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流感”,如何预防“感冒”?
2024-6-12 14:51 来源:东方网 作者:郑雅旭 温晓飒
“感冒”可以算是大家最常碰到的疾病了,一年四季都能发生。有时候家里一人感冒,全家都陆续生病。家里有娃儿的更是担心。那么,得了“感冒”就一定是“流感”吗?怎么做好预防呢?今天,咱们一起来聊聊“感冒”那些事。
1.什么是“流感”?
“流感”全称“流行性感冒”,特指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特点。流感病毒是个“百变怪”。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丁四型,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乙型中Victoria系和甲型中的H3N2、H1N1亚型,同一个人可多次感染流感病毒。流感传播迅速,每年可引发季节性流行。在温带地区,流感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而在热带地区,流感的季节性不明显,全年均可发生流行。我国总体符合温带地区流行特征,仅南方个别省份符合热带地区流行特征。
流感一般表现为高热(可达39-40℃),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结膜轻度充血,也可有呕吐、腹泻等症状。轻症病例的症状和普通感冒相似,但发热和全身症状更明显。重症病例可出现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肺外表现及多种并发症。无并发症一般可自行恢复,多于发病3-4天后逐渐退热,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周。
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还可能发生流感暴发疫情。相对来说,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患流感后出现严重疾病和死亡的风险较高。
2.为什么说“感冒”≠“流感”?
我们常说的感冒通常是“普通感冒”,即上呼吸道感染,俗称“伤风”。普通感冒可以由病毒、细菌和支原体等多种病原体引起,常见的有鼻病毒、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ECHO病毒、柯萨奇病毒、肺炎支原体等。普通感冒以上呼吸道症状为主,常有喷嚏、鼻塞、流涕、咽部不适等症状,有时可出现听力减退、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咳嗽、少量咳痰等症状。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严重者除发热外,可有乏力不适、畏寒、四肢酸痛和头痛及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无并发症的普通感冒一般5-7天后可痊愈。老年人、儿童及患有基础疾病者的临床症状较重,容易出现并发症,使病程延长。
3.哪些病原体可以引起“感冒”?
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不一定都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很多病原体都可以引起类似症状,下面我们就盘点一下可以引起“感冒”的常见病原体。
新型冠状病毒:又称“新冠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是冠状病毒的一种,目前主要流行的是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新冠病毒在人群中流行和传播过程中易发生基因突变或重组,某些突变或重组会影响病毒生物学特性,导致突破感染和一定比例的再感染。潜伏期多为2-4天,主要表现为咽干、咽痛、咳嗽、发热等。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病情危重者多见于老年人、有慢性基础疾病者、晚期妊娠和围产期女性、肥胖人群等。
肺炎支原体:支原体是一种大小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微生物,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是我国5岁及以上儿童最主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多见于5岁及以上儿童,但5岁以下儿童也可发病。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发热以中高热为主,咳嗽较为剧烈。少数肺炎支原体肺炎病例可发展为重症,常以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为突出表现。
呼吸道合胞病毒:属于副黏病毒科肺病毒属,是一种有包膜的单股负链RNA病毒,可分为A型与B型。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常见的呼吸道病毒之一,可感染各年龄段人群,但主要集中在儿童、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者等高危人群,是全球引起5岁以下儿童、老年人及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潜伏期通常为2-8天,平均4-6天,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喘息、痰多等症状。
人腺病毒:无包膜的双链DNA病毒,属于哺乳动物腺病毒属,人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之一,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大多症状轻微或无明显症状,但对于免疫系统功能较弱或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等患者感染后引发重症肺炎的风险较高。腺病毒肺炎多发于6个月至5岁儿童,尤其是2岁以下儿童。潜伏期一般为2-21 天,平均为3-8天,常引起呼吸道感染,大多数病例的症状较轻,个别病例可出现重症和危重情况,甚至死亡。
人鼻病毒:一种常见的引起呼吸道感染的小RNA病毒,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为2~5天,临床表现相对较轻,常表现为流涕、喷嚏、咽部不适、鼻塞、咳嗽、咽痛等,体温不高或略微增高。
除了上述病原体,还有很多病毒、细菌也可以引起呼吸道感染症状,有时也会出现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的情况,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原体检测结果才能知道是由哪种病原体引起。
4.感冒了怎么办?
如果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流感样症状,应注意休息及自我隔离,尽量不要带病上班、上学,前往公共场所或就医过程中需要佩戴口罩。
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普通感冒,抗菌药物及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反而会明显增加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滥用抗菌药物还易诱导细菌耐药发生,故不建议自行使用抗菌药物或抗病毒药物治疗普通感冒。只有当合并细菌感染时,才考虑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普通感冒以对症治疗、缓解感冒症状为主。临床常用的药物种类包括:减充血剂、抗组胺药、镇咳药、祛痰药、解热镇痛药等。目前市场上的感冒药大多为复方制剂,含有上述各类药物或其他药物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分。
与普通感冒不同,目前已有特异性抗流感病毒药物和抗新冠病毒药物。流感患者和新冠患者应尽早开始抗病毒药物治疗,继发细菌性肺炎、中耳炎和鼻窦炎等时考虑使用抗菌药物。
5.怎样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看来,虽然都是“感冒”,但导致感冒的“元凶”却多种多样。感冒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那么,在生活中有哪些预防措施可以让我们少生病、不生病呢?其实,虽然引起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多种多样,但从传播途径来看,均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措施来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勤洗手、正确洗手,做好手卫生。
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
在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
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上臂内侧或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
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但是,流感疫苗对预防普通感冒无效。
学校、托幼机构、养老院等集体单位需要加强健康监测,做好日常预防性消毒措施,一旦发现聚集性疫情应及早采取防控措施。
(本文作者:郑雅旭,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温晓飒,上海市闵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以上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