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偏肺病毒:认识、重视与应对策略

2025-1-13 13:25   来源:东方网   作者:葛梓  

  在呼吸道疾病的范畴中,人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病原体,尤其在急诊医学领域,其引发的感染病例在冬春季节较为常见。让我们一起了解人偏肺病毒的相关知识,助力公众提升认知与防控能力。

  一、病毒溯源与分类

  人偏肺病毒于 2001 年由荷兰科学家在呼吸道感染儿童的鼻咽分泌物中首次发现。事实上,其在人类社会中已悄然存在至少 60 年之久,此前因未被明确认知,诸多感染病例常被误诊为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该病毒归属于肺炎病毒科、偏肺病毒属,为有包膜的单股负链 RNA 病毒,平均直径约 200nm,包含 A 和 B 两个基因型,进一步细分则有 A1、A2、B1、B2 四个亚型,各亚型在传播力和致病性方面并无显著差异,且常同时流行。

  二、传播路径解析

  其传播途径主要有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产生含病毒的飞沫,散布于周围空气中,他人一旦吸入,便有可能被感染。此外,病毒可污染物体表面,如门把手、玩具等,若人们接触这些污染物后未及时洗手,随后触摸眼、口、鼻等部位,病毒便会趁机侵入人体。在人员密集且空气流通不畅的环境,如学校、幼儿园、养老院等场所,人偏肺病毒的传播尤为迅速,防控难度相应增加。

  三、流行特征解读

  人偏肺病毒感染全年均有发生,但在冬春季节(每年 12 月至次年 4 月)呈现高发态势。从中国疾控中心的监测数据来看,在某些时段其检测阳性率虽低于流感病毒,但在特定人群中,如 5 岁以下儿童、老年人以及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率相对较高,且该病毒常与其他呼吸道病毒混合感染,致使病情更为复杂,诊断与治疗难度加大。

  四、临床症状表现

  感染人偏肺病毒后,潜伏期通常为 3 - 9 天,多数集中在 3 - 6 天。初期症状与流感相似,多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鼻塞、流涕、声音嘶哑等,一般在 1 周左右症状可逐渐缓解。然而,对于高危人群,如 5 岁以下儿童、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病毒可能进一步侵袭下呼吸道,引发诸如毛细支气管炎、重症肺炎等严重疾病,甚至可能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或多器官功能不全,严重危及生命健康。

  五、诊断方法详述

  在临床诊断中,确诊人偏肺病毒感染主要依靠核酸检测。在急诊科,面对具有典型呼吸道感染症状且处于流行季节的患者,医生通常会采集鼻咽拭子或痰液等标本进行核酸检测,以此精准确定病原体,进而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关键依据。

  六、治疗措施探讨

  目前,针对人偏肺病毒感染尚未研发出特效抗病毒药物与疫苗。临床治疗主要侧重于对症支持治疗,例如,当患者体温超过 38.5℃时,会依据患者年龄和身体状况选用适当的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以有效降低体温、缓解不适症状;针对咳嗽、咳痰患者,则会使用氨溴索等止咳化痰药物,促进痰液排出,减轻咳嗽症状。对于重症患者,需根据具体病情采取氧疗、机械通气等紧急治疗措施,全力维持生命体征稳定;若患者合并细菌感染,医生会在综合评估病情后合理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七、预防建议

  1.强化个人卫生:勤洗手是预防病毒感染的基础且高效的方法。务必使用肥皂或洗手液,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在流动水下充分洗手,每次洗手时间应不少于 20 秒,尤其是在接触公共场所物品后、饭前便后,必须及时彻底洗手,避免病毒残留于手部并传播至身体其他部位。

  2.规范佩戴口罩:在人员密集场所,如超市、公交车、医院、学校、幼儿园、养老院等,佩戴口罩可显著降低感染风险。建议选择医用外科口罩或 N95 口罩,并确保正确佩戴,完全遮住口鼻,有效阻挡病毒飞沫传播。

  3.提升免疫能力:保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每晚尽量睡足 7 小时;均衡饮食,确保摄入丰富的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同时保证足够的蛋白质供应;适度运动,每周进行至少 150 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通过综合生活方式的调整,增强自身免疫力,提高机体对病毒的抵御能力。

  4.减少接触风险:尽量避免与患有呼吸道感染症状的人员密切接触,保持至少 1 米的社交距离。在学校、办公室等室内场所,应注重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降低病毒在封闭环境中的浓度,减少传播可能性。

  最后,希望大家在疾病发生后不要惊慌和恐惧,保持良好的心态,相信科学的诊疗方案,听从专业医师的意见和建议,不盲目相信偏方谣言。健康平和的度过病毒流行期。

  参考文献

  1.Van den Hoogen BG, de Jong JC, Groen J, et al. A newly discovered human pneumovirus isolated from young children with respiratory tract disease[J]. Nat Med, 2001, 7(6): 719-724.

  2.Williams JV, Harris PA, Tollefson SJ, et al. Human metapneumovirus and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disease in otherwise healthy infants and children[J]. N Engl J Med, 2004, 350(5): 443-450.

  3.Falsey AR, Hennessey PA, Formica MA, et al. Human metapneumovirus infection in elderly and high - risk adults[J]. N Engl J Med, 2005, 352(17): 1749-1759.

  4.Heikkinen T, Waris M, van den Hoogen B, et al. Human metapneumovirus in children with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J]. Clin Infect Dis, 2003, 37(2): 223-229.

  5.Boivin G, Abed Y, Pelletier G, et al. Virological features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ssociated with human metapneumovirus: a new paramyxovirus responsible for acute respiratory-tract infections in all age groups[J]. J Infect Dis, 2002, 186(9): 1330-1334.

  6.Sloots TP, Nissen MD, Mackay IM,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newly discovered human pneumovirus isolated from children with acute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J]. J Med Virol, 2002, 68(1): 41-49.

  7.Esper F, Weibel C, Ferguson D, et al. Infection with human metapneumovirus among children in the United States[J]. J Infect Dis, 2003, 187(6): 875-881.

  8.Williams JV, Harper SA, Davis C, et al. Human metapneumovirus infection in children hospitalized with respiratory illness: a prospective study[J]. Pediatrics, 2004, 113(6): 1495-1502.

  9.Ison MG, Ramilo O, Hayden FG, et al. Detection of human metapneumovirus in children and adults with respiratory tract disease by reverse transcription -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J]. Clin Infect Dis, 2002, 35(8): 1029-1033.

  10.人类偏肺病毒.万方数据.2023-11-15.

  11.熟悉又陌生的“致命病毒”:人类偏肺病毒(HMPV)研究热点.武汉华美生物.2023 -06-13.

  12.儿童人偏肺病毒流行病学研究进展.国际儿科学杂志.2023-12-26.

  13.儿童人偏肺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05.

  14.Epidemiology and diagnosis technologies of human metapneumovirus in China:a mini review.Virology Journal.2024-03-07..

  15.“新病毒”又现?人偏肺在临床可不陌生,各年龄段均可被感染.新浪网.2024-12 -31.

  16.人偏肺病毒感染诊疗方案(2023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3-07-04.

  (作者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急重症医学科 葛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