援藏干部等使用。
“为了创业,我卖掉无锡一套房子,随后去广东找合作厂商,但得知开模就要60万元,觉得成本太高。”王群龙讲起了往事。在同济大学创新创业学院的引荐下,他走进中国(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经过评审,获得了免费入驻资格。
孔繁荣听了他的创业计划后,建议他不要急着开模做产品。“便携式制氧机的散热问题解决了吗?制氧膜如果破损怎么办?我们基地孵化过一家3D打印企业,你可以先和他们合作,把产品模型打印出来,再进行调整。”孔繁荣的点拨,让小王茅塞顿开。按照这个思路,王群龙带领创业团队只花了1000多元,就打印出一个模型。此后,他们利用实训基地的电子电工平台进行制氧机的电路设计、模块化设计和性能测试,将产品设计方案调整了10次左右,才完成定型。
看到较为成熟的产品方案已问世,孔繁荣为氧隆科技这家初创企业对接了开模公司。整个产品开发过程仅花费20多万元,节省成本50万—80万元,开发时间比预估缩短3—6个月。如今,这家公司已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应用于高原采矿、旅游和援藏工作,累计营收近1000万元。
深入各地工厂“把脉”
2021年,工业智能技术研究所在上海软件中心成立,孔繁荣出任所长。从那以后,他带领100多位同事开启了新的企业科技服务事业。去年,上海软件中心被列为上海市级专家服务基地。团队凭借专业化服务能力,同时依托基地整合的各领域专家资源,奔走于全国各个工厂,为制造业企业“把脉”并提出数字化、智能化解决方案。
工业智能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黄燕介绍,工信部于2021年发布了全国首批6家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Ⅰ类服务机构,上海软件中心榜上有名。这家研究所的主要业务,就是为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我们要接触汽车、航空、化工等很多行业,走进每家企业的工厂,通过实地考察以及对各个业务部门员工的访谈,评估企业的智能制造水平,找到它们的短板所在。”
回首企业科技服务征程上的点点滴滴,孔繁荣说:“我们团队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当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全科医生’,也要当好企业孵化服务的‘店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