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校园传染病有哪些?充分认识,“疫尘不染”保健康

2025-4-14 13:28   来源:东方网   作者:吕锡宏、周毅彬  

  乍暖还寒的时节,正是细菌病毒滋生的温床。学校、幼儿园因为人员较为集中、学生免疫力相对偏低,容易引起一些常见校园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甚至“一个孩子得病,大半个班中招。”但这些校园传染病是可防可控的。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校园传染病那些事。

  1.常见校园传染病有哪些?

  主要常见有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流感、手足口病、猩红热等,水痘、百日咳等传染病也较常见。

  2.诺如病毒是什么?感染了怎么办?

  诺如病毒是一类极为常见的急性胃肠炎病原,极易容易发生变异。病毒对环境抵抗力强,在0℃至60℃环境中均可存活,还具有感染剂量低、感染后潜伏期短、排毒时间长、免疫保护时间短,极易造成反复感染、全人群普遍易感等特点,可以说是“十分狡猾”。

  感染诺如病毒后,会出现呕吐、腹泻等急性胃肠道症状;也可能伴有发热、畏寒、头痛、肌肉酸痛等。腹泻次数从几次到数十次不等,粪便稀水样,无脓血样便。儿童易出现呕吐症状,成人多出现腹泻症状。

  诺如病毒感染为自限性疾病,也就是不吃药、打针也能逐渐恢复健康的一类疾病;而且感染后多表现为轻症,一般1至3天即可自愈。期间患者可补充足够的水分、盐分以预防脱水。出现严重症状时,应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医,并遵从医嘱住院、输液治疗等。

  另外,诺如病毒感染目前没有特异的抗病毒药物;预防方法仍以做好“五要五不要”为主,五要指饭前便后要洗手、海产鱼虾要煮熟、生熟食品要分开、居室环境要卫生、出现症状要就诊;五不要指生水未煮不要喝、体弱者不要生食水产品及蔬菜、病人不要为他人加工食品、无牌餐饮不要光顾,以及未做好防护,不要处理患者呕吐物和污染物。

  3.流感疫苗怎么打?流感能通过吃药预防吗?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主要表现为突然的高热、常有咳嗽、咽喉疼痛、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伴有头痛、肌肉痛等全身不适,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胃肠道不适感。流感对全人群都易感,尤其孕妇、儿童、老年人感染后容易发展为肺炎、脑炎、心肌炎等重症。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控制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降低接种者被感染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建议所有≥6月龄且无接种禁忌的人都应每年接种流感疫苗。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通常接种流感疫苗2-4周后,抗体才能达到保护性水平,为了获得最佳的保护效果,建议大家在流感季开始前完成流感疫苗的接种,也就是每年的9-11月。但整个流行季,大家都可以接种流感疫苗。

  目前,药物预防还不能代替疫苗接种,只能在特殊情况下作为紧急措施使用。我们建议对有重型或危重型流感高危因素,且未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后尚未获得免疫力的密切接触者进行暴露后药物预防,不迟于暴露后48小时用药。

  4.为了预防猩红热,学校可以做哪些准备?

  猩红热是由A群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菌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如咳嗽、打喷嚏,也可通过带菌的玩具、生活用品、食物等间接传播。因此,在猩红热流行季节,学校、幼儿园校应落实晨午检工作,并做好因病缺勤缺课登记追踪,及时报告属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当发现可疑儿童,应及时劝导其停课、就医、隔离治疗;如发现聚集性疫情,应核实病例概况后立即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电话报告。室内应当经常开窗通风,每天不少于3次,每次至少15分钟。患儿使用过的餐具应煮沸消毒,用过的毛巾应开水煮烫,玩具、家具等可使用肥皂水或苏打水擦拭。小朋友得病后注意休息、补充优质蛋白质和水分,进行住院治疗或居家休息,不与其他儿童接触,凭复课证明复课。

  5.手足口病是怎样传染的?

  手足口病是一类儿童常见出疹性传染病,以发热、口腔粘膜疱疹或溃疡、手、足、臀等部位皮肤出疹为主要特征,多为轻症病例;由感染不同型别的肠道病毒引起。手足口病还有一个“孪生兄弟”,也就是疱疹性咽峡炎,同样由感染多种肠道病毒引起;主要表现为咽峡部充血、灰白色疱疹、溃疡,其余身体部位无皮疹。

  肠道病毒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例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及接触被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物品或环境而感染。病例发病后第一周传染性最强,孩子们在幼儿园/学校内长时间有近距离接触,肠道病毒传播的风险也就随之上升。因此,在做好严格晨检和健康观察的基础上,还需严格居家休息,谨遵复课标准,并做好清洁与消毒工作,彻底切断肠道病毒多样的传播途径。

  6.校园传染病如何预防和处置?

  校园是容易发生传染病疫情的场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降低发生和传播风险:

  一是对于疫苗可预防的呼吸道传染病,如流感、百日咳、麻疹、水痘等,建议按照疫苗接种程序及时接种疫苗。学生、教职员工应尽早开展流感等疫苗接种,强化免疫屏障,降低发病风险。

  二是建议加强环境清洁,保持教室内卫生,定期开窗通风,促进室内空气流通。如果遇到降温或阴冷天气,开窗通风期间应注意做好保暖。

  三是工作人员对疑似诺如病毒感染学生的呕吐物或排泄物及其污染环境规范消毒,在清理受到呕吐物污染的物品时,工作人员应规范穿戴一次性手套、隔离衣和口罩等个人防护措施,避免因直接接触污染物造成传染病传播。

  四是建议加强健康监测,做好晨午检、因病缺课登记等。学生、教职员工坚持不带病上课、上岗,防止将传染病引入学校或班级。

  五是积极组织学生及教职员工开展体育锻炼,提高抵抗力,降低感染风险;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课,提升大家的传染病防控意识。

  作者:吕锡宏,上海市松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松江区卫生健康监督所);周毅彬,上海市闵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闵行区卫生健康监督所)

  (以上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