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合作频道公告>>合作信息>>正文
浦东将出台“市民生活质量指数”
8月10日

  以民生问题为核心的“浦东新区生活质量指数”体系即将形成,并成为评估政府工作效能和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这是记者从昨天召开的浦东新区三届人大常委会五次会议扩大会议上获得的信息。
  
  该指数由30项客观指标和14项主观指标构成,既借鉴了国际、国内经验,也听取了专家、市民的意见。其中,主观指标通过“很满意”到“很不满意”的五分法,着重了解市民的主观感受,形成主客观互补,从而更全面、准确地反映市民生活质量。
  
  在客观指标上,一些概念让人眼前一亮。“农民工最近半年有工资被拖欠和克扣经历的人数比例”等劳动权益与促进就业指标,“每百名老人拥有养老机构床位数”等社会保障与医疗健康指标,“全年蓝天比例”、“污水纳管率”等居住条件与生活环境指标,“万人图书馆藏书量”等教育事业与文化休闲指标,“民间纠纷调解数”等社会和谐与政府服务指标均列入其中。
  
  主观指标方面,一些以往被认为是市民生活琐事的问题均被纳入评价政府工作效能的依据。如人际关系和谐满意度指数不仅包括家庭成员、亲戚朋友、同事同学师长、邻里关系四个二级指标,还包括户籍人口与外来人口关系的满意度。环境治理满意度指数中包括自来水水质的满意度、河道水质满意度等。
  
  据了解,浦东新区生活质量指数将在新区300万18-79岁常住人口中按3‰的比例抽取9000户进行抽样调查,通过通俗易懂的问卷了解不同年龄段户籍居民、外来人员和境外居民的生活质量,并最终换算成标准化值。这样,该指数不仅可以与国际、国内其他城市指标和相关数据进行客观的比较,在浦东不同街镇、功能区域间横向比较,还可在同一地区的不同时间进行纵向比较,以反映市民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具有较高的科学性。
  
  市委常委、区委书记杜家毫出席会议,区长张学兵作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文汇报    作者:张晓鸣 范梅清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