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血脂的那些药,你知道怎么选吗?

2024-12-11 09:15   来源:东方网   作者:郑晓英  

  高血脂(血脂高),医学上又称为血脂异常,是血液中脂质水平异常升高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可能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疾病的风险,已逐渐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

  根据血脂升高的不同成分,高血脂可分为4类:高胆固醇血症(血总胆固醇超过5.7mmol/L)、高甘油三酯血症(血甘油三酯超过1.7mmol/L)、混合性高脂血症(即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升高)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高密度脂蛋白小于40mg/dl)。了解高血脂的分类对选择降脂药非常重要!

  口服药物降血脂是目前临床上治疗高血脂的普遍方法。降脂药物种类繁多,大家该如何选择?今天就给大家普及一下相关知识。

  降脂药物分类

  1.他汀类药物

  他汀类药物是降血脂药物中的佼佼者,主要通过抑制胆固醇的合成来降低血脂。常见的他汀类药物包括氟伐他汀、匹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和辛伐他汀等。这些药物不仅适用于高胆固醇血症,也适用于以胆固醇升高为主的混合型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症和冠心病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时,需特别注意肝酶升高和肌溶解等不良反应,特别是在老年患者中。

  他汀类药物在联合应用中展现出良好的协同作用。特别是与依折麦布等胆固醇吸收抑制剂联用时,可显著增强降胆固醇效果。这种联合疗法特别适用于那些单独使用他汀类药物无法达标的患者。同时,联合用药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也得到了广泛认可。

  2、贝特类药物

  贝特类药物,如氯贝特、苯扎贝特和非诺贝特等,主要用于甘油三酯升高的患者。据临床实践,这些药物可有效降低甘油三酯22%~43%,而降低胆固醇仅为6%~15%,且有不同程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特别适用于混合型高脂血症的治疗。然而,使用贝特类药物时,患者同样需要关注其可能的副作用,如胃肠道不适等。

  尽管贝特类药物与他汀类药物在降脂机制上有所不同,但二者联合使用时需谨慎。因为两类药物均有可能导致肌病发生,联合使用可能会增加这一风险。特别是吉非贝齐与他汀类药物合用时,肌病的发生危险性相对较高,因此不建议这两种药物联合使用。

  3.烟酸类药物

  烟酸类药物,属B族维生素。当用量超过作为维生素作用的剂量时,可有明显的调节血脂的作用。如阿昔莫司、烟酸肌醇酯、维生素E烟酸酯等,能够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和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同时扩张血管,维持胰岛素正常功能。使用这些药物时,也需关注可能的副作用,如胃肠道不适和皮肤潮红等。

  4.抗氧化剂

  抗氧化剂如普罗布考等,通过降低胆固醇合成和促进胆固醇分解来发挥降血脂作用。虽然这些药物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有效,但具体使用仍需遵医嘱。

  5.胆酸螯合剂

  胆酸螯合剂,如考来烯胺、考来替泊、降胆宁,主要用于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这些药物通过阻止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来降低血脂水平。

  6.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类药物,如依折麦布,通过抑制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来降低血脂水平。这类药物与他汀类药物联用时具有良好的互补性,可显著提高降脂效果。然而在使用时,患者仍需注意可能的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并遵循医嘱进行合理用药。

  7. PCSK9抑制剂

  是新型的降脂药物,代表阿利西尤单抗、依洛尤单抗等,能够大幅度降低LDL-C水平达50%以上。主要适用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等难以通过传统降脂药物控制的患者。由于其强大的降脂作用,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因此在使用前应评估肝功能状况。其次,PCSK9抑制剂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因此在联合用药时需谨慎。最后,考虑到其高昂的治疗成本,应充分评估经济承受能力。

  8.泛硫乙胺又名潘特生,其调节血脂的能力是中等度的。突出优点是副作用少而轻,对肝肾功能未见有害作用,且停药后1个月,仍能保持明显的调节血脂的效果。

  9.多不饱和脂肪酸类:包括各种植物种子油。如橡胶种子油,月见草子,水飞蓟种子的油和海鱼的制剂。这类药物有降血脂和降低血粘度的作用,但作用比较温和。

  10.其他降血脂药物:如银杏类(银杏叶提取物)实验证明能使血清甘油三脂(TG)显著降低。

  如何选择降脂药?

  见识了这么多降脂药相信大家更晕头转向,无从选择了吧!是的,这些药物在化学结构、作用机制以及降脂效果上存在差异,因此,在选择时,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和血脂水平进行综合考虑。建议还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降脂药物的选择和治疗哦。

  但是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现在就教大家从高血脂的不同分类选择不同的药物:

  1.高胆固醇血症

  对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他汀类药物是首选。这类药物能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常见的他汀类药物包括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等。对于严重高胆固醇血症,若单种药物的降脂效果不理想,可加用胆酸螯合剂或+烟酸。

  2 高甘油三酯血症

  若主要表现为甘油三酯升高,可考虑使用贝特类药物,如非诺贝特、吉非罗齐等。这些药物能显著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并可能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对于重度高甘油三酯血症者,可加用鱼油。

  3 混合性高脂血症

  对于混合性高脂血症,即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升高的患者,可能需要联合使用他汀类和贝特类药物,以达到全面降脂的效果。但联合用药时需密切监测肝功能和肌酶水平,以防药物相互作用带来的不良反应。

  4 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HDL-C小于40mg/dl)

  贝特类(非诺贝特、苯扎贝特等),可升高HDL-C10%-20%,烟酸类(常用烟酸缓释片)可升高HDL-C15%-35%。

  当然除了以上分类,还需考虑药物的副作用和个体差异等综合因素。

  1 肝肾功能及药物代谢情况

  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药物选择和剂量上需特别谨慎。某些降脂药物可能加重肝肾负担,因此应选择对肝肾影响较小的药物,并适当调整剂量。

  2 药物的常见副作用及处理方法

  降脂药物可能引发一系列副作用,如肌肉酸痛、肝功能异常等。因此,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关注用药后的不良反应,例如肌肉酸痛,可考虑减少药物剂量或更换其他类型的降脂药物。同时应定期接受相关检查,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口服降脂药注意事项

  1.遵医嘱用药

  高血脂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不要擅自加大剂量或改变用药方式。特别是老年患者,由于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能力下降,更应谨慎用药。

  2.关注药物副作用

  使用降血脂药物时,需密切关注可能的副作用。如他汀类药物可能引起肝酶升高和肌溶解,贝特类药物可能影响肝功能等。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3.合理饮食与生活方式调整

  降血脂药物只是高脂血症治疗的一种手段,平时还需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的合理调整。如控制饮食中的动物性脂肪摄入量,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等。

  4.长期服药

  降脂药物通常需要长期使用,特别是对于冠心病患者和冠心病高危人群,除非存在禁忌证或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应坚持长期用药。

  5.定期复查

  药物使用4~6周后,降脂作用达到最大。如果此时降脂治疗未达到目标水平,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或采用联合用药。

  达标后应长期维持该剂量用药,并定期(每3~6个月)复查血脂,以及肝功能、肌酸激酶等指标。

  总结

  降脂药物在高脂血症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每种药物的作用机制和适用情况各不相同,正确选择和使用降脂药物对于患者来说至关重要。在使用降脂药物时,应根据血脂类型选择药物,注意药物副作用,坚持长期用药,定期监测血脂和相关指标,并调节生活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降脂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从而有效控制血脂,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作者:郑晓英,上海市闵行区新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以上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