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慢性病共病”?

2025-1-27 10:14   来源:东方网   作者:李丽平、骆玲飞   选稿:罗芳娜

  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你是否偶尔会感到身体的小小“报警”,比如偶尔的心慌、持续的咳嗽或是偶尔的关节疼痛?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症状,可能就是慢性病悄悄向你发出的“信号”。而当这些“信号”变成“常驻客”,甚至“组团来访”,我们就面临着一个新的挑战——慢性病共病。何为慢性病共病?今天,我们揭开它的神秘面纱,看看如何应对这份“特别的礼物”。

  何谓“慢性病共病”

  随着全球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老年人群中慢性病的患病率也在逐渐攀升。慢性病,这类疾病往往病因复杂,治疗周期长,难以彻底根治。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就像是一本记录着岁月痕迹的“疾病日记”,各种疾病可能会逐渐累积,出现“疾病堆积”的现象,也就是多种慢性病同时存在,简称共病或多病共存。

  想象一下,你的身体里住着几位“老朋友”,它们分别是高血压、糖尿病、关节炎和轻度抑郁。这些疾病可能互不关联,也可能互为因果,相互影响,时不时会“联手”给你制造一些小麻烦,就构成了慢性病共病。

  慢性病共病通常导致预后不良,影响生活质量、增加过早死亡的风险。而且,老年人常常反复到多个专科门诊就诊治疗,需要服用大量不同种类的药物,这不仅使得医疗负担及费用大大增加,还易造成多重用药、过度医疗、治疗不连续等医疗问题。因此,慢性病共病管理成为我们当前关注的热点问题。

  慢性病共病与年龄密切相关

  慢性病共病似乎特别喜欢“光顾”中老年人。现有数据已经证实,多病共存状态与年龄密切相关,在中年时患病率迅速上升,在老年人中成为常态,在45-64岁人群中患病率为30%,在65-84岁人群中为65%,在85岁及以上人群中为82%。

  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各项机能逐渐衰退,免疫力降低,也就更容易患上慢性病。而不良的饮食习惯,如高盐、高糖、高脂肪的饮食,缺乏运动,长期熬夜,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都是慢性病共病的“催化剂”。再加上空气中的污染物、水中的有害物质等,都可能对我们的健康造成损害,增加慢性病共病的风险。此外,有些慢性病具有遗传性,如果家族中有慢性病病史,那么患慢性病共病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

  慢性病共病管理原则

  面对慢性病共病,我们并非束手无策。通过科学的管理,我们可以让慢性病共病成为生活中的“小插曲”,而不是“主旋律”。共病管理需要注意,动态关注、及时识别、定期评估,根据老年人的不同健康状态、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以及患者本人及其家属意愿来制定共病管理目标。

  1、如果同时患有多种疾病,需要特别留意多重用药(一般同时服用≥5种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要及时跟医生沟通,把不合理的药换掉,还要定期找医生调整药方。特别是对于那些预期寿命有限、病情较为稳定的老年多病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减少用药种类,也就是进行药物精简,以减轻身体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2、对于患有多种慢性病的老年患者,还需要关注他们常见的老年综合征和其他慢性问题。必要时,还需要老年医学专家团队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老年健康评估,从而帮助他们及家属更好地应对这些健康问题。

  3、对患有慢性共病的老年人来说,学会自我管理也很重要,要充分重视自己的健康问题,并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到自身的健康管理中,与医生一起商量,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在大健康时代,医务人员不再是唯一的健康保护力量,广大民众也应该积极参与到维护和促进自己健康的过程中,正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所倡导的:“推动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落实预防为主,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实现全民健康”,即我们每个人成为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

  1.早早行动: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正确认识疾病、积极防控疾病、树立预防理念,定期体检,参加疾病早期筛查,是防控慢性病发生发展的有效手段。通过早期发现,我们可以及时了解身体的异常,及早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避免病情恶化和共病的发生发展。

  2.调整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的调整,是慢性病共病管理的另一大利器。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良好的睡眠习惯以及远离烟酒,这些看似简单的日常习惯,实则蕴含着强大的健康力量。它们不仅能够改善身体状况,还能提升精神状态,让老年人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也拥有了对抗疾病的强大武器。

  3.心理调适:慢性病共病带来的不仅是身体上的痛苦,还有心理上的压力与孤独感。因此,心理调适同样不可或缺。通过参与社交活动、培养兴趣爱好、接受心理咨询等方式,学会如何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

  4.合理用药:对于已经确诊的慢性病共病患者,合理用药是控制病情的关键。我们应该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用药,不要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同时,定期复诊,及时向医生反馈病情,以便调整治疗方案。家属也应成为这一环节的助手,帮助老人按时服药,留意任何异常反应。

  慢性病共病虽然是一道难题,但并非无解。通过多学科团队的智慧护航、合理用药、积极调整生活方式以及心理调适等,老年人及其家属可以共同应对这一挑战,让晚年生活依旧充满色彩与希望。同时,我们要牢牢遵守“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理念,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去管理健康。切记,自己才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让我们做好自己的健康守护者。

  作者:李丽平 上海市虹口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虹口区卫生健康监督所),骆玲飞 上海市闵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闵行区卫生健康监督所)

 

 

  (以上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