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城市与建筑博览会开幕

2025-10-31 09:51   来源:文汇报   作者:史博臻  

  轨道交通怎样织就智慧脉络?AI技术给城市建设带来多少新可能?昨天开幕的2025上海国际城市与建筑博览会藏着不少“城”长的秘密,可触摸的展陈、可体验的技术,将城市建设转化为直观感受。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展是本届城博会的一大焦点。新一轮上海轨交建设中,17号线西延伸深度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需求,18号线二期接续推进第二期建设规划遗留任务,两条线路精准锚定区域发展痛点,实现功能与战略的深度契合。同步推进的12座新建改建停车场(段),大部分融入上盖开发理念,在有限土地资源上实现空间叠用,最大化释放土地价值。

  截至目前,本轮轨道交通已建成6个项目,包括2号线西延伸、17号线西延伸、机场联络线、11号线康恒路站、宜山路站及娄山关路站地下换乘通道,共同织密市民出行便捷网络。另有22号线(崇明线)、12号线西延伸、13号线东西延伸、23号线一期、嘉闵线等14个项目正在推进,不断延伸的轨道线路,既让市民出行更便捷,也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交通基础设施的智慧化更新也亮点十足。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在“内环高架年轻化”工程中展现出硬核技术实力。面对这条服役超30年的城市交通大动脉,团队创新采用“边运营边手术”的“无感更新”模式。据项目负责人周旋介绍,更新期间,白天保持车道数不变,确保市民通勤不受影响;夜间仅半幅封闭施工,并通过预制拼装技术大幅压缩现场作业时间。融入“全生命周期”管理创新理念,团队还为内环高架量身定制“健康档案”,聚焦桥梁结构、附属设施、智慧运维、环境景观四大维度,同步提升桥梁安全性与智能化水平。

  在城博会的人工智能展示区,抹灰机器人、喷涂机器人、智能巡检机器人等一批建筑机器人集中亮相。在机器人演示环节,工作人员王浩宇正操作一款四足波纹管检测机器人行走、拍摄,这款机器人搭载3D相机、控制器等设备,以往波纹管检测需人工用尺子测量,如今靠它就能精准检测安装位置是否合格。这款机器人已在工地进入“实习期”,未来有望“转正上岗”。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宗明、副市长张小宏、市政协副主席虞丽娟出席开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