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合作频道公告>>合作信息>>正文
37位院士畅谈世博“展什么”
8月9日

  5.28平方公里的上海世博园里,究竟该展出些什么?乍看选择很多,细想却又很难选择。在昨天由上海院士中心举办的相关院士论坛上,37位在沪两院院士就此畅所欲言。
  
  载人航天、杂交水稻、激光照排……项海帆院士一口气说了一串令中国人引以为豪的现代发明。他表示,世博会展品可能有多种选择,但一定要能反映中国的精彩、上海的精彩和城市的精彩。他建议,有关部门可先拟订一份清单,再像最佳城市实践区的征集方案一样层层遴选。紧接着,对于“展什么”的话题,难倒了在场的多位院士。翁史烈院士认为,世博会有别于其他一般的展览会,它不是以单件展品为对象的,而是以城市为对象,难度很高,用什么来表现,怎样去表现,可谓千头万绪,值得好好思量。
  
  选择太多与无法选择同样令人苦恼,于是有院士提出,不妨换个角度去思考。比如,江明院士觉得中国身为发展中国家,不妨在展示自身飞速发展的同时,向世人“还原”一个发展中国家的现状。“我们可以告诉大家,在目前的城市中还有某些地方不够美好,如何才能让它更加美好。”江明表示,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告诉世界,中国有信心、有能力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而何友声院士提出的“对比展示”与此有些异曲同工:“同样一个地方,10年前如何,10年后又如何,对比是展现变化的最好方式。”
  
  昨天,正值上海世博会倒计时997天,在这样一个时候讨论展品问题,的确非常迫切。不少院士认为,“以人为本”的理念也许比孤零零的展品更重要。戴复东院士表示,一届成功的世博会,应把人的活动与展品、展区结合起来去规划。他回忆说,多年前,他与夫人到日本参观某展览会,那时他的腿刚动过手术,行动多有不便。令他高兴的是,在展会现场的轮椅租借处,夫妻俩顺利坐上了轮椅,一路上还不时有人自愿上前推车。戴复东说:“租轮椅虽不是展览本身,却恰恰反映出展览的实质。”
  
  论坛上,上海世博局副局长周汉民、上海市科委副主任寿子琪,分别向在沪两院院士介绍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筹办情况及科技支撑项目的有关进展。
 
 来源:文汇报    作者:任荃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