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合作频道公告>>合作信息>>正文
上海市代表团江苏省学习考察纪行
8月9日

  七月,骄阳似火,江苏大地一片生机盎然,到处呈现争分夺秒谋发展的活力。

  7月24日到26日,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率领的上海市代表团,在江苏学习考察,学习江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成功经验,共谋沪苏两地合作、推动长三角地区协调发展大计。

  在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源潮,省委副书记、省长梁保华陪同下,上海市代表团走访了南京、无锡、苏州、昆山等地,对江苏取得的现代化建设成果,对江苏人民勇于创新、率先探索的胆识和魄力,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留下了深刻印象。

  创业创新创优写辉煌

  近年来,江苏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高新科技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创造了许多经验。

  24日下午一到南京,代表团就认真听取了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江苏深入实施科教兴省、经济国际化、城市化、区域共同发展、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经济社会正朝着又好又快方向发展。今年上半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7.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5.3%,均快于GDP增速。习近平说,江苏人民始终坚持解放思想、艰苦创业、勇于创新,上海同志对江苏取得的建设成就感到十分鼓舞。

  25日清晨,代表团穿行在绿树环绕的南京市,马不停蹄考察了秦淮河综合治理工程、奥体中心和南京港。南京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在长三角16个城市中排第二位,发展环境在国家统计局2006年全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评选中位居第五。

  无锡,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指数列江苏全省首位。近年来,无锡把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作为经济工作主线,下大力气推动、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680亿元,同比增长35.2%。代表团考察的无锡高科技新区,聚集电子信息、精密机械及机电一体化两大产业集群,正在努力打造“太湖硅谷”和“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

  在苏州,代表团深入苏州工业园区,看企业、听介绍,感受到苏州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铿锵步伐:“十一五”期间,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引进各类产业化推动能力强的研发中心100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销售比重达到30%……

  一路考察,代表团对推动江苏实现经济社会飞跃发展的精神动力有了切身感受。近年来,江苏提出了以创业创新创优为核心的新江苏精神,通过领导干部带头实践和示范作用,不断增强百姓的创业意识、企业的创新意识、干部的创优意识,为江苏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边听边学边思,代表团看到了江苏人民强烈的机遇意识和进取精神。所到之处,各级领导都强调要抓住中央推进长三角协调加快建立现代立体化交通体系、加大科教人才资源整合、推进生态环境共保等推进长三角协调发展的规划和措施已在谋篇布局。习近平说,我们要与江苏进一步加强交流,今后凡是有利于长三角共同发展的事,我们要主动做,有利于江苏发展的事,我们要积极做。

  富民优先协调发展

  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是江苏发展的战略目标。在发展过程中,江苏始终将以人为本、富民优先作为发展的第一导向。

  江苏同志向代表团介绍说,实行创业富民、就业惠民、社保安民以来,全省城乡居民收入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去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41:1,城乡收入差距在全国各省区中保持最小;新增就业连年突破百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四年下降,去年控制在3.4%以内。

  江苏在全国率先制定了全面小康四大类18项25条指标考核体系。至去年底,苏州、无锡、常州3个省辖市和昆山等9个县(市)相继达到全面小康建设标准。在南京、无锡、苏州、昆山,代表团实地察看了这幅正在全力绘就的安居乐业小康和谐图。

  昆山市在全国百强县(市)排名中,连续两年位居第一。去年,昆山农民人均纯收入10508元。目前,昆山正大力构筑创业、物业、就业、产业四个富民渠道。在淀山湖镇晟泰农民新村,代表团听村带头人介绍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经历,对江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十分赞赏。

  协调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去年,江苏全省单位GDP能耗下降3.5%,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3.8%,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5.3%,成为全国完成年度污染减排任务的四个省市之一。上海代表团成员十分赞赏江苏省为保护生态环境所作的努力。

  秦淮河整治工程,是南京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民心工程。整治工程通过环境综合整治,搬迁了沿河的污染企业和生产码头,拆迁、改造沿河破旧房屋,建设公园绿地,疏浚河道,修筑防洪护坡,彻底改变了秦淮河的旧貌。乘舟穿行在美丽的秦淮河上,目睹两岸依依绿柳和历经600年沧桑的明城墙雄姿,上海代表团成员为南京人民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创造良好人居环境的实践感到骄傲。

  位于苏州工业园区中心的金鸡湖,经过近十年的规划建设,绿化覆盖率达到60%,沿湖建成了众多休闲文化景点,成为市民休闲、观光的新去处。实地察看,代表团对“绿色江苏”的发展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

  招商选资创新驱动

  江苏全省实际利用外资连续四年位居全国首位,去年达到174.3亿美元,累计引进外资超过1500亿美元,引进台资占全国的1/3,外商投资企业有8万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已有300多家在江苏投资。

  引资数字令人喜悦,引进企业产业层次更让人振奋。江苏同志介绍说,近年来,江苏各地加大了招商选资力度,制止高能耗、污染重产业和企业落户,大力引进高新科技企业,走创新驱动之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今年一季度,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170.5亿元,同比增长43.6%。

  目睹江苏“引进来”的骄人业绩,让上海同志深思江苏为何能成为外商投资兴业的乐土?大家感到,把服务作为第一投资环境,创造服务新模式,构筑高效的服务平台,靠高效、优质的服务引项目、留外商,这是江苏的成功之道,也是上海要认真学习的经验。

  无锡现在是日商、韩商和东南亚各国投资的首选地,电子材料、精密机械等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成为主导产业,拥有高新技术企业787家,有53家企业的工业总产值超过10亿元。

  在无锡高科技产业园区,代表团考察了创意产业园、好莱坞(中国)数码艺术研发中心、海力士—意法半导体有限公司。无锡创意产业园集中发展软件开发、IC设计、动画卡通、网络游戏、手机信息、多媒体产品的开发,是国家动画产业基地之一。海力士—意法半导体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外商投资规模最大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企业,一期项目总投资20亿美元,生产8英寸和12英寸大圆片。最近公司将增资15亿美元,新增一条12英寸生产线。

  苏州工业园,是苏州与外商合作开放模式的典范。目前,落户苏州的世界500强企业超过100家,光电、特种汽车成为新的支柱产业。苏州工业园正在从“资本推动”向“创新驱动”转型,2006年,园区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87%,“十一五”期间将超过5%。上海市代表团仔细听取苏州工业园发展情况介绍,并实地踏访国际科技园区、独墅湖高等教育区和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大家表示,苏州工业园的创新经验值得上海认真学习。

  学江苏之长,创上海之新。上海市代表团在江苏省考察学习虽然行程匆匆,却得益多多。大家表示,要以见贤思齐的精神寻找差距,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制定措施,力争把上海各方面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来源:文汇报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